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你了”你的一句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暴力


導語

小孩子都是非常調皮的,有的時候他們很會看人臉色,可有的時候卻一點也不懂事,為了能讓孩子乖乖聽話,於是很多父母就使出了必殺技:“媽媽不要你了”。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卻能起到非常大的效果,家長是滿意了,可是並沒有意識到著對孩子而言是多大的傷害。

“媽媽不要你了”你的一句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暴力

案例分析

小寶今年3歲,剛剛被送去幼兒園,幼兒園的生活和家裡完全不同,每天上學和回家的時候都會鬧上一會。

有一天放學時,媽媽因為有事沒來接他,看到爸爸後小寶就開始哭鬧起來:“媽媽在哪呢?怎麼不是媽媽!”

看到周圍老師家長投過來的視線,小寶爸爸有點尷尬,連忙把小寶抱起來哄,可是卻沒有什麼效果,小寶爸爸有點生氣,對小寶說:“你要是再哭鬧,你媽媽就不要你了!”小寶頓時乖了下來。

回家後,小寶爸爸還和媽媽炫耀今天的事情,可誰知道,到了第二天早上,小寶卻說什麼都不願去幼兒園了,無論是哄還是斥責都沒有用。

“媽媽不要你了”你的一句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暴力

小寶媽媽耐下性子來問他:“寶寶乖,為什麼突然不去上學啦?”小寶邊哭邊說:“我不去!我要和媽媽在一起,不然媽媽不要我了!”

小寶爸媽傻了眼,怎麼也沒想到昨天隨口說的一句玩笑話,竟然對小寶有這麼大的傷害。

各位朋友,在看到“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熟悉?似乎每個人的童年時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有些是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會這樣說,也有些是家長在逗弄孩子的時候說的,然而我們說話的時候誰都沒有把它當作一回事,可是有沒有想過句話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語言上的“暴力”呢?

一. 為什麼說對孩子是一種暴力?

1.媽媽是孩子最親的人

雖然說長大後女孩可能更親近媽媽,男孩更親近爸爸,但是在他們還小的時候他們最親近的人就是自己的媽媽。

“媽媽不要你了”你的一句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暴力

在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們就在媽媽的肚子裡住了10個月,生下來後又是媽媽每天陪在他們的身邊用母乳哺育他們,孩子是無比的依戀媽媽的。

如果和孩子說這樣的玩笑話,孩子會無比恐懼,覺得自己將要失去最親近的人。

2.孩子會信以為真

孩子是非常天真的,認知能力的有限讓他們沒有辦法區分別人和自己說話的真假,只要是大人口中說出來話,都會被他們認為是真的。所以當爸爸或媽媽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就會以為媽媽是真的不要自己了,他們內心就會充滿著將要被拋棄的恐懼,可是我們這些說話的大人卻無法發現這句話對孩子來說有多麼恐怖。

“媽媽不要你了”你的一句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暴力

3.孩子會因此壓抑自己

很多人都發現用這招來管孩子有奇效,畢竟和他們溝通真的是一件很難得事情,但實際上,說這樣的話其實就是在用言語來威脅他們。孩子將這句話信以為真,因為擔心失去媽媽,擔心自己變成一個沒人要的孩子,所以他們會開始變得患得患失,生怕自己做錯了一點事情就會失去媽媽,只能努力的壓抑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乖乖聽話。

所以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家長真的不要再說這句話了,這對孩子而言根本不是玩笑,而是語言暴力、是威脅,是恐嚇,孩子變乖也是因為害怕而屈服,而不是真的懂事明白道理。

“媽媽不要你了”你的一句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暴力

二. 教育是言傳身教,不是恐嚇

如果真的想要為孩子好,真的想要教育孩子,那麼就不能夠居高臨下的告訴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而是應該以自身的行為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想要讓孩子乖乖吃飯,家長就要放下手中的手機。

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用言語去恐嚇他們,讓他們服從命令,我們真正要做的是要用言傳身教的方式為他們建立起規則意識,要讓他們懂得不正確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面臨什麼樣的懲罰。

“媽媽不要你了”你的一句玩笑,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暴力


總結

為了孩子,家長們以後千萬不要再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了,即便對他們日後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對於尚處於孩童階段的他們來說,卻會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讓他們活在恐懼之中。

而在別人對我們的孩子開玩笑說出這樣的話時,我們也一定要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保護他們在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中慢慢長大。


育兒問題找寶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