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地村:建好新房種新桃

涼山戰報 | 騰地村:建好新房種新桃

3月20日,春分,昭覺縣樹坪鄉騰地村村民聚集在一起,瞭解如何分組種植冬桃。 尹鋼 攝

蹲點調查

●兩個場景,幾乎同一時空,彷彿一場接力賽,濃縮騰地村的現狀:在沒有搬入新家之前,人們已經在為未來生活謀劃了

蹲點位置

涼山州昭覺縣樹坪鄉騰地村

點位情況

騰地村距昭覺縣城10餘公里,距西昌市100公里左右,是涼山州“東五縣”深度貧困地區內一個貧困村。

騰地村全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山高坡陡,有村民260戶94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1戶315人。脫貧攻堅進程中,92戶貧困戶將易地扶貧搬遷,從原來的高山或二半山地區搬到海拔500多米河谷地區安置點。這個安置點也是樹坪鄉最後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在建安置點。

進入3月,這裡的新房建設進入收尾階段,但新產業的發展才剛剛開頭。3月20日至23日,記者連續4天在當地蹲點見證。

一邊為新業起頭 一邊為新居收尾

時間 3月20日

關鍵詞 接力

身材高大的沙馬伍沙站在一大圈的人中。他聲音洪亮,語氣堅定:“先畫線再挖坑!”“坑不能挖在路上!”

30多歲的沙馬伍沙是騰地村村支部書記。下午5點左右,他將村民召集到安置點旁的山坡上,開了個現場會,安排第二天種植冬桃樹的任務。100多名村民圍在一起,聽他的號令。

一邊在為“新業”起頭,一邊在為“新居”收尾——距現場會幾十米遠的地方,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樹坪鄉鄉長孫子小高及縣住建局、經信局等部門負責人把雲南順築房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曹軍圍住,不停地問:“到底好久能竣工?”“材料有沒有問題?”“工人有沒有問題?”

曹軍負責整個安置點的現場施工。按照合同約定,這個安置點的竣工時間是2020年1月31日前。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項目依然沒有完成。這直接影響了樹坪鄉向縣委縣政府“交賬”的進程。原本的先進鄉也被“吆鴨子”:縣委督戰隊每天一個電話,孫子小高不光臉上無光,甚至有“丟帽子”的風險。

面對鄉長的“咄咄逼人”,曹軍也很委屈:“天氣太冷,去年12月20日就下停工令,後來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材料、工人都進不了場。”

雙方相持不下,廖宇超出來解圍:“不找藉口了,來想辦法。還有啥子需要解決的,我們馬上辦。”

緩了一口氣,曹軍扳起指頭算賬:外牆、屋頂等主體全部完工,目前還剩窗戶、吊頂、照明和場平工程,最多十來天,保證完工。

“3月31日,我來驗收!”孫子小高丟下一句話,轉身離開。

兩個場景,幾乎同一時空,彷彿一場接力賽,濃縮騰地村的現狀:在力爭早日搬入新家的同時,人們已經在為未來生活謀劃了。

涼山戰報 | 騰地村:建好新房種新桃

3月21日,騰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房前,村民合力栽種桃樹。王代強 攝

說幹就幹 用8個多小時栽完樹苗

時間 3月21日

關鍵詞 沸騰

春天的騰地村,醒得格外早。還沒到早上8點,整個村莊就開始喧鬧起來,山腳下解凍的拉哈日呷河嘩嘩流淌。與河流並行的307省道上車流如織。村民們早早起來,從山頂或半山腰的房子裡走出來,有的扛著鋤頭鐵鍬,有的提著水桶,沿著新修的水泥路,走到山腳下的安置點,等著“主角”登場。

“主角”是600多株冬桃樹。幾天前,它們剛“坐”著大掛車“趕”到這裡,被暫時安置在村子對面鄉中心小學操場裡。

上午9點多,一陣急促的馬達聲從河對岸傳來。村民阿金日哈開著拖拉機,拉著冬桃樹苗離開學校,開過小河,來到村莊。拖拉機開進安置點時,等待多時的村民忙碌了起來,吆喝聲、馬達聲響成一片,村莊沸騰了。

挖坑組首先行動。只見村民們拿著鋤頭、鐵鍬、十字鎬上陣,挖起坑來。

這邊,拖拉機還沒熄火,下苗組的村民們就戴著帽子、手套“湧”上來。不論男人女人,扛起碗口粗的樹苗,一路小跑。

那邊,以婦女和兒童為核心力量的澆水組也在“競賽”。大家帶著家裡的油漆桶、泔水桶、水瓢,排隊到河邊,舀上水就往樹坑那邊衝。

揹著孩子的吉布牛牛也趕到現場,參與種樹。當天正好是孩子一歲生日,吉布牛牛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給孩子過生日,希望孩子和樹都能長得又高又大。

經過8個多小時的合力戰鬥,大家搶在下午6點前栽完了所有樹苗。

說起這批冬桃樹,還有段故事。幾天前,眼看新居馬上要建成,村委會開始謀劃未來的產業,想來想去,找不到什麼好的出路。種花椒吧,當地已經有一大片,種土豆吧,當地也種了幾十年了。新居得有新產業,新產業在哪裡呢?一時間想不到。

困惑之時,縣上的主要負責人來了解情況。現場,當地說起自身的困惑,在場的三河鄉負責人說:“三河鄉三河村不是發展冬桃產業嗎?還剩一些樹苗,要不你們去拉來?”

沾了三河村的光,騰地村說幹就幹。

怎麼才能“一桃兩吃”?

時間 3月23日

關鍵詞 忐忑

這幾天的太陽,都不會特別大。沙馬伍沙據此判斷,只要及時澆水,養活這些冬桃樹應該沒問題。

夯把土、澆點水,再從頭到尾把樹“體檢”一遍……冬桃樹種下的這幾天,鄉上的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村兩委幹部,以及部分村民,每天像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呵護著它們。

讓幹部群眾高興的還有遠期“錢景”:據預測,進入盛果期,每株桃樹產值1000元不是難事。

“到時候,不管是把收益給村集體還是分紅到戶,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孫子小高說,今年先在騰地村試種,若成功了,明年將在全鄉推廣。

不過,把樹種活,只是發展冬桃產業的第一步。這些冬桃樹誰來管、怎麼管、利益怎麼分等很多問題,當地都還沒完全想好。

由於地形原因,這些冬桃樹被分散種植在新居的房前屋後。到底是集中管理,給村民們分紅好呢,還是給村民們分樹,分散管理好?兩種方案,各有利弊,大家意見也沒統一。由於方案還沒定,村裡找了7戶從事公益性崗位的貧困戶,把管理的擔子暫時交給了他們。

沙馬伍沙還想到,騰地村新居建設外觀統一,內部水電設施完備,但房前屋後還光禿禿的。這幾百株桃樹的“加盟”,將讓騰地村變身“桃花村”。這樣一來,冬桃就可以“一桃兩吃”:春天賞花,冬天吃果,還可以仿照別的地方搞個桃花節。

這不是沒有可能。騰地村雖然窮,但也有優勢——離昭覺縣城不遠,與307省道只隔一條河,未來樂西高速也要經過附近。

但村民們還有些忐忑:一個千百年來以農牧業為主的村落,突然要轉身做旅遊,客從哪裡來?來了如何接待?世世代代扛鋤頭的手能改行做旅遊業嗎?人來了,吃什麼?玩什麼?車停哪兒?

問題就是前進的方向。沙馬伍沙已經開始考慮規劃停車場和村民培訓的問題。

不過,沙馬伍沙也憂心忡忡。騰地村村民之前主要靠種土豆和花椒、養豬養雞生活。冬桃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產業。“我現在最擔心的是種不活,或者種活了賣不成錢,勞民傷財,村民們肯定罵我!”

無論是憂愁還是高興,騰地村都將迎來新的未來。


來源|四川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