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南部小島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考古專家:讓我們考察考察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到中華文明自然就會想到創造中華文明的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中繁衍生息,經過不斷的遷徙、民族融合等,成為了現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非洲一南部小島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考古專家:讓我們考察考察

黃帝陵

目前世界上的華人和華裔有近16億,除了生活在中國的華人,世界各國也遍佈華人,甚至遠在萬里之外的非洲, 也有一個小島的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了解這個事情,我們還得從2005年,一個來自非洲名叫“謝里夫”的女孩子來中國“尋祖問親”開始講起

這個叫謝里夫的女孩,自稱是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所率領船隊船員的後裔,而且說自己所在的村落居民全都是中國人的後代。原來謝里夫居住的村子位於現在肯尼亞拉穆群島的帕泰島,當地一直流傳著一個鄭和船隊沉船的傳說

非洲一南部小島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考古專家:讓我們考察考察

謝里夫家族成員

傳說大約在600年前,明朝航海家鄭和率領的船隊在經過拉穆群島附近時,其中一艘大船在該海域觸礁沉沒,船上的幾十名水手只得逃到岸上,在該島登陸,因為當時的世界航海條件差,這些水手只得在此定居,並繁衍至今。這個故事雖然只是當地的傳說,並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和物證,但是當地人把這個傳說世代相傳,並當作家訓一直告誡子孫後代要牢記自己是中國人

為了進一步證實謝里夫的“尋根”說法,進一步瞭解事實真相,中國和肯尼亞兩國組成了合作考古隊,在2010年前往拉穆群島進行考察

非洲一南部小島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考古專家:讓我們考察考察

鄭和劇照

專家組到達謝里夫居住的小島後,發現這些人和真正的非洲居民長得還真是不太一樣,雖然皮膚比較黑,但是五官和中國人還真有幾分相像。除了樣貌相似外,專家經過考察,在當地還發現了三點重要的證據

第一、考古專家在拉穆群島發現了古代瓷器,而且這些瓷器有的還有龍的圖案,經過鑑定,這些瓷器都屬於明朝時期的窯制瓷器。明朝時期,因為世界大航海還未進行,我國和非洲的貿易來往幾乎沒有,能在當地留下這麼多瓷器實屬罕見。所以,很有可能這批瓷器就是當年鄭和船隊停靠或者遭遇海難時,船員帶上岸的。

非洲一南部小島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考古專家:讓我們考察考察

瓷器

第二、當地的人建造的墳墓和土著穆斯林的墓地差異很大。他們建造的墳墓都是朝著東北方向的中國,而不是像穆斯林的墳墓都是朝向西北方向的麥加。還有一點不同就是,這些墳墓不像當地土著穆斯林的墓地有石柱和阿拉伯銘文,取而代之的是在墓壁上鑲滿瓷器。

第三、考古專家經過考察發現,該島上的居民曾經長期養蠶織絲,而大家都知道在非洲是沒有這些技藝和傳統的,所以,紡織手藝也很有可能是來自當年流落在此的中國船員。

非洲一南部小島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考古專家:讓我們考察考察

拉穆群島地理位置

考古專家經過了實地考察之後,又對照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資料,發現二者之間還真有很大的聯繫。據史料記載,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時,的確到達過非洲東北部的拉穆群島,而且其中有一隻商船在帕泰島附近遭遇海難,時間和地點都和當地的傳說不謀而合

非洲一南部小島居民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考古專家:讓我們考察考察

鄭和下西洋時的大船

經過實地考察和資料對比,專家們認為帕泰島上的居民還真有可能是我們“龍的傳人”。這些居民雖然經過和當地人的不斷通婚、融合,但是骨子裡還是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像非洲女孩“謝里夫”之所以千里“尋親”,就是因為受到中華文化中“認祖歸宗”思想的影響。中華民族向來是包容偉大的民族,我們隨時歡迎像“謝里夫”這樣的華人後裔來中國大地“省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