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玩硬幣的朋友除了鍾愛玩錯版幣、錯體幣、年份幣、原光幣、卷幣等等以外,還有一類人群喜愛玩包漿幣。

儘管這類幣屬於後天形成幣,歸屬於興趣幣範疇,但確實包漿出眾,十分惹人喜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包漿幣,欣賞下美輪美奐梅花幣。


藏友們經常在接觸錢幣的過程中,聽到“包漿”、“生坑”、“熟坑”這些術語。“包漿”通俗一點講,就是器物在悠久的歲月中因後天溫度、溼度,以及流通撫摸、空氣氧化等因素在表層形成的一層均勻面殼層,它溫潤光潔,具有質感,給硬幣帶來的是年份的滄桑質感。

包漿”其實是文玩藏品表面的氧化層。懂化學的都知道,金屬表面都是會氧化的,只是區別於氧化的程度。不同材質的錢幣在不同時間段與後天人為或自然因素影響下,其所生成的包漿也不一樣。

一般而言,錢幣有挖掘出土的錢幣和人手相傳的傳世錢幣,前者因各種化學反應而腐蝕而形成粗細均勻不一但分部均一的氧化物,稱之為“生坑包漿”。

後者因人手把玩而使得氧化層相對具有一定的光澤,氧化層相對比較均勻,被稱為“傳世包漿”。

直觀上,可以通過包漿看出錢幣是出土還是傳世,前者通常顯青銅綠,後者則是像髒汙漬的黑色鏽跡。

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傳世包漿幣▲


需要指出的是包漿完全區別於汙漬和鏽蝕,帶來硬幣的醜感。


對於任何不同的材質,由於年代的久遠積澱,都會在器物上體現出行程包漿。就比如老舊的竹筆筒,使用和撫摸形成的溫潤包漿,特別耐看,值得品味。

經驗表明,包漿適用於對一些典型坑口的器物或錢幣辨偽的重要依據 ,專業人士光看包漿就完全可以大致推斷出其年代,做到八九不離十。

眾所周知,中國的古錢基本材質是銅、銀,銅材質的包漿色澤則特別豐富耐看。

影響包漿生成因素:

一是形成時間長短;二是存放氣候環境,具體來說就是酸鹼度、溫度、溼度和氧化作用等等對形成包漿的自然作用過程;三是後天人為干預程度,比如流通環節的撫摸、汗漬浸潤等等。

包漿按顏色分種類繁多,有金色、水銀色、黑色、灰色、銀白色、豬肝色、咖啡色等等,梅花5角幣包漿更豐富了包漿的色彩。


黑漆古是銅質古錢包漿的主流。嚴格意義上講,所有的包漿都是黑色,但是包漿因年份流通時限的長短不同會有厚薄之別。

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包漿和材質混合厚薄呈現出顏色的深淺。包漿較薄的,顏色就會淡些。包漿厚重了,無論何種材質,結果顏色都是黑色或深黑色。

不同的硬幣材質,保存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產生的生坑包漿有所不同。一個簡單而重要的判別依據就是:有鏽,沒有包漿的錢幣一定是假的!

沒有包漿的錢幣,價值會大打折扣,因為等於沒有歷史記憶。

因為近年來銀元的收藏相對比較熱門,對銀元的包漿也是價值評估的重要依據,包漿均勻質感的,價值可以拉高許多。現在有些年輕玩友對傳世銀元上黑黑一層的老包漿較抗拒,認為很髒,甚至想辦法清洗掉,其實大可不必。

包漿不會使錢幣掉價,反而令其升值。包漿是幣流通曆史的體現,同時也直觀反映其真偽。

老銀元的評級是根據流通磨損的程度來判定的,人為洗去只會使銀元掉價。如今有人刻意給錢幣制造“包漿”,但這種人為“包漿”很容易被脫落、去除而被識破,真包漿則不會。

硬幣收藏是近年來的熱門,這也帶動了硬幣包漿興趣幣~包漿熱!

收藏硬幣炒的火熱的是梅花5角硬幣!

梅花5角發行於1991~2001年,共發行了11年,其中尤以1991~1994年採用進口銅鑄造的手雕版梅花5角最值得收藏,目前1993年梅花5角是發行數量最少的、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


在梅花5角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黑、綠、紅、青、白等多種色澤包漿,被興趣藏友們美其名曰為黑梅、綠梅、紅梅、青梅、白梅,煞是好看!

讓我們來好好欣賞一下吧!

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包漿五角幣▲


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黑梅五角▲


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綠梅五角▲


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紅梅五角▲


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青梅包漿▲


萬里挑一包漿  奇美包漿梅花

白梅包漿▲


各位藏友們,日常生活中,你有心留意收藏過這些美輪美奐的包漿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