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攻略之第四章,書法與其他,第十節,書法與教育的關係


書法攻略之第四章,書法與其他,第十節,書法與教育的關係

文房用品

第十節 書法與教育的關係

我們有時說:這個人“教養很好!”。所謂的教養,其內涵首先指的是其所受的教育。既然是教育了,那就離不開讀書寫字,然後再指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品格道德,科學知識,人倫思想等等。所以,教育是離不開讀書寫字的。既然離不開讀書寫字,那就難免要和書法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當然,也不是一定要有關係,也就是說,不一定要每個“讀書人”寫的就是書法,也可能就是個字(事實上,古代的好多讀書人寫的字是可以稱得上是“書法”的),尤其是當代的人。我說的是“難免”。從東西漢到魏晉,從隋唐到宋元明清,乃至到民國 ,所謂的“大家閨秀”,往往書法寫得是不錯的,更別說那些意圖通過讀書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的人了。


書法攻略之第四章,書法與其他,第十節,書法與教育的關係

秦簡墨跡

在兩漢時期,漢中央政府就重視教育,有太子太傅等,比如,東漢末年的鐘繇,就稱“鐘太傅”。他們可能還有“太學”,帝王室孩子們享受到一流的教育。大概在後來,為了維護中央集權統治,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說法,還有“舉孝廉”等措施。於是,從王室到高官,從官吏到平民百姓,孩子們讀書寫字成了他們的本分工作了。甲寫字的字同乙的比,學生寫的字與老師的比,這個老師寫的字與那個老師的比,,,慢慢地,比出了優劣,比出了水平,比出了規範,比出了書法,比出了藝術。


書法攻略之第四章,書法與其他,第十節,書法與教育的關係

清人書法

在魏晉時期,書法自覺地發展成為一門藝術,而在此之前,書法藝術往往由身處上流社會的人掌握,研習,應用,說到底,往往是為官府的統治或管理服務的。後來,在唐代,中央政府專門設立了書法教育機構,有宏文館等,反正還有翰林院,有專門的書法博士任教。唐太宗是個書法迷,命人四處找王羲之的書法遺蹟,還叫人高度臨仿下來,或收藏,或送人。所以到了唐代,書法更是空前地興盛。更由於科舉制度的原因,人們要想應試得中,首先得寫一手好字,這樣,書法的教育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普及了。當然,到了明清時期,這種現象發展到了極致,出現了臺閣體或館閣體。物極必反,這反而制約著書法藝術的發展。


書法攻略之第四章,書法與其他,第十節,書法與教育的關係

王羲之書法

總之,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教育的興盛,讀書寫字緊跟其後,書法作為教育的衍生物,總那麼如影隨形地跟著“教育”這個大哥“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