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從古至今人類各個領域中都有讓人震驚不已的

天才人物,他們不斷地創造著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蹟。

這些奇蹟的取得並不能簡單地歸納於某些超人天賦,更多的則是來自於自律性的刻意練習。

就如同我們無法僅僅依靠每個週末慢跑幾個小時就能變得速度超群​,獲得比賽的冠軍一樣。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古往今來天才在各個領域取得驚人的奇蹟

同樣也不能僅在閒暇時刻幾次健身運動,就能擁有令人羨慕的完美身材。

至於那些在科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科學家們,更不是依靠臨時抱佛腳式的突擊來構築鞏固思維模塊的。

相反這些天才都是通過每天不斷地有目的練習,才慢慢地日積月累的建立起屬於自己知識信息庫

通過練習他們對於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看待知識的角度也更加全面而宏觀。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天才主要依靠自律性的有目的練習

而且這些練習還能幫助他們將知識由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讓他們需要時輕鬆快速地調取。

譬如象棋大師馬格努斯·卡爾森就是這樣一個天才,他不僅擅長快棋賽當然了常規賽也不在話下。

他曾在象棋史上創造了令人超乎想象的奇蹟暨“”對於數以千計的棋局數熟悉的如同掌上觀文”

只要隨意看一眼終局時棋子排布,他就能從幾百年間所發生的上萬場棋局中找到它的出處。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天才象棋大師馬格努斯·卡爾森

並能夠立刻指出這是哪一場比賽以及對陣的雙方是誰,是不是讓人感到很神奇而不可思議。

其實,卡爾森只是創造了一個涵蓋所有棋局的組塊資料庫罷了,只不過這個資料庫屬於特大型的。

藉助大型資料庫的幫助,他能輕鬆地瀏覽資料庫中涵蓋的各種不同棋局以及走法

從中選取之前的選手們在面臨與自己相似的情景下采用過的絕妙殺招。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卡爾森創造一個涵蓋所有棋局組塊資料庫

雖然從我們分析來看卡爾森所做的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無非就是自律性的有目的練習。

從古至今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因此卡爾森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只有少數人可以匹敵的成績。

顯然對於那些立志成為象棋大師的人而言,想要取得這樣的成就至少必須用10年時間進行這樣的刻苦練習。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熟練記憶並掌握數以萬計的各種棋局​,這也是專業選手相較業餘選手佔盡優勢的原因。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要成為象棋大師必須經過刻苦的練習

通過這些腦海中現成的資料模型庫,讓象棋大師們在任何比賽中都能夠迅速辨識出關鍵棋步。

就如同擁有一雙真實之瞳一樣,幫助他們在任何情況下發現最有效的殺招。

那麼這些天才們的成功真的和他們的天賦異稟沒有任何關係嗎?

雖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是天賦(智力因素)還是在一定的範疇內起到一定作用的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天賦只是在一定的範疇內起作用

因為聰慧的大腦意味著擁有存儲量更大的工作記憶,而工作記憶又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也就是說當普通人只能同時記住4件事情時,而天才們的記憶快車上可以承載7件事,甚至更多的9件事。

因此在學習數學和科學的過程中天才們將表現更有優勢,更加地加勢不可擋。

但所有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強大記憶力固然會讓學習效率更高,不過也會制約創造力發揮。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聰慧的大腦會讓天才擁有更大工作記憶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主要歸因就是一種思維模式“定式效應”。

這種效應會讓我們的大腦拒接接受任何新的觀點,而僅僅侷限於已經掌握的固有觀念。

而其中超強的工作記憶成為定式效應的“幫兇”,它會緊緊抓住原有的想法不放,讓新觀念無法找到進入的空隙。

那麼如何改變思維定式呢?其實很簡單,給我們極強的專注力放個假。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定式效應讓人們拒絕接受新觀點

​譬如偶爾犯個“多動症”將目光移開——即使是當時你並不想移開目光,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或者去散個步休息一下。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越聰明的人反而越容易在紛繁複雜的問題上迷失。

而那些頭腦稍遜一籌的人,反而更容易發現簡單而直接的解決方案

這是因為聰明人擁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反而會讓他對於問題的思考上鑽牛角尖。

不必羨慕天才,每個人都能成為天才

越聰明人越容易在紛繁複雜問題上迷失

結果往往是南轅北轍,忽略了那些更為簡單和更為明顯的解決方案。

就如同採金工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河沙中的小金粒,而完全沒有注意到不遠處的河床上大塊的金塊

我是小賀,人生的精彩在於發現,期待本人的文章能給你不一樣的人生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