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核桃最早的栽培地


磁山——核桃最早的栽培地

磁山文化遺址具有鮮明的農業經濟色彩,原始農業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但是,大量的野生動植物遺存的發現,表明原始狩獵和採集活動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仍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磁山——核桃最早的栽培地

考古人員從一些灰坑遺址中,發現有許多野生植物形成的堆積層,其中可辯認出的有榛子。小葉樸,胡桃等品種。特別是胡桃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在磁山遺址歷次發掘中,均發現有炭化核桃殼,且數量相當可觀,幾乎所有含有磁山文化堆集的地層或灰坑中均有發現,有的灰坑中甚至成層堆積或像灰屑一樣與泥土摻雜在一起,一剷下去黑糊糊一片。

磁山——核桃最早的栽培地

磁山文化時期的核桃屬於野生植物,果實較現代核桃個頭小,但果殼外形及紋理皺褶上還是非常接近的。顯然,現代核桃就是由這種原始的野生核桃栽種培育而成的。磁山遺址出土的核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核桃的最早產地。

磁山——核桃最早的栽培地

我國西晉張華在其《博物志》中寫到:“張騫使西域還,得胡桃種。”所以,過去一千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胡桃這個植物品種是西漢張騫從西域引進中原大地的,所以稱核桃為“胡桃”。

磁山——核桃最早的栽培地

1976年磁山史前遺址中胡桃(比現代核桃要小),直徑約在2釐米左右的發現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認識。關於核桃的產地問題,過去,一般認為核桃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由西域引入內地的,故又名“胡桃”。磁山遺址炭化核桃的發現,顛覆了人們對核桃的產地及時間的認識。

磁山——核桃最早的栽培地

磁山先民,第一次把林果植進園,有意識地選擇“智慧芒果”核桃進行人工栽培。磁山文化的發現,把我國核桃種植的歷史提早到8000多年,堪稱世界之最。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