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探祕6:“小乘”與“大乘”,同一精神下的兩個發展階段

​原始佛教探秘6

“小乘”與“大乘”的區別是什麼?

——同一精神下的兩個發展階段


原始佛教探秘6:“小乘”與“大乘”,同一精神下的兩個發展階段


今人學習佛家思想的時候,已有“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區分,我們先看“乘”的解釋:這指的是度人的運載工具。


佛家有“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其中“聲聞乘”就是“小乘佛教”,聞佛聲教而得悟道,以四聖諦為乘;而“菩薩乘”就是“大乘佛教”,求無上菩提,普度眾生,修六度萬行,而以六度為乘。


原始佛教探秘6:“小乘”與“大乘”,同一精神下的兩個發展階段


這裡面有明顯區別的就是,以四聖諦為乘的“小乘”是解脫道,即通過自己的領悟修行去證得果位;而以六度為乘的“大乘”是菩薩道,即通過普度眾生而成道。


國人一講到佛家、佛學,基本上講的就是菩薩道“大乘佛教”,而對小乘佛教不瞭解,甚至認為“小乘”只解決自己的問題,停留在初級層面。但其實,“大乘”與“小乘”的理論基礎是一致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區別,都是因為它們屬於佛教的不同發展階段。


原始佛教探秘6:“小乘”與“大乘”,同一精神下的兩個發展階段


我們沒有必要割裂地看待同一學派不同時期的思想,“小乘”屬於早期,也就是我這裡所說的原始佛教的意思,而且,在原始佛教經典中就已出現了不少“大乘”的名詞概念。


我贊同杜保瑞教授的說法:“原始佛教有很多東西在中國人的世界裡不是很相應,但大乘佛教就非常相應……我覺得原始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基礎,因為大乘佛教包容廣大,適合華人的個性和格局。”


原始佛教探秘6:“小乘”與“大乘”,同一精神下的兩個發展階段


因此,不割裂、對立地看待佛家思想的不同階段,而是學習它的智慧,從中找到與人生相適應的部分,吸收知識,為我所用,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原始佛教探秘6:“小乘”與“大乘”,同一精神下的兩個發展階段


(本文作者一純,今年19歲,在家自學國學四年,有所感悟,願能與您分享交流,您的點贊、轉發、評論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謝謝!*^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