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握雞蛋!”

“握饅頭!”

“握石頭!”


鋼琴老師第一節課一上來就叫孩子握這兒握那兒,孩子握得手都發抖,家長在一邊看得起勁。


“這老師真是個好老師......記住!以後彈琴手都給我握起來!”鋼琴真的應該這樣學嗎?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握雞蛋”是絕對標準嗎?


隨著學習的深入家長就會發現,不同的音樂風格還得配以不同的手型,不同音樂家的作品需要不同的表現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演奏家,他們的手型都是比較自然的,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會呈現“握雞蛋”的狀態


彈琴的力量並不只是單依靠手指,而是通過身體的協調,力量從腰到背到大臂到小臂到手腕到指尖,形成一個整體。


也有人認為,演奏家是經歷了長時間的打磨後才練成自然的手型的,對於剛學琴的孩子來說還太難做到,所以只能用“握雞蛋”這種方法去練習。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但很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 握雞蛋、握饅頭、握石頭的表述都不夠準確,孩子都是具象思維,雞蛋可能太小,而饅頭又太大,會出現實際操作的偏差;


◆ 部分老師理解問題的角度錯了,把手型的教育看成是一板一眼的東西,一方面正確的手型需要逐漸成長成型,不可一步到位,若一開始直接要求外形正確,是本末倒置;另一方面當老師自身水平不足,對手型的樣子的想象有部分的誤解和偏差,會直接作用在孩子身上;


◆ 部分理解正確卻依然如此嚴格要求的老師,在和學生進行手型拉鋸戰的過程中心力交瘁、浪費時間,同時由於過於嚴格影響孩子學琴的積極性和興趣。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那麼手型到底有沒有正確的標準?


可以說鋼琴手型沒有絕對正確的標準,可一定有錯誤的手型。


孩子的問題在於,一旦在學習中出現了硬性的錯誤而沒有得到即使的糾正,這些錯誤的習慣會導致將來錯誤的手型。比如折指問題一開始不改,很有可能以後彈什麼曲子都是折指狀態。


由於習慣是自我鞏固並且難以消除的,未來要進行調整會非常困難,即使在慢速彈音階中能夠改過來,一放回熟悉的曲子裡,又變成一塌糊塗的手型。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所謂正確的手型,應該是最初的演奏者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驗證,總結出來的一套性價比最高的,可以覆蓋任何音樂內容表現形式的、同時又最輕鬆和科學的發力技巧和姿態形體


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適應各種新的音樂形式風格,彈奏時的手型又會不斷地優化調整。


手型的處理是需要成長的,無法一步到位,在不斷學習更高程度的曲子的過程中,為了表達更好的音響效果,我們的手型會不斷的調整、優化、進步。在這個角度去理解手型的意義,是比較科學的思路。


把手型直接理解為一種或者幾種固定的模板,按照這個模板去學習、或者硬生生地向學生灌輸這些模板的樣子,這種“正確的標準”,就沒有那麼科學,容易根據老師水平的高低和理解,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初學時千萬別“捨本逐末”


周廣仁先生曾說:“手型並不是要擺一個好看的樣子,不是要我們死死“握住雞蛋”,而是要讓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先學會放鬆,解放手臂,利用自然重量的方法,

雙手保持自然的拱型支撐。”


如果在過分要求特定手型的過程中,使孩子僵硬、緊張,那麼彈出的音色自然是缺少彈力、匱乏生命力的。


此外,幼兒手指大都很軟,力量較弱,手型容易塌陷,彈琴時手型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過分強調手指的標準化,不但傷害到孩子學琴的興趣,嚴重時還會損傷手指。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而且手型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在演奏過程中經常需要根據你要的音色來改變觸鍵方式。


比如在彈奏古典作品,顆粒性強的曲子也許手指立起來一些,觸鍵面小些,而彈浪漫派作品,手指必須放平一些,把重量轉移好,才能彈出優美如歌的聲音。


孩子學習鋼琴,如何能不失興趣、培養音樂感覺、做好音樂引導才應該是家長和老師關注的重中之重。


若過分的迷信所謂“標準”,只關心手型圓不圓、關節凸不凸、手指站得直不直,抹殺了孩子的探索與追逐,那才真是得不償失!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基於自然生理規律的教學原則


音樂蜂巢從第一階段開始,就逐步引導小朋友進行正確的手型訓練。


針對小朋友年齡較小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進行講解和指導,每一節課、針對每一首樂曲、具體的手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在前兩課,我們先讓孩子認識指法,找到固定的手位,對琴鍵進行熟悉和彈奏,讓孩子觸碰琴鍵,敢去彈琴。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從第三課開始,我們用握筆支撐的手型,從每一課的知識點教授開始,來給孩子講解正確手型,反覆進行練習。


鋼琴樂譜中的指法,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當一個手位能夠彈奏清楚後,不要多次的進行指法的變換,要順應人的手指肌肉生長髮展規律,順時針進行。

我們國內常用的初級教材《拜厄初級教程》和《哈農鋼琴練指法》中曾經對演奏姿勢有過類似的描述,德國鋼琴教育巨匠卡爾·車爾尼在著作中也有過相關的論述。

音樂不用特別在意形式,當然也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在放鬆的狀態下去控制手型和指法,在達到同等效果之下追求動作的精簡,需要去簡化它。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這些原則是去幫助演奏者而不是去難為他們,演奏動作是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積累和改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手型,只是有一個相對標準的手型狀態,在長期的學習和練習中,不斷積累經驗和總結的學習結果。


小帖士: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預約一週鋼琴體驗課,無琴家庭免費提供手卷琴使用。

非常時期,音樂蜂巢的手卷琴已用酒精完全消毒,參與包裝、快遞人士無發熱異常。


刻意關注手型竟是兒童鋼琴教育的“騙局”?琴童初學應該這麼做!

戳【擴展鏈接】0元領398元在線鋼琴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