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求全,委屈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全?

委曲求全,委屈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全?

《道德經》二十二章的核心是要人們懂得“委曲求全”的道理。

那麼委曲求全有那麼重要嗎?委屈小我成全大我真的很有意義嗎?

其實,讀過這一章,我們就不難發現,老子是要告訴我們如何順應自然之道,也就是為人做事之道,其中的道理更多是讓我們認識到讓自己委屈一些所能收穫的是什麼。

委屈在這裡不單純是代表讓自己承受屈辱,更多的是讓我們能夠放下心中的自傲、自滿、自恃、自是等毀滅我們自身的不良本性。其實很好理解,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如果不剋制一下自己,很容易在取得一些成績的時候進入那種自傲、自滿、自恃、自是的狀態該,這是人性使然,但得道之人懂得其中的危害,故提出委曲求全。

委屈的其實是內在的那種不良心態,求得是個人的周全。


委曲求全,委屈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全? |《道德經》二十二章


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原文賞析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彎曲有彈性才能更好的保全自身,能夠經受住重壓而不扭曲才是正直,有容納之心才能不斷的豐滿自身,新陳代謝才能發展,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的獲取,才是真正的獲取,貪多而得往往會讓人迷失在慾望得漩渦中。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得道之人就是這麼做人行事的。不固執己見,所以明辨是非;不自以為是,所以備受愛戴;不自恃有功,所以有功而無咎;不傲慢虛偽,所以能夠久立而不敗。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其實關於“爭”,我一直認為,人之所以會爭,其實不是和別人爭,是和自己爭!如果自己放下了爭的心,其實也就沒有了爭。人要有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爭的執念。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過去人們提的“曲則全”,不會只是一句虛話。它是真的可以讓人保全而歸。


委曲求全,委屈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全? |《道德經》二十二章


本章收穫

行事要學習以下幾點:

1、面對問題要懂得以柔克剛,避鋒芒者才能成全大事,一時的衝動往往會因小失大。(方式要柔)

2、想要正直,就要有能夠承受各種壓力而絲毫不頹的強大內心。(內心要剛)

3、想要強大,就要有謙遜包容之心。(有容乃大)

4、想要發展,就要有破舊立新的思路,但要注意循序漸進,就像新陳代謝一樣。(發展與改革)

5、德與位要相匹配,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德與位)

6、要知足,不知足者多迷茫,收穫的只有痛苦。(知足者樂)

委曲求全,委屈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全? |《道德經》二十二章

做人要學習以下幾點:

1、不固執己見,試著接受別人的觀點,並進行綜合判斷。(明辨是非)

2、不自以為是,試著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與人為善,受人愛戴)

3、不自恃有功,學會功成身退的自保智慧,避免兔死狗烹。(低調)

4、不可高傲無禮,正所謂世事難測,人亦如此,對上待下均要平和有禮。(謙遜平和)


委曲求全,委屈的是什麼?求的又是什麼全? |《道德經》二十二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