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剛入公關活動這行時,愛學習、愛思考,經常在網上搜索“公關/活動”相關的提升技巧,偶然發現了一篇發佈在17PR上的爆文:趙老工人《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當時由於自己的工作經驗少,所處的行業與文中有很大差異,所以看過後基本沒什麼印象。

轉眼7、8年過去了,再次讀到這個曾經備受追捧的帖子,感慨頗多,挑選幾條與大家分享,共進共勉。

1、所謂創意,依然是量身定製。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重慶的公關可以說是以房地產為主的活動(近幾年快消行業加入),如產品發佈會、示範區亮相、開盤、各節點暖場、業主答謝。。。。。。根據自己的職場經驗,可以把“活動創意”的發展進程分為三個階段:

2014年前為概念型創意,即利用自有閱歷與受眾的信息差,灌輸或搬運概念文化,簡單說就是國外流行的拿到國內用,一線城市做過的拿到二、三線城市再做,因為本地沒有,所以新奇;比如萬國美食節、法蘭西之夜等等主題活動。

14-16年為資源型創意,顧客見多了,概念炒作也就沒新鮮感了,沒有吸引力和關注度了,這時的活動創意有兩種:一種是資源引進(大小型IP),如意大利鋼琴大師班系列活動;另一種是為自帶目標客戶定製的專場活動(嫁接或跨界),比如美商會跨年酒會、瑪莎拉蒂藍色盛典等。這些文化資源或客戶資源是活動公司的優勢,能為項目貼金和製造炒作點;

17年後消費者趨於理性,公關行業逐漸透明,經歷過前些年“創意”洗禮的甲方或升職或跳槽導致甲方對活動創意的認知參差不齊,同時新媒體飛速發展極大提高了消費者的視野,公關活動的創意逐漸偏向更精細的文化高度和設計水準。

經過這三個階段的演變,我深深感受到所謂創意,不變的是量身定製的準則,變的是匹配項目的策略。十年前用的物料,現在依然在用,一味追求新奇形式會落入”放哪都能用“的傳統困境,所以,適合的才是正確的。


2、自信,真的很重要。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在交際中的狀態,也是一門值得深思的學問。公關活動行業有一流團隊,也有層出不窮的點子,如果過度謙遜或一味讓步,會讓自己懷疑自己的成果,客戶對其的產生顧慮。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正確,相信自己,會讓人進步的更快、效率更高。


3、交際是門學問,與供應商的關係,應該平等對待。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被甲方”虐待“慣了,不自覺的會覺得公司的供應商比自己低一級。事實上,對待供應商的態度,往往是執行品質的關鍵,就像與一個不擺架子、真誠友好的甲方合作,你是不是也會更用心呢?得勢不欺人,是自己能力突出還是沾了平臺的光要心中有數,不然,江湖救急時下家也不會全力以赴。

4、閉門造車只會鑽牛角尖,群策群力才能更進一步。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一個人的想法是有限的,天才除外!多交流、多溝通才能讓兩個想法碰撞出火花,學習其他崗位工作模式會拓寬思考維度和增加解決方法。策劃的過程不光是一個人的高光時刻,越大型的活動越是考驗團隊的合作能力。


5、嬰兒、偵探、專家

讀書分享1 | 再讀《一年時間從菜鳥到總監》,第五點是行業精粹

這個帖子,個人認為最有分量的觀點就是《三人原則》,涵蓋了策劃的精髓。

像嬰兒一樣好奇,思路才會寬闊,才有可能”出奇制勝“;像偵探一樣敏銳,洞察蛛絲馬跡,順藤摸瓜,挖掘本質。像專家一樣,給出專業的解決方案。

遇到問題,不妨嘗試用這種方法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探究本質衝突,均衡利弊選擇直面出擊或者迂迴救國,成竹在胸不懼小醜跳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