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帶後富,產業發展勁頭足

先富帶後富,產業發展勁頭足

3月24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板場鎮蒲楠村辣椒育苗基地,一株株辣椒幼苗吐露新芽,長勢喜人。

“培育幼苗是發展辣椒種植的關鍵一步,採用溫室大棚集中育苗,能夠有效保障辣椒苗的成活率。”蒲楠村辣椒產業發展大戶黃大權介紹道。

先富带后富,产业发展劲头足

按照“保存活、擴產量”的產業發展思路,已有兩年種植經驗的黃大權,進一步改進育苗方式,將簡易育苗棚升級為溫室培育棚,加緊開展辣椒幼苗的培育和管護工作,提升辣椒幼苗的成活率。

先富带后富,产业发展劲头足

辣椒發展週期短、見效快、市場有保障,讓黃大權嚐到不少甜頭。2019年,黃大權發展的250畝辣椒,為他帶來了70餘萬元的淨收益,同時帶動村內30餘戶群眾實現務工就業,全年累計發放勞務支出30萬元,產業發展紅利惠及群眾,得到村內群眾的認可與支持。

“今年種植的辣椒品種是我特意去遵義考察過的,有信心把產業發展好。”為促進產業發展,黃大權積極引進“湘辣52號”辣椒品種,該種辣椒色澤亮、口味佳,最高畝產量可達4000斤,有效確保了辣椒的產量和品質。

與此同時,黃大權積極與遵義湄潭徐氏泡椒公司對接,按照“保底價、包收購”的協作原則,簽訂定點銷售訂單,為辣椒的銷售買了“保險”,不愁銷路。

走出溫室育苗大棚,棚外田地裡群眾正手持勞作工具開展土地翻耕工作,一派繁忙景象。為搶抓春耕生產,黃大權加緊組織群眾翻耕土地,為即將“出爐”的辣椒苗提供移栽場所。

先富带后富,产业发展劲头足先富带后富,产业发展劲头足

當前,200畝辣椒種植基地的土地翻耕工作已有序開展,待到辣椒幼苗長成,可隨時移栽。辣椒移栽期,該基地將為周邊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帶動貧困群眾增收。截至目前,基地已支出勞務費用10餘萬,其中,辣椒育苗期間的勞務支出達7萬餘元。

陽春三月,耕種正當時。當前,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進入脫貧攻堅關鍵時期,全縣整合資源、加足馬力開展春耕生產,高效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增收,一批“黃大權式”的村致富帶頭人,緊抓農業產業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產業發展優勢,帶動一方群眾增收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