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收藏------內蒙銀行紙幣(一)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張解放戰爭時期,中國革命根據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發行的紙幣。 這張1947年內蒙銀行五百圓,近幾年在眾多革命根據地紙幣收藏中脫穎而出,價格一路飄紅,難得一見。它的特別之處是豎版印製,這在我國現代紙幣發行中還是不多見的,國民黨統治時期發行的中華民國紙幣中倒有類似的豎版。按照人們手握拿錢的習慣,其實豎版更方便識別幣值多少,直接翻看就可以,不用再橫過來驗看幣值。如果把紙幣正常橫放拍攝照片,欣賞起來就十分別扭,必須豎起屏幕才能看清圖案,為了讓大家感受一下,我特意按正常欣賞紙幣的習慣橫版拍攝,體驗如何?


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收藏------內蒙銀行紙幣(一)

圖(一)早期內蒙銀行五百圓紙幣(正面細圖)


在解放初期,特別是內蒙古草原牧區人民群眾大多數都不認識漢字, 所以這版內蒙銀行五百圓紙幣,背面主體醬紫色,字體老懞文,火車頭圖案。看到圖案,特別疑惑,內蒙地區發行的紙幣應該是草原牛羊圖案才貼切 。也許這樣 設計是為了農牧民群眾便於識別,因為當時在科爾沁草原有一條正經八百的大鐵路通過,想想都是一件稀罕事兒。1934年偽滿時期日本人為了達到佔領全中國的目的,修建了這條洮南市至杜魯爾鐵路,史稱洮杜鐵路。用以把大量掠奪的物質轉道大連港運回日本國內使用,1941年改建為白城市到阿爾山鐵路,也就是一直使用至今的白阿線鐵路,這張紙幣最早見證了日本人侵略東北的罪惡行徑行與我國鐵路發展的歷史變遷。


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收藏------內蒙銀行紙幣(一)

圖(二)早期內蒙銀行五百圓紙幣(背面)


紙幣正面,整體桃粉色,內蒙銀行四字下面圖案設計為帆船圖案,面值五百圓,兩側分別書寫五個小字:內蒙各旗縣,公私款通用。之所以標註內蒙各旗縣,是因為1947年內蒙剛剛解放,從興安省改為內蒙古自治區,還不能與其他地方流通使用,首府設在王爺廟,今為烏蘭浩特市所在地。烏蘭浩特蒙語意思是紅色,所以烏蘭浩特市被簡為紅城。 內蒙古自治區是最早解放而且民族自治的區域,在烏蘭夫的帶領下,內蒙人民,作為解放戰爭的後勤補給站,通過偽滿時期留下的白阿線(白城至阿爾山鐵路 )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興安嶺的木材煤炭牛羊等物質,為遼瀋戰役乃至全國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烏蘭夫辦公舊址就坐落在罕山腳下。這張A1版內蒙銀行紙幣,由於印製過程技術不嫻熟,圖案明顯印製向右偏位,內蒙本地麻紙紙質不太緊密,油印錢幣編碼136729,不在中間位置,明顯是二次補印所致。1951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各省發行第一套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內蒙古支行也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同時用新版人民幣兌換舊紙幣,由於舊蒙幣,發行區域小,使用時間短,加之農牧民特別支持政府工作,據史料記載僅一年時間就兌換98%。隨著時間流逝,內蒙銀行老紙幣,留存不多,拍賣行偶有露面,無一流拍。


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收藏------內蒙銀行紙幣(一)

圖(三)早期內蒙銀行五百圓紙幣(正面)

1947年內蒙銀行共發行一百,二百,五百圓三種面值,史稱老懞幣,1948改組為內蒙古人民銀行,發行新蒙幣有二百.五百.兩千.一萬和五萬5種面值,這幾版紙幣,被泉界認為是我國最早的人民幣,早於1951年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


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收藏------內蒙銀行紙幣(一)

圖(四)內蒙古人民銀行貳百元紙幣

其實,在內蒙銀行紙幣之前,還有一版興安省政府紙幣,更加珍貴。今後我還會曬出來,與大家分享,敬請關注! 如果您有心儀的藏品,懇請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