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退縮、玻璃心?家長應做到4點,增強孩子的“心理彈性”

契訶夫曾寫過一篇短篇小說:說的是小文員伊凡在戲院看戲時,打噴嚏時不小心把唾沫星子噴到了前排比自己級別高很多的管事者身上

,心裡怕極了,趕緊給對方道歉。

管事者並沒責怪他什麼,只表示自己要繼續看戲。但伊凡的擔心卻沒減輕,反而一直繼續懇求對方的原諒。終於管事者不耐煩了,說“夠了,讓我看戲,別沒完沒了的”。

伊凡看到對方面露兇相,內心更加擔憂,但是不敢再說什麼。第二天,伊凡專程去這位管事者家裡請罪,對方笑著寬慰他這麼做是在“開玩笑”。而伊凡又反覆地道歉、乞求原諒,管事者受不了了,讓他“滾出去”。

伊凡沮喪地走回家,躺在床上,死了。

拋開小說對當時俄國時代風氣、社會等級等外界因素,主人公的悲劇,又和他自身性格中的致命弱點分不開,而這樣的性格弱點,大都是兒時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形成的。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的孩子變成了玻璃心,特別膽小,聽不得批評,而且一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

,這無不顯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特別低,也就是心理彈性差。

孩子遇事退縮、玻璃心?家長應做到4點,增強孩子的“心理彈性”

為什麼孩子的心理彈性會變差

心理彈性是指孩子對外界變化了的環境的反應狀態。就像彈簧一樣,心理彈性越大的孩子,抗壓能力越強,與之相對應的,他在面對困難時,所激發起的勇氣會更大,也更有衝擊力。

事實上,孩子的心理彈性差,主要是因為孩子的心理彈性差,對自我情緒的調控和外界環境刺激的適應能力不足。

孩子的心靈都是豐富而敏感的。在較為寬鬆、接納的成長氛圍中,孩子不僅會得到身體、智力上的充分照顧和發展,還會因為喜怒哀樂都被父母所接納和關注,而充分地體驗到自己的感覺、樂於去分享自我的感覺。

而當孩子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的時候,會內化父母調節自己糟糕情緒的方式,學會獨立而有效地面對各種不舒服的感覺,有意識地處理自己體驗到的焦慮、煩躁等負面感覺,這是一種有意無意避免被外界傷害、避免去感覺情緒上的痛苦的自我保護方式,一般我們稱其為防禦機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環境因素、父母因素、意外事件等等的影響,會存在防禦方面的不足,導致某些情緒體驗上防禦功能的失效,心理彈性減弱,也就形成了孩子玻璃心、脆弱、遇到困難就退縮等現象。

孩子遇事退縮、玻璃心?家長應做到4點,增強孩子的“心理彈性”

孩子心理彈性的培養越早越好

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可以讓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當孩子能夠進行自我調整,消化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快速從中逃脫出來,幫助孩子向積極的方向前進。同時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提升,增強孩子承受力和耐壓力都有好處,那麼,如何能夠增強孩子的心理彈性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1、 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在適度的範圍內經歷並感受失敗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失敗。

家長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認為孩子這樣做不對,那樣做是錯的。事實上,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哪怕方向是錯的,做法並不那麼完善,但讓孩子去經歷失敗,感知失敗的過程,這並沒有什麼不好。

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經歷,他的心裡就永遠不會對挫折和困境產生防禦,一旦遇到事情,所產生的都是消極的情緒。

2、 對孩子進行鼓勵,但不能過度讚美

當孩子第一次面對失敗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勇於面對,不害怕、不退縮,理智地解決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鼓勵和讚美不能過度。

比如說,當孩子考試考得很差,我們應該鼓勵她不要氣餒,下次要更加努力,爭取取得一個好成績。而不是對孩子說,這個成績就不錯了,考得挺好。這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孩子遇事退縮、玻璃心?家長應做到4點,增強孩子的“心理彈性”

3、 語言上的有效溝通,提高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不僅僅是要從行動上解決,言語表達上也要行得通。除了鼓勵,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是提高孩子心理彈性的有效方法。

只有通過有效溝通,瞭解了孩子的內心,才能在適當的時候解開孩子的心結,進而從父母身上獲取力量,不斷去衝鋒,不斷挑戰自我。

4、 和孩子分享你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法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隱藏自己的情緒,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同時也可以和孩子分享當你面對負面情緒或者面對困難的時候是如何去解決的。

當孩子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負面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困難是如何解決的,也會降低孩子對負面情緒以及困難的畏懼心理,從而更好地建設防禦機制,增強心理彈性。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家長擁有更多的耐心,但同時也不要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不必著急,以後他自然就明白了。但其實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長,等到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耽誤了。

心理彈性的培養其實是越早越好的,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千萬不要忽視。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讓孩子能夠在好的家庭教育下,形成良好的心理彈性,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