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猶豫不決“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別再忽視了

浩浩已經是4歲大的男孩了,他跟小夥伴們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做一個跟隨者,別人怎麼安排他就怎麼做,幾乎不會自己做主。浩浩平時喜歡畫畫,可是在上色的時候他經常猶豫不決,不停地詢問媽媽的意見。浩浩媽媽表示:“你自己決定就好了,什麼顏色都可以”。浩浩卻支支吾吾回答:“媽媽,我真的不知道選擇什麼顏色!”看到媽媽不願做決定,浩浩乾脆不畫了。

有一天浩浩畫畫還鬧出了一個大笑話,畫出的小貓竟然有兩條尾巴。媽媽好奇地詢問原因,浩浩表示,他的同學就是這樣畫的,所以他覺得這樣畫才好看。對此浩浩媽媽感到頭疼不已,孩子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是跟風別人,以後難免要吃虧。

孩子猶豫不決“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別再忽視了

孩子在3歲之後就會萌發自我意識,對於很多事情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如果父母經常無視孩子的想法,就會讓孩子的自主能力漸漸減退。父母的很多錯誤做法,都可能讓孩子變得猶豫不決沒主見。

一、孩子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

1、經常干涉孩子的事情,不讓孩子做決定

有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一無所知,對於孩子的飲食起居處處干涉,不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孩子挑衣服的時候,父母總是“自作主張”,長此以往孩子肯定會不懂挑衣服。當孩子長大後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就會格外依賴父母。

孩子猶豫不決“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別再忽視了

2、經常批評和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期望非常高,對於孩子總是非常挑剔,經常批評和否定自己的孩子。時間一長,孩子難免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於是就會失去做決定的勇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猶豫不決,無法自己拿主意。比如孩子報考專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只能交給父母做主,最後卻選擇了自己不愛的專業。

孩子猶豫不決“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別再忽視了

3、經常打斷孩子說話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居高臨下”的姿態,經常打斷孩子說話。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僅沒有鼓勵,還嚴厲批評孩子“你的想法好幼稚”“事情哪有你想的這麼簡單”。父母沒有尊重孩子表達的權利,孩子可能會放棄表達,甚至不願思考事情。

二、沒主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孩子不懂拒絕,缺乏原則

正常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原則,如果別人的要求自己無法接受,就會果斷拒絕,可是缺乏主見的孩子一般不懂拒絕。當孩子猶豫不決的時候,只要其他人開始提出反對意見,孩子就會馬上順從。事後孩子可能會非常後悔,甚至出現暴躁不安的心態。

孩子猶豫不決“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別再忽視了

2、孩子會變得懦弱,失去大量機會

愛默生曾經說過,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要人云亦云。

沒有主見的孩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考慮別人的態度,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變得非常懦弱。沒主見孩子不敢做出嘗試,面臨機會的時候會猶豫不決,別人做出什麼決定他們就盲目跟風,所以他們可能會失去大量的機會。

孩子並不是生來就沒有主見的人,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往往說明父母平時對孩子干預太多。想要孩子變得有主見,父母就應該正確引導,而不能過分干預。

三、面對沒主見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正確引導?

1、讓孩子自己做主

在孩子3歲之後,父母不妨多讓孩子自己做主,不要總是包辦孩子的事情。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不願意早點睡覺。父母不妨這樣告訴孩子:“孩子,我相信你能剋制自己,你明天早上要早起,所以今天務必早點睡覺,你肯定會注意時間吧”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有更多選擇的空間,會思考自己可以做出怎樣的決定,不同決定的結果有哪些區別。

孩子猶豫不決“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別再忽視了

2、讓孩子一起為家庭出主意

古希臘詩人赫西奧德曾經說過,什麼事都自己動腦筋的人是最值得稱道的。

當家裡遇到什麼需要拿主意的事情,父母不妨讓孩子一起為家庭出主意。父母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意見很重要,孩子就會更加自信,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還可以讓孩子變得行事果斷。

孩子猶豫不決“沒主見”?多半和父母這3個行為有關,別再忽視了

3、讓孩子學會拒絕

父母應該跟孩子平等交流,讓孩子學會拒絕。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人逼迫,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父母總算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決定,他們早晚會缺乏主見。當孩子學會拒絕的時候,父母應該慶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