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在我們構建交易系統的時候,趨勢跟蹤類型的交易系統是最容易上手的。而在諸多的趨勢跟蹤交易系統的構建方式中,移動平均線、包絡線、布林帶等方法,則又是最常用的。並且這3種方法,在方法的演變上,也是一脈相承的。


首先我們來看移動平均線系統。

雖然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但是很有可能,市場上使用移動平均線的交易者比使用其他技術性指標的技術分析者加起來還要多。因為移動平均線的適用氛圍實在是太廣了。從發現長期走勢方向到為短期交易建立止損,移動平均線都能發揮作用。在我們能夠獲得的技術性文獻資料中,移動平均線也是討論的最多話題。因為,在市場呈現出趨勢性運動時,簡單的移動平均線比那些需要數學博士才能理解的複雜指標一樣有效,甚至更有效。


移動平均線平化掉了市場浮動和短期的波動,是最純粹的順勢指標。關於移動平均線的具體計算方法,大家可以讀一讀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這本書,這裡就不做詳細介紹了。我們重點來看,如何使用移動平均線構建趨勢類型的交易系統。

使用均線構建交易系統,有很多變體。最基本的是用一根均線結合K線的位置關係,來作為進出場的信號判定。在此基礎上,還有雙均線,多均線等等變體。這裡我們只重點介紹單均線的構建方法。

最簡單的單均線系統,是將K線實體完全站上某根(如20日)均線作為多單入場信號,反之,若K線實體完全落到均線下方,作為反手開空信號。


我們以國內商品市場螺紋鋼為例,使用該單均線系統進行歷史數據回測,測試時間週期為日K級別,起止時間為2009年3-至今,設置手續費為開平各5元,滑點1跳。

績效測試結果如下:

從至今曲線,我們可以發現,這一簡單的單均線趨勢跟蹤系統,從2009-2016年,資金曲線穩步上升,但是進入2017年之後,伴隨著螺紋鋼陷入寬幅的無序震盪後,資金曲線也隨之高位橫盤。

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這一單均線系統,能夠捕捉到任何一個大級別的趨勢行情,但是在震盪行情中,入場信號會顯得過於靈敏,導致了頻繁的止損。於是很多交易者就會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將這種繞著均線波動的價格過濾掉,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確實有!那就是在均線上下,各繪製一條包絡線,包絡線到均線之間的距離,可以是固定的數值,也可以根據按百分比來定。將包絡線和均線之間的區域,作為中性區間對待,在中性區內,負手觀望,不做交易,而是等價格突破上方包絡線時,才入場做多,跌破下包絡線時,才入場做空。

使用這樣改進後的交易系統,交易者們,很快又會發現,在震盪階段的時候,絡線確實能有效的規避掉一些不必要的交易信號,減少止損次數。但是同時,由於包絡線的存在,在一些趨勢行情的起始階段,入場信號會發出得比較遲緩,這樣就導致一波趨勢行情中獲取的利潤減少。

永不滿足的交易者們,又想:有沒有什麼辦法,構建一種包絡線,使得在市場波動率小的時候,包絡線距離均線近,而在波動率大的時候,包絡線距離均線遠?這樣既能在市場窄幅波動時,出現突破後更快的入場,又能在市場呈現寬幅波動的時候,減少入場的信號。


結果還真有,這便是布林帶。

布林帶大體上,是在一跳移動平均線的兩側各使用一條含兩個標準差的帶。兩個標準差從理論上講,可以覆蓋絕大多數的數據,而且兩條帶隨著市場的變化擴張和收縮,使得他們對最近的市場變動很敏感。

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使用布林帶構築的交易系統,最常見的模式是:價格突破上軌時,開多,多單持倉過程中,價格跌破中軌時,平多單;價格跌破下軌時,開空,空單持倉過程中,當價格漲過中軌時,平空單。

同樣對螺紋鋼指數合約進行回測,日K級別,2009.3-至今,開平各5元手續費,一跳滑點:

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我們對比一下經歷了一系列調整之後,從最初的單均線系統,到現在的布林帶系統,在各項交易指標上,有什麼樣的變化(上圖為單均線,下圖為布林帶系統):

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單均線

常用趨勢跟蹤系統的構建方式

布林帶系統

從圖中對比可以發現,布林系統的勝率為47.22%,比單均線40.40%的勝率提高了約7個百分點,但是布林系統的總盈利卻比單均線系統低了約1.5w。這樣的變化基本符合系統設計的初衷。

雖然交易者在趨勢跟蹤交易系統的設計上,不斷的在追求完善。但是隨著我們交易經驗的不斷增長,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趨勢跟蹤系統,都是建立在道氏理論趨勢跟蹤上的,屬於吃魚身的作法,在趨勢中段的行情,幾乎所有的系統都會賺錢。

而最終區別趨勢跟蹤交易者優劣的關鍵在於加倉的選擇上,加倉一定要加在短期走勢的拐點,就是進場後,要快速的脫離成本區,否則就是失敗的。

雖然加倉看似提高了風險,但只要能快速脫離成本區,風險馬上就下來了,盈利也會迅速增加,這才是趨勢交易最核心的地方。

即“順勢交易,擇機加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