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唐、宋、元、明、清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唐

雕版印刷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這一點早已為世界所公認。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公認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刻本是我國唐代鹹通九年(868)“王玠為雙親敬造普施”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首佛像

鹹通九年王玠為雙親敬造普施的《金剛經》,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作品。系用紙七張裝成的卷子本,第一張為扉畫,後六張為《金剛經》正文,是現存兼有插圖的最古刊本。此本《金剛經》出自敦煌,被斯坦因盜藏於英國國家圖書館。經卷全長488釐米,高30.5釐米,不但雕刻的文字端莊凝重,而且刀法剔透嫻熟,古樸大方,一絲不苟,一看便知是相當成熟的雕版印刷品。卷首扉畫上雕印了一幅構圖複雜的釋迦牟尼說法圖,扉畫之後是四邊的方框線,經文刻印在方框內。扉畫表現的是釋迦牟尼坐在祗樹下,給孤獨園的老人說法的故事。整個構圖中心突出,錯落有致。


釋迦牟尼佛妙相莊嚴,胸藏萬法;長老須菩提虔誠聆聽,神態怡然;天神尚武,護法堅貞;眾僧垂目,凝神恭聽;雄獅欲出,但又囿於佛法,無可奈何。各種形象都有自己的特色,栩栩如生,生動傳神。扉畫不但在繪畫技巧上表現了中國畫傳神的特點,其線條描摹和雕刻刀法,也能與繪畫相輔相成,融為一體。這幅卷首扉畫表明,在九世紀中葉,即唐代晚期,我國的雕版印刷技術已經進入相當成熟的時期,而且木刻版畫的雕印技巧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宋

在我國雕版印刷史上,宋版書具有特殊地位,它流傳稀少,彌足珍貴。後世的藏書家和學者都酷愛宋版書,對它推崇備至。宋版書在明代就“寸紙寸金”,現在就更珍貴了。宋版書之所以珍貴,首先在於它書品好,紙張、行款、字體別樹一幟;其次是每本都是精抄、精刻、精校的善本,內容上極少舛錯,被視為中國版本史上的奇珍。長期以來,人們爭相收藏,社會上不知不覺間就形成了一股推重宋版書的尚古之風。

《妙法蓮華經》為宋代經摺裝書,有精美的插圖版畫。此畫人物眾多,構圖複雜,雕刻精細,線條尤為流暢,刀法純熟,情態各異,很是生動。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妙法蓮花經》

在宋代雕刻的佛教插圖中,有的上圖下文,有的左圖右文,有的內圖外文,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很吸引人,其目的是宣傳佛教和爭取信徒。


南宋時期,還出現了我國第一部連環畫書籍,即《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此書據《華嚴經》所載善財童子依照文殊菩薩的指點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名師)的故事,介紹了入法界修行的次第,書中配以五十三幅善財童子圖,一幅佛國禪師圖。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汪天亮作《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插畫

--元

元代插圖版畫刀法更加靈活,隨著元曲的流行,連環畫的形式已不鮮見。元代興起了雜劇、散曲、話本、南戲等藝術形式,同時產生了富有故事性的劇本,其插圖版畫比宋代更注重構圖和整體版面效果,人物刻畫到位,圖像優美。如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石子章的雜劇《聽琴》(秦修然竹屋聽琴)都有精美的插圖版畫。佛經扉畫更為工細,如元至正六年(1346)《金剛經》刻本扉畫,人物眾多,表情神態各不相同,衣紋、髮飾皆精細,線條繁複流暢,圖中左下角刊署“那口刁”,“刁”當是“雕”的俗寫。元版書多用簡化字和俗字。因為元代蒙古人不懂漢字,對漢字的書寫和傳刻並不十分注意,要求也不嚴格。加上簡化字、俗字易寫、易刻、省工,書肆多樂而為之,這也形成了元版書的一大特點。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元刻《呂洞賓三醉岳陽樓》插圖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元刻雜劇《聽琴》插圖

--明

明代,我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發展到全盛時期,插圖版畫也飛速發展,文藝類和科技類書籍幾乎都有插圖。此時的西方正值文藝復興,印刷業正在蓬勃發展。我國明代的部分地區出現與世界同步的跡象,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版業競爭非常激烈。為了爭奪讀者,圖書都竭力配以精美的插圖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到嘉靖、隆慶時代,建安書賈所刊書籍,幾乎每一種都附有插圖。


木版插圖的鐫刻難度是最大的,比鐫石、玉、象牙、銅器等的難度都要大得多,究其原因,是因為木材有絲,即其自然紋理,絲有其生長規律,在刻制時難以依刻者之主觀願望隨意被切斷。中國明代雕工就可以做到不受其難度制約,達到“物我兩忘”之境界。這說來實在是饒有興味的事,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自然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在這方面,從未有哪個國家或民族能達到我國明代木版畫之精巧程度。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明代《圖繪宗彝》插圖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明代《西廂記》插圖

--清

清初版畫仍賡續著明代的輝煌,取得了相當的成就。明清之際的陳洪綬在明崇禎間曾繪《水滸葉子》40幅,入清後繪《博古葉子》48幅。《博古葉子》按汪南溟集古的名目創作,黃建中(子立)手鐫,古雅俊美,較《九歌圖》更為精緻。而此期間,最讓人稱道的是蕭雲從所作的《離騷圖》和《太平山水圖》。《離騷圖》不僅反映出作者繪畫技巧之嫻熟,而且具有博古通今的淵博知識和對屈原作品的深刻理解。《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鏡花緣》等小說相繼問世後,大量附有插圖版畫的小說開始出版,版本很多。清代由於推行文化專制政策,提倡出版正統的儒家經典著作,對民間流行的小說、戲曲加以限制,致使插圖版畫逐步走向衰落。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程氏萃文閣書屋活字本《紅樓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萬奇匠村進行內容整合刪改,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保有刪改內容的權利。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給我五分鐘,讓你瞭解版畫的前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