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接受的,都是自己願意的


你所接受的,都是自己願意的


01


因疫情影響,學生們到今天還未開學。


所以,雖不是休息日,在理髮店卻碰到了這樣一對母女,女孩大約十一二歲的樣子。


在等候區,女孩挨著媽媽坐在沙發上。母女倆各抱著一本書,和著店音響喧囂的音樂,她們母女安安靜靜、聚精會神地翻著她們手裡的書。


此時此刻,在這樣的環境裡。母女倆安靜的樣子,看書的狀態,和著歡快的曲子,伴著正在揮舞著剪刀的髮型師們,組成了一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唯美畫面。


如今,在人心浮躁,全民不離手機的年代。尤其在這樣的環境中,這幅畫面,真的少之又少。


遠不像在沒有手機的年代,看書的場景比比皆是。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也在與時俱進般的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你所接受的,都是自己願意的


02


許多家長一定記得這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多少年來,這句話儼然家長的座右銘,更儼然衡量孩子是否輸在起跑線上的依據和標準。


到今天,這句話一直在困惑著許多家長,也困惑著一些孩子。


到底什麼是“起跑線”,家長們也許各有各的回答。


多少家長都這樣認為,所謂“起跑線”,就是看孩子參加了多少特色班,學習了多少種特長。


其實,不然。


我倒覺得,對孩子們來說,真正的起跑線,應該是父母正確的引導方式和教育理念。


引導孩子的好習慣,引導孩子的自覺性,引導孩子正確的思考能力。


比如那對母女。女兒用一本書,來打發等待的時間,而不是像許多人一樣,在看手機,刷微信、刷微博或玩遊戲,


估計,這大概與媽媽的影響有關吧?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


當建立起良好的日常習慣,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自然會積極引導孩子。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自律行為。


好習慣大都從小養成,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引導,發揮好第一任老師的作用,這才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根本所在。


你所接受的,都是自己願意的


03


同學群總是時而安靜,時而活躍。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今天又泛起了浪花。


源於有人發來一首特別好聽的歌曲《好久不見》。


是啊,同樣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本應春節時的各種小聚,均已取消。


也就是說,從春節到今天,許多人都是微信聯繫、群裡見面。


所以,這首情深意長的《好久不見》,的確引發了不少人各自的感慨。


好久不見甚是想念。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份。但是,這種情份,並不代表對所有人。


不信,請仔細想想,你所想念的那些人,是不是能喚起你美好回憶,還能給你帶來快樂的那些人,


當你想到他們的時候,曾經的開心、快樂和美好,會情不自禁油然而生。


許多時候,你的開心,源於這些友人的一言一行。這份情義,就像你人生旅程上的一筆別樣財富。


你們一起聊、一起樂、一起開心、一起吐槽。


請珍惜你身邊的這份別樣財富,珍惜你們之間多年來的擁有。一旦錯過,再難尋求。


你所接受的,都是自己願意的


04


看了一條消息,有位母親,疫情期間禁足在家,宅了這麼長時間,在即將迎來曙光時,卻壓抑的近乎抑鬱。


原因是,丈夫懶,孩子鬧。她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估計,類似於來自家庭的煩惱,不在少數。


關鍵是,當遇到這樣的煩惱時,切不可繼續讓自己陷入煩惱的旋渦。


要自救。


否則,在陷入煩惱的漩渦裡,好比跌進了沼澤,愈發難以自拔。


自救的方式有很多,應該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


其實,人生在世,誰都有煩惱和不悅。但是,所有的煩惱和不悅,不管來自於哪裡,皆與自己有關。


就像上面那位妻子,可以說,她所煩惱的主要根源,是來自於丈夫和孩子。


但是,話又說回來,丈夫和孩子的問題肯定不是這一天兩天、或是在疫情禁足期間養成的。


只能說,是在這麼長的禁足期間,爆發出了他們家庭中,早已隱藏已久的問題,從而導致了這位母親的崩潰。


你所接受的,都是自己願意的


05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各自的毛病或問題。


關鍵是,幫助對方清醒的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需要有一面鏡子,清晰的看清自己。


這面鏡子,需要你擺在他的面前,方能讓他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也可以這樣說,當煩惱來襲時,除非你同意。


假如你不同意,當然會做出你不同意的做法。


那就是,儘量提醒,讓他們主動去改正,而不是你強加於他們。


如此一來,你在拒絕接受他們的毛病或問題同時,就是在付出切實有效的行動,幫助他們去掉毛病,改正不良習慣。


所以,許多煩惱和不愉快,不管是來自於哪裡,都與自己有關。不信的話,不妨認真思考、仔細品味,是不是這麼個理。


你所接受的,都是自己願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