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一個班中的兩個小兵,後分別成了排名都靠前的開國元帥與大將

1916年,18歲的彭德懷入伍了,在湘軍第二師三旅六團的一個班裡當二等兵。這個班裡,還有一位小戰士,才13歲,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陳賡。

1955年授銜時,彭德懷是排名第二的開國元帥,陳賡是排名第四的開國大將。

當年湘軍的小小一個班,竟然走出了這麼兩位威名赫赫的大人物,真是不簡單!

據彭德懷後來回憶,郭得雲是他當兵時的第一個老班長。郭得雲曾冒著生命危險,救過彭德懷一命,兩人情同手足。1922年郭得雲因病去世時,將年僅14歲的兒子郭炳生託付給彭德懷。彭德懷先是將郭炳生帶在身邊,不久又送其去讀書。學成歸來時,郭炳生成了彭德懷的勤務兵,彭德懷對其關愛有加。

郭炳生後來當了紅五軍第2師師長(師政委是彭雪楓),是彭德懷麾下的得力干將。誰都沒想到,郭炳生後來竟然叛變了,被蔣介石任命為新編第37師師長,他馬上調轉槍口,參與對紅軍的第四次圍剿,直接與彭德懷的部隊對陣,打得很賣命。

在戰場上要滅掉這個叛徒,還是很不容易的。其時紅軍裝備差,沒有機槍。為確保擊斃叛徒,彭德懷命令戰士們採用“步槍排射”的方式,集中火力將滿腔怒火射出。眾槍齊鳴中,郭炳生被打成了篩子。

湘軍一個班中的兩個小兵,後分別成了排名都靠前的開國元帥與大將

在朝鮮志願軍總部,彭德懷(中)、陳賡(左)、鄧華合影

陳賡在湘軍中幹了5年,1921年他脫離了湘軍,在長沙的粵漢鐵路湘局作辦事員,開始傾向革命,閱讀進步書籍。1922年,陳賡進入了毛主席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學習,同年入黨。

彭德懷在湘軍中幹到了團長,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敗後的革命低潮時期,經段德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22日,彭德懷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彭德懷任軍長,開始了其在人民軍隊中的革命生涯,後長期與朱德並列為全軍正副總司令員。

很少有人注意到,彭德懷是湖南湘潭人,是毛主席的同縣老鄉。開國上將彭紹輝,也是湘潭人。湘潭人中還有一位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叫羅亦農,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可惜被叛徒出賣後年僅26歲就犧牲了。

出賣羅亦農的叛徒是朱德的前妻賀治華以及丈夫何家興,主抓中央特科工作的周恩來通過多種渠道認定叛徒後,下令鋤奸。帶領鋤奸隊執行此任務的,就是時任中央特科領導人之一的陳賡。何家興當場被打死,賀治華因躲在床下中槍未死,只被打瞎一隻眼睛,在抗戰期間去世。

彭德懷和陳賡走上革命道路,都是受了毛主席的很大影響。

彭德懷對老鄉毛主席很是敬仰,早在平江起義之前,彭德懷就給黃公略寫過一首密詩:

求知心切去黃埔,夜夢依依我不然。

馬日事變教訓大,革命必須有武裝。

秋收起義在農村,失敗教訓是盲動,

唯有潤之工農軍,躍上井岡旗幟新。

我欲依之為榜樣,或依湖泊或山區,

利用周磐辦隨校,謹慎爭取兩三軍。

在後來的《彭德懷自述》中,彭德懷詮釋了這首詩:“為什麼要以井岡山為榜樣呢?我當時感覺,對天上有飛機、陸上有火車、汽車,水上有兵艦、輪船,且有電訊、電話等現代化交通運輸與通訊聯絡的敵軍作戰,沒有根據地是不行的,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對毛潤之的敬仰。紅五軍上井岡山是湖南省委指示,實際上我自己也想去取經,想弄清革命的性質,分田怎樣分法等等問題。”

湘軍一個班中的兩個小兵,後分別成了排名都靠前的開國元帥與大將

陳賡是湖南湘鄉人,他的家鄉離毛主席的家鄉很近。陳賡的祖父陳翼懷年輕時加入曾國藩的湘軍,起於士卒,戰功赫赫,官至建威將軍。後解甲歸田,置了些田產,做了富家翁。

陳賡的父親陳紹純是富二代,坐擁300多畝地與20多間房屋,所以說陳賡出身於大地主之家。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主席考察了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等五個縣的農民運動,後撰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湘鄉縣考察農民運動時,毛主席認識了陳賡的父親陳紹純先生,併成了好朋友。

陳紹純老先生可不簡單,他的兒子陳賡是開國大將,女婿譚政也是開國大將。

比彭德懷入黨早了6年的陳賡,是開國將帥中最早入黨者之一,因為他1921年就認識了毛主席。要不是因出身於大地主家庭,1921年他就入黨了。1922年底入黨後,陳賡一生中一直以之自豪,後來他經常對人們說:1921年有黨,1922年有我。

生性幽默的陳賡,無論說啥,都說得很有趣。

陳賡與彭德懷由於1916年就是戰友了,感情基礎很深,後來兩人關係一直相當好。彭德懷生活很簡樸,一看到部下給自己弄好吃的,就會大怒甚至罷席而去,誰也不敢惹他生氣。

只有陳賡不怕。有次招待彭德懷上了魚和雞,理由編得很有趣,反正彭德懷吃了還沒生氣。

陳賡的情商之高,在黨內是公認的,很好玩的一個人,但工作起來無比認真,打仗也是好手,軍事才能和戰績在我軍中能排到前7位,僅在朱德、彭德懷、林彪、徐向前、劉伯承、粟裕之後。

湘軍一個班中的兩個小兵,後分別成了排名都靠前的開國元帥與大將

彭德懷的心目中,陳賡的位置很高。朝鮮戰場第五次戰役時,我志願軍的一個師在轉移中遭到敵機的轟炸和機械化部隊的包圍,一下損兵三千。這是抗美援朝作戰以來志願軍第一次重大損失。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大發脾氣,急電國內:“火速派陳賡來!”

“換一個人行不行?陳司令員還在越南……”總參經辦人回電詢問。

“不行!”彭德懷的回答斬釘截鐵。

陳賡接到急電,迅速從越南迴國。不久,便肩負著志願軍副司令員、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重任,拖著腫痛的傷腿趕到了朝鮮,成為了彭德懷的得力助手。

1952年4月,彭德懷要回國治病。臨走前,彭德懷再三和司令部的幾位領導人交待:“我回去以後,我在志願軍的一切職務由陳賡同志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黨員,資格比我還老,我們要支持他的工作,配合好。”

彭德懷元帥對敵人的雷霆之威,對人民的赤子之愛和生活作風的冰雪之潔,在黨內軍內有口皆碑。 陳賡大將也曾評價彭德懷元帥說:“他可算是我黨我軍內頭號正直的人。”(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