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正值仁川亞運會,我對於亞運會的印象,還要穿越回1990年。

1990年的那個9月你出生了嗎

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我曾寫過一篇博客:“北京亞運會給我留下的記憶有三,一是我爸當時特別投入地買彩票,獎品至今家裡還有;二是吉祥物——熊貓。會徽——長城太陽,會歌——《我們亞洲》;第三就是電影《我的九月》,我覺得自己像極了劇中的‘安大傻子’。”的確,那種模糊的“偶像崇拜”,源於幻想自己也能羽化成“安大傻子”,獲得和“安大傻子”一樣的幸運垂青。我們都是大時代中的小人物,1990年的那個9月,你出生了嗎?

電影《我的九月》是我最喜歡,也是觀看次數最多的國產影片。故事發生在1990年亞運會開幕前的一個北京四合院。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大傻子”安建軍經常被同學欺負,亞運會開幕前夕,“安大傻子”因動作不規範,被取消了參加亞運會開幕式武術團體操表演的資格。這小子不服氣,在中隊長劉慶來的慫恿下,“安大傻子”和幾個同學到訓練場搗亂,被爸爸揍了一頓。班主任高老師在家訪中與“安大傻子”交上朋友。之後,“安大傻子”購買的彩票中獎,他當即將獎金捐贈亞運會。在記者採訪中,羞於言辭的“安大傻子”因不肯說出自己的姓名,被同學劉慶來將榮譽佔為己有,並受到學校獎勵……在高老師的鼓勵下,“安大傻子”每日堅持練功,終於在一名同學扭傷腳腕、團體操急需替補隊員時被老師選中,參加了1990年亞運會開幕式。電影中的吉祥物、開幕式、彩票、紅白機、鴿子哨、賣冰棍的老太太、可塞號,遛鳥的老爺爺……我相信,這些時代符號總能勾起80後很多回憶。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張國立的兒子和“安大傻子”差不多大

電影《我的九月》的演職人員陣容可謂豪華,“安大傻子”的父母分別由陶澤如和沈丹萍出演,在上個世紀80年代,沈丹萍已經憑《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和《夜上海》被觀眾熟知;陶澤如在出演《我的九月》前,剛憑藉電影《晚鐘》、《陰陽界》、《歡樂英雄》獲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曾在舞臺劇和同名電影《衝破黎明前的黑暗》中扮演李大娘的陳立中和著名演員李丁,在影片中扮演街道主任和街坊趙爺爺,而另一個配角二黑的扮演者叫李丹寧,他當時已經有了一個漂亮的女兒——李小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中,有一個被很多小朋友記住的角色,在日後成為影視大腕,他就是扮演“安大傻子”老師的張國立,那時的張國立剛剛在1987年憑藉話劇《朱麗小姐》獲得戲劇梅花獎最佳男演員獎,憑藉電視劇《死水微瀾》獲中國首屆電視藝術片最佳男演員獎,而且在《我的九月》上映前不久,他和葛優、潘虹主演的電影《頑主》公映。張國立之所以能在戲中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把握人物角色十分準確,我覺得正是因為他那時也是一個小男孩父親的緣故,拍攝《我的九月時》,張默年僅7歲,比劇中的“安大傻子”小不了多少。對我和很多80後觀眾來說,張國立在《我的九月》當中的經典臺詞:“你是安大傻子、我是高二傻子”的粉刷匠形象堪稱經典。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長鏡頭把我帶又回那個四合院

兩三年前,我看影評人@鸚鵡史航 寫過一篇微博:“我的九月,李丁演趙大爺,陶澤如演安父,曲藝演員莫歧演劉父,陳立中演居委會大媽。沈丹萍演安母,清麗秀美了那麼久的她,現在穿個大背心就在屋裡晃,美得很家常。體育老師是我師姐段威演的,短髮飄飄,颯爽利落帥。張萌這孩,不是人來瘋的童星範兒,就是自己跟自己蔫蔫地玩。他長大幹啥去了?”結果我發現,史航的師妹,也就是電影裡的體育老師,現在紫禁城影業公司演藝經紀部主任@後海不是海 編劇段威在評論中回覆:“想起那年頂替導演系師姐去救場,操場那個大啊,全是長鏡頭,地上做滿標記,可我沒隱形眼鏡啥也看不見。只能靠記性,當時不到二十,記性真好。尹力開始罵我,後來不罵了,因為他知道我比他脾氣還不好。真謝謝攝影李建國,沒他的寬厚,我早跑了。我本來跑步從不達標,從那部戲以後不覺得跑道長了。”張嘉譯主演的《後海不是海》近日開機,段威即編劇。

段威提到的“長鏡頭”一下子讓我頭腦中浮現出影片中開頭和結尾衚衕裡的兩個長鏡頭,一些電視電影研究中甚至記載有:“畫面上,一條不算寬敞的衚衕,遠遠的拐角處走來幾個跳跳蹦蹦的孩子,觀眾慢慢看清是三個大汗淋漓的小男孩和一個更小的小女孩。鏡頭沒有切換,他們走近後似乎與觀眾擦身而過,漸漸遠去,邊走邊與街坊說話,直至他們走進大院。觀眾通過這個長鏡頭,看到了一個完整、連貫而真實的環境——一條遠離大街的熱鬧的衚衕,冰棍雪糕的叫賣聲,張著嘴的垃圾桶,幾個乘涼的老太太和打傢俱的小木匠,一個擁擠嘈雜的平常的大雜院。”這部電影既是攝影師李建國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導演尹力的標識性作品,兒影廠準備拍攝《我的九月》時是於藍廠長點名要尹力執導該片。尹力執導的《我的九月》將中國兒童片的品位提高了一個層次,不僅獲得了1991年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主演張萌還因飾演“安大傻子”安建軍而獲得第5屆“童牛獎”優秀兒童演員獎。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安大傻子”現在還好嗎?

《我的九月》是在北京市東城寬街小學拍攝的,影片裡的好多四合院都已經拆除了。看到電影,我們很多80後都能回憶起好多小時候的事情,也有很多人後來都在問,電影中的“安大傻子”現在幹什麼了?除了百度貼吧“我的九月吧”有網友發的電影博物館裡的張萌的照片之外,似乎無跡可尋。這幾年,我一直在留意,曾經在一個叫@梁逸南 的網友微博中看到過他和張萌的合影:“80後們,你們還記得《我的九月》中那個安建軍安大傻子嗎?我認識張萌5年了,今天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安大傻子,20年前的那個安大傻子,眼淚嘩嘩的。”

電影我的九月,那個讓我懷念的1990年,那個讓我留戀的童年

很為“安大傻子”擔心,我看還有人“想打安大傻子妹妹的主意”。畢竟是因為《我的九月》,我與體育結緣,回憶童年,自己又多像“安大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