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目前,經濟水平提升和文化消費需求促進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博興,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招商引資和項目帶動,重慶市已先後建成37個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全市的文創園區、基地總數達到100個,其中包括國家級的文化產業示範基地7個,國家新聞出版產業基地2個,入駐的企業已經超過8000家,年總產值超過200億元。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其中,不少老廠區、老倉庫、老街區隨之華麗變身、生機勃發。近幾年出現的鵝嶺貳廠、北倉、喵兒石,既有文創企業又有消費屬性和旅遊價值,餐飲、書吧、娛樂等服務行業配套較為完善,形成了打卡者絡繹不絕的盛景。


鵝嶺貳廠文創公園


鵝嶺貳廠文創公園,可以說是重慶老舊工廠文創化改造的最成功案例,項目總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2014年由重慶圖比文化創意諮詢有限公司出資引進英國TESTBED文創園林品牌進行打造,是通過整體改造原印製二廠老舊廠房,打造的城市複合體驗型商業園區。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項目坐落於重慶市渝中區鵝嶺正街1號,公共交通上,可乘坐穿梭巴士和公交直達。但班車班次較少,且大門外行車道較為狹窄,交通較為不便。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園區以創意、文化、藝術、設計、體驗為核心,打造了精品設計酒店、主題創意餐廳等都市商貿新業態,其中餐飲休閒吧書吧為園區內的主要業態。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不少獨立設計師、青年藝術家、新銳手作人、藝術愛好者成了二廠文創公園的攤主與店主,開發出以創意、文化、藝術、設計、體驗為特色的精品設計酒店、主題創意餐廳、藝術實驗展示發佈等都市商貿新業態;同時,印製二廠內不僅有創意辦公室、釀酒廠等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體,還建立起了純藝術性的塗鴉吧和劇場;此外,園區引入了一些有意思的工作室和原創品牌,越來越多的文化產業以創意形式陸續加入其間;文創公園內還會不定期舉行一些文化創意活動,在二廠定期舉辦的各類活動中,“複合型創意市集”最讓人眼前一亮,取名為“TESTMARK”的二廠市集,分為“日常市集”與“週末市集”兩種,一年四季不間斷地持續。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園區打造的舊工廠風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遊覽和攝影,隨著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播出,為二廠提升大量的人氣,使之成為重慶一大拍照勝地和網紅打卡地之一。現景區內遊客密集處主要是31號樓天台、有logo的地板、大門處等。遊客以20歲左右年輕人居多,60%是重慶室內大學學生來拍照遊玩打卡,30%外地遊客和攝影家,還有一些來拍攝寫真和婚紗照,日均吸引遊客5000~7000人。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二廠得益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電影的加持,做到了其他任何文創園區很難去複製的二廠模式,二廠還能火多久?因為最近大家對二廠的討論熱度不如從前,二廠的“網紅”屬性讓人不得不對他的壽命擔心。可年輕人愛來這裡,不管是來拍照、購物還是閒逛,至少目前這裡是屬於廣大文藝青年的淨土。


北倉文創街區


北倉文創街區位於重慶市江北區塔坪55號,是重慶同禾資本在2016年左右開始著手打造的。在北倉沒有重生之前,它還只是被遺忘在周邊繁華中的一座廢棄倉庫。紡織廠人去屋空,上世紀60年的紅磚牆長滿了青苔,倉庫鐵門鏽跡斑斑。作為工業遺址,它在一次次拆遷改造中逃過一劫。在重生之後,北倉,成了由“一條小道,一座圖書館,一個花園,一棟居民樓”構成的“最文藝街區”。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從觀音橋步行街步行至北倉文創街區大概只需要10分鐘, 一條較窄的雙向車道和一堵院牆將文藝的北倉與現代居民樓隔開,院牆上也滿是與重慶相關的塗鴉,頗有點黃桷坪塗鴉街的味道。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對遊客而言,這裡既有圖書館可以看書,也有各具特色的餐廳可以進餐,還有若干適合拍照的場景。工作日期間,遊客量較少,雖節假日有一定增幅,平均每日客流量約在3000人次左右,但因整體規模較小、遊覽所需時間較短限制,目的地效應一般。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北倉,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北倉圖書館了。圖書館位於北倉街區主樓,位置顯眼,館外大門上漆了很醒目的“北倉圖書館”幾個大字,外牆保留了廠房最原始的白磚,館內木質的架構和裝飾都給人格調十足的感覺,不愧為“重慶最美圖書館 ”。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倉廩食、知禮節,我們不僅要有物質上的豐富,更要追求精神上的充實。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曲徑通幽、怡然自樂,是詩人嚮往的安寧和樂生活,在觀音橋的繁華熱鬧之中,北倉文創街區獨樹一幟、鬧中取靜,打造出充滿小資情調的文藝空間,讓人們能夠享受都市“桃花源”裡的慢生活。


喵兒石創藝特區


喵兒石創藝特區,位於重慶市江北區建新西路176號,2016年7月28日正式開園。喵兒石的前身是上世紀70年代重慶著名的白貓日化老廠,廠區具有豐厚的歷史底蘊,風靡重慶的白貓、蜀秀、鵝牌洗滌用品都出自該廠。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老廠經荷蘭著名的MVRDV設計事務所,在尊重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對建築外觀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成了集結文化藝術、創意孵化和體驗式生活美學三大核心板塊的文創園區。園區一期和二期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一期以電影院和美食夜市一條街為主,二期以文創內容為主。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園區以紅色為主題,紅色的建築物,紅色的管道等,這裡的紅色給人一種時尚、文藝的風格,仰視紅色的欄杆,看似錯落無序的樣子,實則規整有序也帶有那麼一點藝術特色。除了紅色,就是各種關於的貓的塗鴉,以及工業化的裝飾,對於喜歡拍照的朋友是一個好去處。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喵兒石由於地理區位因素,途經此地的車流、客流較大,但其實停留下來的並不多。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自然人流也在不斷減少,使其現在面臨著人氣不足的尷尬。喵兒石在“文創大熱潮”中產生,但在發展過程中確實遇到很多瓶頸,單純地照搬複製以無法維繫文創園的持續發展。像攀巖館、射箭餐廳、書酒館、小酒館等業態已撤出了園區,餐飲也已經有了較大的洗牌,目前的商業業態大約佔20%左右。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年產值超200億,逾8000家企業入駐,文創園區卻為何頻陷生存困境


面對這一現狀,喵兒石不得不轉型升級,需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今年以來,文創園的招商開始側重於文創類企業、工作室,進一步突出“互聯網+文化產業+體驗式商業+創投空間”的文創園3.0概念,喵兒石的未來還需要不斷探索。


小結


重慶的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發展依然處於初級階段,但已有初具規模的文創園區佈局,以及網紅打卡景點誕生,但在商業化大潮席捲之下,文創園的外表雖然保持光鮮,卻逐漸失去了“文化”與“創意”的內核,造成了部分商戶自身盈利陷入瓶頸,生存困難。

為了“求生”,重慶各文創園紛紛開始探索破局之道,如開拓新項目以提升盈利空間,向文創企業、工作室園區整體轉型;完善商業配套輻射周邊社區等等。所以,隨著流量帶來的紅利漸漸散去,文創園的發展已走到了十字路口,轉型升級無疑成為未來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