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生在王侯將相家

縱觀五千年文的歷程,恐怕還找不出哪一種飲品能像酒一樣,如此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上層領域,作為一種特殊地媒介,在許多特定地歷史環境裡,發揮出至關重要地作用。

的確,不論是人心向背的社稷興亡,還是察微洞著的社會治亂,不論是風雨叱吒的權利角逐,還是劍影刀光的軍事較量,酒都當之無愧得成為社會政治活動強有力得參與者,而這些,也為中國酒文化譜寫了嚴肅而凝重得篇章。

酒與帝王酗飲

杯裡春秋 | 若是生在王侯將相家


歷史上酗酒亡命的“酒天子”代不乏人,我們熟知的有“酒池肉林”的商紂王、有“朝亦醉,暮亦醉”的周幽王,還有南朝“鳥聲爭勸酒”故事,帝王的品行、嗜好往往關係到國家統治的安危和王朝的興衰。

歷史上,隋文帝是個比較開明的皇帝,可他的繼任者煬帝楊廣卻未能發揚這個傳統,他喝酒很講排場,先後3次前往巡幸揚州。為顯示皇家統治的威風,他命令沿途500裡內州縣必須送物獻禮,凡有胡人路過酒肆店鋪,均要邀請入內,醉飽即可離去,不許收取分文費用。

虛假的繁榮終成泡影,可拿怕在逃亡期間,隋煬帝想的卻是:“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此刻已如驚弓之鳥的煬帝,唯一能喚起點興趣的東西只剩下了酒。不久,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發動兵變,一代王朝就此消失。

酒與儲位紛爭

杯裡春秋 | 若是生在王侯將相家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裡,皇位作為皇權的直接代表,歷來被統治者視為“禁臠”、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使皇權傳承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理論上的裁決。但是,權力的“魔棒”卻從未因此而停止它的舞動,封建社會的王朝嬗替與皇位更迭,更多的時候並沒有按照這個通行的法則進行,更多是權力傾軋的過程,酒不時地扮演了一件殘忍的殺人工具。

漢高祖劉邦有8個兒子,最後由嫡長子劉盈當政,而劉盈的母親是皇后“呂雉”,由呂后一手策劃的“商山四皓保太子”,當政後“人彘”戚夫人,賜酒趙王如意,再到齊王的“辭酒免禍”可以說,酒在這之中,威懾、除患都由濃墨重彩的作用。

酒與諫諍輔政

杯裡春秋 | 若是生在王侯將相家


當然,酒只是作為政治的工具,它既會被用來權謀政治相互攻訐,也可以用來諫言政治,輔佐王朝,歷史上就有管仲勸齊桓公“棄身不如棄酒”的典故、還有晏嬰與景公之間“請為無禮”,酒諫成為很多治世能臣的一條蹊徑。

戰國齊威王執政之初,熱衷飲酒,導致“百官荒亂,諸侯並侵”,但百官卻並無良策,直到“淳于髡”的出現,他先從大鳥的奇事勸諫威王興政圖強(也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之後用”一斗醉,一石亦醉“勸諫威王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把握一定的限度,否則會失去有效的控制。最後威王下令取消夜飲,勤勉善政,並提拔淳于髡擔任”外交部長“,成就佳話。

現代社會常說,“飲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對於古代的君主皇帝來說更是如此,一身系國家,君若混沌於酒,民則無計於糧。但不管怎麼說,酒終歸只是政治的工具,既可能覆滅一個王朝,也可以興盛一個時代,政治終究是人的政治!

您的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

更多酒的故事盡在“酒霄雲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