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政府搭建平臺,打造“網紅經濟”

“這個綠豆丸子是菏澤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生產歷史,清朝時曾作為貢品。以牛肉、綠豆、海鮮、芝麻等為主要原料,採用植物油低溫技術烹炸脫油而成。”3月24日上午,在鄄城縣閻什鎮大舜有機農業產業園內,各類產品的直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這裡,鄄城縣政府與北京隆娛傳媒文化公司合作正式簽約,共同創建網紅學院、直播基地、農特產品上行服務基地,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菏泽市政府搭建平台,打造“网红经济”

首次線上直播帶貨

“創響一批‘農字號’‘土字號’‘鄉字號’特色品牌,把網紅經濟作成口碑經濟、誠信經濟,藉助網絡平臺創新發展新模式,為全縣決勝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3月24日,在鄄城縣與北京隆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簽約儀式,鄄城縣隆娛網紅學院和大舜有機果園直播基地揭牌儀式上,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張倫說。

在活動現場,除了鄄城各色的農產品外,介紹產品的主播們也相當敬業,在推介的過程中,除了介紹產品的品質特點,讓網友更好地獲知產品信息,還能夠結合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等加以介紹。

鄄城縣是農業大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特色優勢鮮明。“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網紅資源和經驗優勢,通過隆娛網紅學院,定期開展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培訓,為鄄城培養一批新時代‘網紅農民’。同時,策劃鄄城農產品從種植、田間管理、採摘、分揀、包裝、發貨等全鏈條的短視頻錄製,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北京隆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祁隆介紹。

在當天活動現場,16家企業推出了85種特色農產品,既有綠豆丸子、鄄城饅頭等富有鄄城地方特色的產品,也有牡丹花茶、食用菌、有機水果等農產品。上午短短一個小時內,4個直播員就帶來了5239件下單量。

菏泽市政府搭建平台,打造“网红经济”

線上銷售增加抵禦風險能力

多年來,鄄城縣農產品銷售大多數以“線下”銷售為主,一大批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單一,抵禦風險能力差。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於批發商、零售商減少,鄄城縣部分農產品銷售遇到難題。

近日,鄄城縣左營鄉蔣寨村冬暖式蔬菜大棚扶貧基地的蔬菜到了收穫的季節,但是受疫情影響,出現蔬菜滯銷難題。

“線下”銷售有難度,“線上”銷售有辦法。鄄城縣審計局瞭解到這一問題後,第一時間聯繫網絡銷售平臺——最美櫻桃吃客群網絡平臺,幫助菜農打開銷路、解決銷售難題。“我們及時與蔣寨村蔬菜大棚扶貧基地聯繫,經過在網上推廣,一天能銷售一千公斤左右蔬菜。”平臺負責人史慶泉說。

在鄄城縣,左營鄉扶貧大棚的情況並非個例。疫情期間,鄄城縣通過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協作發力,硬核帶貨各類農產品15噸左右,電商服務站幫助32家企業復工復產,有效緩解了疫情衝擊。

打造“網紅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農產品銷售模式必須改變”,這已經成為每一位鄄城縣黨員幹部的共識。

其實,鄄城近年來電商發展迅速,全縣電商企業達到1500餘家,個人網店1.8萬餘個,培育淘寶村18個、淘寶鎮3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帶動創新創業的新平臺,鄄城被評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省級跨境電商產業聚集區、智慧外貿先鋒縣域,為數字鄉村戰略實施奠定了基礎。

如何將電商、農民有機結合起來?鄄城縣創新打造“線上直播+線下產業”新模式,通過培育一批懂網絡、會直播、能線上銷售的“網紅”農民,大力發展“網紅經濟”,推動農特產品上行,暢通鄄城縣優質農產品及特色產品銷售渠道。

“我們通過搭建‘線上直播+線下產業’平臺,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互聯互動,新興業態與傳統業態相輔相成,推動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縣委副書記趙海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