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題金陵渡》

——唐代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


整首詩的意境較為深遠,站在金陵渡口望著天邊明月和眼前流水,想起了遠在他鄉的故鄉,一個“愁”字貫穿了全詩,將思念和無奈表達出來。我們將逐句對這首詩進行解讀,感受這份思念和詩歌的魅力。


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第一句,這句詩說的是詩人獨自來到金陵渡口旁邊的樓中歇息。這句詩點明瞭詩的寫作時間和寫作地點,即金陵渡口和晚上,此外還交代了自己的行程,來到渡口休息便是不久後要遠行,渡口的另一邊又會是何方,這裡不得知,需繼續往下讀。

第二句說的是在歇息的地方輾轉難眠,內心充滿了離愁別緒。詩人客居他鄉又漂泊無依,來到渡口後又是要繼續漂泊,離家久遠一個人的夜晚,最是惆悵和思念。試想如果自己一個人在外漂泊,奔波的人生路上,望著窗外明月和遠方的星空,腦海中亦會思考著未來和人生,正如詩人所說“自可愁”,愁緒自發而生,不由己。詩人直抒胸臆後便開始寫景,將自己輾轉難眠時所看到的景物描繪出來,融情於景更加深刻。

第三句,這句說的是江水落潮之後很是平靜,就像是沉浸在皎潔的月光之中。這句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賦予江水擬人化的形象,沉浸在月光之中江水就像詩人自己的內心,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生漣漪,畢竟思念太濃,歸家之意太深,卻又無可奈何。

第四句說的是看到遠處閃爍著三兩星光的地方便是瓜洲了。這句就像一幅畫,通過詩人的眼中望去,黑夜望去有著三兩光芒,便是江水彼岸的光景,想著天亮後自己也要往那裡去了,亦或是瓜洲的方向便是家的方向,只是這麼遠遠望著而已。


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這首詩的後兩句結合在一起便是一幅層次分明的風景畫,畫的上邊有明月,畫的下邊有江水和明月倒影,畫的遠處有三兩星光,看畫的地方便是詩人自己孤獨的窗前。如此的安排讀來甚是美妙,卻又倍感真實和傷感,或許我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望著明月望著江水的另一邊,思考未來,思考人生,思念家鄉,百感交集時不禁潸然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