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對中國抗美援朝的評價

美國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約翰·託蘭說:“中國出兵朝鮮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的。如果蘇聯侵略墨西哥,那麼美國在五分鐘之內就會決定派軍隊去的。”

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毛澤東有理由認為,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將會在中國領土上和美國交戰;最起碼,他沒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結論。”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佈雷德利如此評價朝鮮戰爭:“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聯合國軍”第二任司令官李奇微把韓國軍隊與志願軍做了對比:“南朝鮮軍隊缺乏得力的領導,他們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國軍隊有非常大的畏懼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膠底鞋的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的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他們沒有秩序,丟掉武器,沒有領導,完全是在全面敗退。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逃得離中國軍隊越遠越好。”

李奇微把美軍與志願軍作了比較:(美軍)部隊不願放棄某些物質享受,害怕離開為數不多的公路,不願在沒有無線電和電話聯絡的條件下實施運動,此外,在同敵人作戰時頭腦過於簡單。這支部隊是這樣依賴公路,不重視奪佔沿途高地,不熟悉地形和難得利用地形,不願拋開使部隊傷亡慘重的汽車而代之步行,不願深入山地、叢林到敵人的駐地去作戰。

美第八軍軍長範佛里特對志願軍的評論是:“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一個頑強的敵人。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只穿上軍服,戴上軍帽,踏著一雙帆布鞋。他們攜著步槍,腰上皮帶配有二百粒子彈。他們攜帶數枚製造粗劣的手榴彈,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裡,必要時可維持十幾天。中國軍隊醫療設備簡陋,萬不能和我們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後方醫院相比擬。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奮不顧身的,有時甚至滲透到我們防線後方,令我們束手無策。”

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評論說:中國共軍是一個幽靈,連個影子也沒有。共軍沒有機械化部隊,只好巧妙地實施徒步滲透,迂迴包抄行動。敵人的行動比我們的行動意圖更隱蔽。

世界對中國抗美援朝的評價

前“聯合國軍”法國希爾將軍說:我認為時下,一些人包括很多現在的中國人,他們對韓戰(朝鮮戰爭)的看法簡直就是在胡說。他們根本不理解,我們當時的對手是誰。“鴨綠江的冬季戰役,我的部隊一次戰役下來,損失慘重,我從士兵眼神中,看到的不是怒火,而是恐懼!”

美國《安斯凱頓研究室》首席研究員偌布斯•弗蘭克評論:北韓戰場上的中共軍隊,除了軍事裝備上不如美國聯軍,而其他無論鬥志、勇氣,都是美國難以想象的高……當時,中共軍隊可以說無論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塊陣地,獨擋一路盟軍。而盟軍除了美軍以外,其他部隊都是一觸即潰。

美國著名外交活動家艾夫里爾·哈里曼說:“在美國不甚愉快的經歷中,朝鮮戰爭算是其中的一個:當它結束之後,大多數美國人都急於把它從記憶的罅隙中輕輕抹掉。出於某一原因,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

前美國陸軍將軍麥克爾•艾倫說:只有傻瓜才選擇中國作對手。

英國牛津大學大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說:“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西點軍校評論:中美兩軍的戰鬥接觸是在中朝邊境地區展開的,單從地理上講,始於鴨綠江而終於“三八線”,勝負之勢是不言自明的,沒有必要歪曲和掩蓋。中國軍隊在毛澤東的統率之下竟成了一群獅子。中國軍隊在韓戰中表現出來的戰勝困難的勇氣、視死如歸的氣概和精明有效的戰術,是非常令人欽佩的。作為軍人,我們自然是希望己方能獲得勝利。但是作為一個客觀論證的學者,我們以為無論從戰役指揮和戰場表現來評判,中國軍隊獲勝都是合理的。不堪設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話,我只能祈望那時的中國軍隊不再有太多的毛澤東色彩。

世界對中國抗美援朝的評價

西點軍校某教員評論說:要知道參加韓戰的美軍部隊均非等閒之旅。美八軍、陸戰一師、騎一師都是美軍中響噹噹的王牌軍、常勝軍。官兵又剛打過二次大戰,富有實戰經驗。裝備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種輕重武器。並且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除了第一次戰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實在沒有什麼其他的藉口可找。美軍在韓戰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戰役初期遭受突襲時失利,在中後期的兩軍對壘攻防中也勝少敗多。就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結論:裝備佔優的美軍在戰場上的作戰表現不如中國軍隊。

世界對中國抗美援朝的評價

美國學者約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響的著作《朝鮮戰爭——未透露的內情》一書中說:“在美國不愉快的經歷中,朝鮮戰爭算是其中的一個:當它結束之後,大多數美國人都急於把它從記憶的罅隙中輕輕抹掉。出於某一原因,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美國使朝鮮處於僵持狀態,同共產黨中國這個龐大而落後的亞洲國家打成了平手。儘管美國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國則以人海戰術和對國際政治巧妙的縱橫捭闔,制服了美國的現代化軍事力量。”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對朝鮮戰爭勝負的感慨最具有代表性:“這協定暫時停止了(我虔誠希望它永久終止了)那個不幸半島上的戰爭。對我來說,這亦是我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它是我軍事經歷中最高的一個職位,但是它沒有光榮。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次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博士在《清長之戰》(長津湖之戰)中評價道:英勇的志願軍,可能在後人看來不可思議。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成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世界對中國抗美援朝的評價

齊德學:抗美援朝一戰,一掃中國近代以來歷史上的恥辱,是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以來最了不起的正氣篇,從而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在國際上的形象。正如彭德懷元帥無比自豪地指出的,幾個帝國主義國家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抗美援朝使得美國開始將中國視為一個真正平等的對手,並最終極大地改變了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國是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