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婚姻,卻成眾人之事,你所謂的孝順其實是對愛人的傷害

兩人婚姻,卻成眾人之事,你所謂的孝順其實是對愛人的傷害


養育子女,父母們都期望將來老了的時候,孩子能對自己好;作為子女,成家立業後,也會想到父母多年養育的艱辛,想父母面前要盡一份孝心。孝順,這個中國傳承多年的人倫要求,現在仍然是生活裡的道德要求。


父慈子孝,母慈子親,一家人和和美美,那當然是最美好的家庭了。可是,孝順卻總會在不經意間改換了面目,呈現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模樣。


有人在網絡論壇上的發帖子,抱怨自己的老公太孝順,讓她感覺很不爽。寥寥幾句話,引起了很多跟帖者,有跟樓主一起抱怨的,也有批評她們不盡孝心的,還有的打著哈哈,說這的確是個難解的家庭問題。


仔細看了看那些孝順的事例,發現有些很正常,沒什麼可抱怨,然而有些卻讓人驚詫了。


兩人婚姻,卻成眾人之事,你所謂的孝順其實是對愛人的傷害


樓主舉到了老公孝順的例子,說老公對父母的話惟命是從,從不違逆,就算他的父母錯了,也不反駁,而是絕對順從。她說到裝修新房時,就惱火了一陣子。她跟老公已經確定了大致的裝修風格,找了裝修公司準備著手進行。


就在施工前,公公跟婆婆跑去新房看,因為他們也要住進去的,就跟施工隊提了很多自己的要求,房間什麼顏色,廚房什麼大致怎樣,施工隊就打電話給他老公,問究竟怎麼弄。因為孝順,最後還是參照老人的意思進行了新的裝修設計,為此鬧得施工隊也很麻煩。


她生氣的是,剛開始向兩個老人問裝修意見,他們都很好商量地說你們看著辦,結果又插這麼一手。她跟老公爭吵,老公反而說她太多事,不就是個房子嗎,怎麼裝修不都能住人。


這也算了,住進新房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她的婆婆掌握了廚房的權,早餐晚飯都是她來做。剛開始她覺得也好,自己省心,免得做飯不合他們口味,又是矛盾。


兩人婚姻,卻成眾人之事,你所謂的孝順其實是對愛人的傷害


過了幾天她發現,他們做飯是根本不考慮她的口味的。老兩口愛喝豆漿,天天早晨打豆漿,她希望早餐能多幾個花樣,婆婆卻說改花樣太麻煩。晚飯的時候,飯桌上的菜肯定炒得過熟,而且調味很淡。他們說要養生,不能吃太硬的,口味也不能重。她嘴上不好說什麼,可飯菜吃在嘴裡很不是滋味。


她看得出來,老公也受不了這樣的飯菜,經常找藉口在外面吃飯。她跟老公說,能不能跟你媽好好說說,別這樣炒菜了。或者你讓她備好菜,我回來做也行。但老公就不說這話,還讓她多忍耐,說父母年紀大了,順著點好。


公公婆婆愛兒子,她看得出來,可那種愛法有時讓她很不爽。老公好歹都結婚了,可他們卻經常要老公去他們的臥房聊天,等他們睡了再回自己的臥房。奇就奇在她老公從來不抱怨,真的就那麼聽話。這究竟算什麼?她生氣地發問。


在回覆裡,有人說生活裡就是存在各種各樣我們想不通的人和事,在我們看來很古怪的地方,也許人家就覺得正常。這真是沒錯。那回復還說對這樣的家庭問題,要麼忍耐,要麼解決,發牢騷是最沒用的,只會讓自己更生氣,跟老公的關係越來越糟。


兩人婚姻,卻成眾人之事,你所謂的孝順其實是對愛人的傷害


的確如此,對於婚姻中的這些具體問題,與其積壓在心裡變成難以化解的疙瘩,不如坦然面對,積極地尋找解決辦法。發牢騷、抱怨是沒有用的,不如坐下來想一想,談一談,尋找解決的方法。


有人提議樓主跟老人分開住,這也許是個不錯的辦法。現在大多數的年輕夫婦都不跟父母同住,這減少了兩代人發生矛盾的很多機會,也讓孝順呈現出另一種模樣。只要對父母有那份心意,惦記他們,經常去探望他們,必要時幫助他們,這不也是孝順?


上了年紀的父母,如果身體健康,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和習慣,那麼分開住也有好處。不需要再給子女操持家務,不需要再圍著子女團團轉,這既讓自己休息了下來,也讓子女能夠迅速成長,去建立他們的家。


兩人婚姻,卻成眾人之事,你所謂的孝順其實是對愛人的傷害


如果兩代人真的需要住在一起,那麼理解和溝通就變得非常必要。人們說一定要孝,但不一定順,必要時跟老公協商,跟公婆交流,別讓孝順變成扭曲的模樣,損害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還有正常的家庭幸福。


男人不需要一味的盲從,表現自己的孝心,女人也不需要為這個大動肝火。老人希望的也許就是那一點點被關心被照顧的感覺,多瞭解他們的心願,多體會他們的心情,孝順就能孝到重點上,讓大家都合心滿意,不再矛盾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