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幾期前我們瞭解了

龍門石窟顏值擔當——奉先寺


這一期,我們看看龍門石窟近代的坎坷命運!


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是學術界公認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國漢學大師

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與新疆文物的學者之一

法國敦煌學研究的先驅者

被稱為“歐洲漢學泰斗”。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


受日本美術教育家岡倉天心的影響,

他於1907年來到中國,

並用相機詳細記錄龍門石窟的重要洞窟,

收錄在他的里程碑式著作《華北考古圖譜》中,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1909年在法國出版的《華北考古圖譜》扉頁


此書是首次向西方學術界系統的展示了

大同雲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珍貴照片

並於出版後,

在歐美掀起了研究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熱潮

同時也逐漸演變成一場掠奪石窟珍寶災難


在沙畹書裡龍門石窟的圖片中,

有一組照片引起了西方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那就是——賓陽洞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1907年沙畹拍攝的賓陽中洞北壁


賓陽洞始鑿於北魏景明年間

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1907年沙畹拍攝的賓陽中洞南壁


剛登基的北魏宣武帝元恪為父親孝文帝

紀功德而建賓陽洞

賓陽即取尊貴、無上之意。

它開工於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歷時24年

史書記載,賓陽洞施工五年才“斬山二十三尺”。

宣武帝非常不滿,換掉了主持人,

但新人沒幾年便去世了。

宣武帝只好把賓陽洞的工程交給宦官劉騰

劉騰覺得一座洞窟不足以彰顯君威,

奏請宣武帝在南北各加造一座洞窟

於是,最初的賓陽洞便成了賓陽中洞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賓陽中洞正壁 拍攝於1920—1928年


北魏宣武帝的父親是雄才大略的孝文帝,

母親是出生於高句麗高照容,後稱文昭皇后

宣武帝即位後,擴建洛陽城鞏固漢化基礎

向南攻取益州,向北攻打柔然,

疆域大為拓展,國勢盛極一時,

北魏國力達到了頂峰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有時,歷史不光十分戲劇,還會驚人的相似,

但凡國力鼎盛時的一國之君,

末年總會犯察人用人的大錯,導致國家由盛轉衰

武則天時有武氏專權,

唐明皇時有安史之亂,

乾隆帝時有和珅鉅貪,

在宣武帝末期時,則有外戚高肇專權

導致朝政日趨黑暗,國力逐漸衰弱。

宣武帝去世時,與其父孝文帝同齡年僅33歲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賓陽中洞側壁 拍攝於1920—1928年


宣武帝駕崩後,7歲的孝明帝即位,

生母胡太后臨朝稱制。

劉騰聯合元乂(不念chā,念yì),

以太后“淫亂肆情”為由,

發動宮廷政變,幽禁了孝明帝和胡太后。

其實這劉騰和元乂本是胡太后的親密政治盟友

元乂更是胡太后的妹夫兼情人

只不過後來胡太后移情別戀,又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

而小叔子又看不慣劉、元二人

恃寵而驕、胡作非為的行為,

於是,四人便開始了撕逼大戰

這夠亂的。。。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4年後,劉騰病死,胡太后重返朝堂,

經過幾次三番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

胡太后再次臨朝

自然沒有心情繼續修造對手所主持的賓陽洞,

原計劃的三所洞窟(賓陽中洞、南洞、北洞)

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


南洞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的造像。

(此處的南洞,即是前期所講,

唐太宗四子魏王李泰為母親長孫皇后造像之窟,

褚遂良所書《伊闕佛龕碑》就在此窟洞口。)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賓陽中洞側壁 拍攝於1920—1928年


宣武帝死後,

即位的小皇帝生母——胡太后

臨朝稱制,獨攬大權!

那麼怪了?

北魏不是有防止外戚干政“子貴母死”制度麼?

怎麼會由生母垂簾聽政呢?

因為宣武帝一生虔誠篤信佛教

於是他廢除“子貴母死”的殘忍祖制,

正是這廢制的

起因,開啟了之後的撕逼大戰,

也使他開鑿賓陽三洞的雄偉計劃半途而廢


宣武帝去世9年後,北魏邊鎮鮮卑軍事集團發動

反漢化運動——六鎮起義

4年後,都城洛陽發生絞殺胡太后及其同黨

河陰之變,

又過了6年,兩魏分裂

至此,北魏覆亡,享國148年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三世佛題材,窟內除了造像以外,

洞中前壁南北兩側,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

第一層是以《維摩詰經》故事為題材的浮雕,

叫做“維摩變”。

第二層是佛本生故事。

第三層為著名的《帝后禮佛圖》

第四層為“十神王”浮雕像。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敦煌莫高窟 維摩變


《帝后禮佛圖》分為

南壁《文昭皇后禮佛圖》

北壁《孝文皇帝禮佛圖》

他們反映出北魏皇室漢化後穿戴漢服的狀況

還反映了北魏宮廷佛事活動

刻劃出了佛教徒虔誠、嚴肅、寧靜的心境,

製作非常精美,

代表了當時雕刻藝術最高發展水平

具有重要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沙畹拍攝的《孝文皇帝禮佛圖》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沙畹拍攝的《文昭皇后禮佛圖》


就是這珍貴的《帝后禮佛圖》

早已成為了盜賣中國文物販子們覬覦目標


上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

內部自顧不暇,更別說保護文物了,

這時期,也是龍門石窟遭遇劫掠最為嚴重的時期

不斷有文物販子勾結龍門當地土匪官員

瘋狂盜鑿,

而且當時都是以“下訂單”作為主要操作方式的,

而訂單的依據,就是這些在西方出版的學術圖集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民國期間最大的中國文物商盧芹齋


《文昭皇后禮佛圖》從窟中被盜鑿後,

浮雕碎塊被裝箱運到北京

進行拼接,之後偷運出境

並最後成為了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藏品。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文昭皇后禮佛圖 現藏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而完成這項收集碎片,

組織拼接和運輸工作的人叫勞倫斯·史克曼

當時拿著哈佛大學的獎學金,在中國遊歷。

介紹他來做這項工作的人,是他的老師——蘭登·華爾納

一個因盜取敦煌壁畫和雕塑而臭名昭著的文物大盜

華爾納之所以瞭解龍門石窟並對其產生興趣,

是因為他同樣有一位著名的老師,

就是我們前期提到過的日本人——岡倉天心

史克曼後來還當上了

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館長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1933年,勞倫斯·史克曼在龍門石窟附近的古董店淘寶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賓陽中洞 拍攝於1920—1928年 圖中清晰可見,那時《帝后禮佛圖》還未被盜鑿


1934年《文昭皇后禮佛圖》運到美國後,

刺激了很多收藏者的神經和情緒,

其中就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遠東部主任普愛倫

這個普愛倫是個中國通,20年代他曾在北京生活過,

於是他再次來到了中國,

並找到北京琉璃廠的古董商嶽彬

開出14000大洋的價格,

要求對方在5年之內設法將

《孝文帝禮佛圖》盜鑿並完成交易。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普愛倫


嶽彬是當時北京琉璃廠著名的古玩商

尤其善於與外國人做生意。

他精明奸詐,迅速暴富,

名氣不亞於將昭陵六駿販賣到國外的盧芹齋等人。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民國時期的北京琉璃廠


接下“訂單”後,

嶽彬找到洛陽當地的古董商馬龍圖合作。

馬龍圖勾結當地偽保長夢林、

土匪東立、毛、魁等,

持槍脅迫光喜、水、惠成三名石匠,

在夜裡秘密盜鑿——這老王家也是人才輩出啊!

《孝文皇帝禮佛圖》被前後盜鑿了兩三年才全部鑿完,

後被偷運至美國,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孝文帝禮佛圖 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雙方訂立的合同內容如下:


  立合同人:普艾倫、彬 記

  今普君買到彬記石頭平紋人圍屏像拾玖件,議定價洋一萬四千元。該約定立之日為第一期,普君當即由彬記取走平像人頭六件,作價洋四千元,該款彬記刻已收到。至第二期,彬記應再交普君十三件之頭。如彬記能可一次交齊,普君則再付彬記價款六千,如是,人頭分二次交齊,而該六千價款,亦分二期付交,每次三千。至與(於)全部平像身子,如彬記能一次交齊,而普君再付彬記價款四千。如是,該身仍分二次交齊,而此四千價款,亦分二期,每期二千。以上之貨,統一洋價一萬四千。至與(於)日後下存應交之貨何年運下及長短時間,不能軌(規)定。倘該山日後發生意外,即特種情形不能起運,則該合同即行作廢,不再有效。此乃雙方同意,各無反悔,空口無憑,立此合同為證。

  此合同以五年為限,由廿三年十月廿一日止。在此五年內,如不能將貨運齊,該約到期自行作廢。

  立合同人:普艾倫(簽字) 彬 記(蓋章)

  民國廿三年國曆十月一日立

  合同 各持一紙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民國時期的書畫店


建國後

,在1952年“五反運動”中,

運動工作人員在嶽彬彬記古玩鋪查出了

他當年與普艾倫的文物販賣協議

之後,嶽彬被判死緩,

1954年春節前的一個夜晚,死於獄中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嶽彬(後排左一)


賓陽洞的事情發生於上世紀30年代

距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100年

而就在前年,同樣有一件事情,

引起了海內外文化界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2018紐約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上,

有一件估價200萬—300萬美元的重要拍品,

唐代石灰石雕佛首像

此拍品被指為龍門石窟第1720窟的盜鑿文物

之後拍賣公司迫於壓力

撤拍

其實這些事情離我們並不遙遠!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蘇富比拍品佛首比較圖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左圖拍攝於1920—1928年,說明至少1928年佛首還未被盜鑿 右圖為龍門石窟1720窟現狀


前期,凱爺用過一句“天生麗質難自棄”的詩,

來形容貌美如花武則天阿姨,

(雖然這句本是形容唐代另一位風華絕代的佳人,

楊貴妃的,但用在武則天身上,也不為過。)

這句詩出自,

唐朝長篇敘事詩——《長恨歌》,

它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死後,

便在了與西山(龍門山)伊河相望的

東山(香山)香山寺

曾任過河南尹(相當於河南省省長吧)的他,

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

還曾寫下: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白居易香山居士,就是這裡的香山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埋葬白居易的白園


當年,武則天駕親遊幸香山寺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也曾巡幸香山寺,

並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


而在近代,又有一位大人物,

在香山寺建二層小樓,祝賀五十壽誕

壽誕之後十三年,敗走臺灣

小樓人稱“蔣宋別墅”

這位不說,大家也就都知道是誰了吧!


最後,在龍門石窟這個系列要結束的時候,

凱爺特意挑選了幾組相似的拍攝對象,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100多年間,

龍門石窟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奉先寺盧舍那大佛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奉先寺菩薩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奉先寺天王及力士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萬佛洞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蓮花洞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洞口力士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賓陽洞外 仁王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古陽洞正壁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古陽洞側壁


各位看官找到什麼不同,可以在留言區留言交流哦!


壁上觀——龍門石窟的竊寶大案

龍門山全景


一座龍門石窟山,見證多少滄桑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