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還小的時候……

當世界還小的時候,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當我回想起童年,它常是碎片的、零散的、無序的,在記憶裡被承載的空間總是那麼小,那麼小......像是一片青青草地上的小雨滴,明淨透亮地折射在成年後的“我”身上。

這些童年裡被承載著的,某一刻的驚惶無措,某一刻的滿地撒歡,某一刻的害怕孤獨,都映照著現在每一個單調寡淡的當下。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蘇菲的煩惱》《小淑女》《蘇菲的假期》

[法] 塞居爾伯爵夫人 / 著

全綵珍藏本

今天,我們借19世紀的法國兒童文學開創者——塞居爾伯爵夫人Comtesse de Ségur(1799—1874)的文學經典《蘇菲的煩惱》《小淑女》《蘇菲的假期》來談談童年敘事裡的愛與成長。

在不同軌道並行著的文學表達裡,兒童文學像是更明亮的、更清澈、更純淨地在每個讀者心中悠然滋長,它不僅是作者心口的一劑表達,它還包含著世界對兒童心理的探索與認識,它不僅是讀者響徹心中的鐘鼓之鳴,它還包含著兒童們嚮往的生活樣貌。

正因如此,過往幾代人所積攢下的兒童文學有了更豐富的現代意義:它可能用虛擬幻想時空幫助著孩子學會在幻想世界裡進行現實生活的退行,也可能用古典的生活方式影響著當代的孩子世界觀、價值觀。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蘇菲的煩惱》《小淑女》《蘇菲的假期》正是用19世紀的法國古典生活方式,引導著一代又一代成長著的孩子逐漸在每一個成長的當下找到內心的安穩。

一路上,風景宜人,樹葉的清香夾雜著陽光的味道。孩子們一會兒席地而坐,一會兒又竊竊私語,有人摘了一些花兒,還有人找到了幾隻草莓。“我們快到那棵樹了,我曾經在那裡丟失了我心愛的玩具娃娃.....”

一群孩子、幾個大人、一棵老樹、一汪池塘、一個小窩棚一起組建起一個假期的豐盛與歡樂,正是《蘇菲的假期》裡所記敘的。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蘇菲是誰?

她很臭美,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

她很冒失,做事常常不計後果。

她很貪吃,最喜歡玩扮家家遊戲。

她很頑皮,常弄壞玩具、欺負小動物。

她像極了我們這個時代裡“被寵壞”的孩子,一身壞脾氣、愛撒嬌、貪吃好懶的臭毛病。

但,一個古靈精怪、頑皮搗蛋的小孩在失去父母后,是否可以通過良好的教養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勇敢的、真誠的、善良的孩子呢?

塞居爾伯爵夫人的三部作品《蘇菲的煩惱》、《小淑女》、《蘇菲的假期》已然給了我們肯定的答案。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在這三本書裡,我們會看到:

在孩子們一切不計後果的搗蛋背後,大人們是如何用愛引導著這些究竟萬物的心靈理解規則。

在所有苛責同伴的背後,親友們是如何鼓勵孩子承認錯誤,搭建關係,理解自我卻不太過自我。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當世界很小的時候,孩子是大人看不見的地方,以做壞事的方式成長的。

童年也正是如此,成為夾雜著笑聲與啜泣的歡歌笑語。

這些未來回想起來,早已被肢解得支離破碎的記憶,卻從不是無足輕重的。

它可能只是一段獨自躲在樹洞裡聽到的樹葉婆娑聲,卻是在那一刻小小的自己感受到什麼是孤獨;它可能是兄弟姐妹追逐間的嬉鬧聲,卻是在那一刻笨拙的自己發現自己是需要同伴的;它可能是獨自躲在被窩裡的啜泣,卻是在那一刻驕傲的自己明白了父母於自己人生除了教養以外的意義。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塞居爾伯爵夫人正是用溫柔的筆觸在《蘇菲的煩惱》裡記錄下每個孩子童年時期的渴望、歡樂、孤獨、無助,勾勒出每個曾是小小孩的大人也曾有過蓬勃想象、旺盛獲得欲。

而所有的成長似乎都需要一個重大轉折,蘇菲的重大轉折便是一場與家人生離死別的海難,這對於一個僅有4歲的小女孩來說不能說是不沉重,其中所裹挾而來的敏感、猜忌與不安都藏在《小淑女》、《蘇菲的假期》兩本書裡。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不完美的人生,正以不完美的姿態打動著每一個人。

塞居爾伯爵夫人也正是如此用或明亮、或溫柔、或細膩、或純真的筆觸對待這一筆淺淺重重的傷痕,且無聲無息的安撫著許許多多不安孩子的心靈。

在遭逢繼母虐待、失去雙親後,小蘇菲擠進了表親一家,在一場寡眾難分的愛中逐漸擺脫這道傷痕,兀自成長著。

當世界還是很小的時候,小到僅僅是一群孩子吵吵嚷嚷的時候,或許我們就會發現:

孩子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稚嫩;他們刻薄同伴的聲音,幫助著他們發現自我的狹隘;批評同伴的聲音,驅動著他們理解著世界的是非觀;鼓勵同伴的聲音,支撐著他們在困難重重的世界裡成長為自己喜歡的自己。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過去我是一個小男孩,現在我長大了,輪到我照顧你了。”

“讓,難道你想讓我成為一個懦夫和忘恩負義的傢伙,去背叛剛剛辛苦幫助我的人嗎?”

“比起獅子魯莽的勇敢,我更喜歡蛇的謹慎。”

我常想,如果說《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背後,是路易斯·卡羅爾想要摒棄一切繁瑣舊俗,抵達一個自由的、輕靈的、神奇的世界;《巧克力夢工廠》的背後,是羅爾德·達爾想要用富有的姿態,擁抱每一個曾有過的物質匱乏和不被滿足的孩子;《雨滴項鍊》的背後,是瓊·艾肯想要通過願望,搭乘一班輕鬆的快車。

那《蘇菲的假期》《蘇菲的煩惱》《小淑女》的背後是什麼呢?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19世紀開始,兒童文學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每一個作者都試圖跳脫自己的童年,用更怪誕的、更誇張的、更明快的筆觸助長自己心靈深處曾滋長過的幻想。與此相比,《蘇菲的假期》《蘇菲的煩惱》《小淑女》像是三本僅僅記錄著孩子成長平凡小事的童年。

可就是這樣的平凡,這樣的貼近生活,讓每一個被愛澆灌過、又被命運輕輕蹂躪過的小孩看到了自己。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不只一次,我聽到小孩們大聲表白蘇菲的聲音。

她是那麼真實、那麼貼近每一個在童年期小心翼翼成長的女孩,和她們一起共享著彼此的不安、敏感、脆弱,和她們一起在尋求自我價值、如何對待錯誤、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對待長輩等問題中被困擾,又和她們一起在大人們樸實親切的回答,同伴們的包容鼓勵中努力尋找著答案。

最終帶著她們的期翼,成長為一個更寬廣、從容的自己。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蘇菲像所有喜歡在扮家家中通過角色扮演,反覆確認自己,反覆確認是否與同伴達成真實關係的女孩一樣。

通過嬉鬧,通過靠近,通過犯錯,通過撕破嘴臉,通過互相扯皮,通過撕打吵鬧,通過哈哈大笑,這群原本還是“小淑女”和“小紳士”的孩子們最終不懼彼此,不懼露出最真實和卑鄙的一面,達成穩固友誼世界裡的“真實關係”。

塞居爾伯爵夫人的三本作品可以說是孩子心靈的成長模板,雖以“蘇菲”為主角,卻絕不僅限女孩成長。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當我們問,一個人的構成,多大程度是生理的,多大程度是文化的,多大程度是個體的,多大程度是家庭涵養的,多大程度是社會影響的?

這個問題是無法回答的,但我們知道一定是共同作用的。因共同影響、相互作用,使得一個人身體豐滿、靈魂充盈。

在兒童文學的敘事裡,塞居爾伯爵夫人想要表達的普世價值觀,除了禮貌、謙恭、得體、友愛外,她還表達著一種身而為人的獨特意識,友誼的體驗、人際的探索,甚至,家長該如何看待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性?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能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答案,但在探尋孩童成長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卻是可以的。

蘇菲的好在於,她打破一切關於成長、相聚、離別所裹挾而來的喜悅、傷悲,學會在生活中接納自己,且更好地面對這個世界。這便是我推薦塞居爾伯爵夫人三部作品的原因。

它描繪了一個跨越兩百年時空、跨越社會階層、跨越個體家庭、孩子們可以理解到的一個小小的、平凡的世界。

在那裡,一個小女孩滿地撒歡、啜泣勇敢地成長著。

《蘇菲的煩惱》《小淑女》《蘇菲的假期》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