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半夜哭鬧,警惕“佝僂病”


寶寶半夜哭鬧,警惕“佝僂病”

最近,朋友家6個月的寶寶的總是半夜哭鬧,指甲蓋扁平。冒著疫情的危險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懷疑是維生素缺乏性佝僂病,開了檢驗和檢查。

朋友回來後覺得醫生水平不行,找我來看。我說,維生素缺乏症佝僂病也不一定非要表現為佝僂啊。根據目前目前孩子的信息,指甲的改變和半夜哭鬧,排查一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無可厚非啊。,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該疾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多見於2歲以下嬰幼兒,是由於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營養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正在生長的骨骺端軟骨板不能正常鈣化、造成骨骼病變。


維生素缺乏症佝僂病根據進展狀況分為四個時期,每一期表現不一樣。

1.初期:多見於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的嬰兒,主要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等非特異性表現,如易激惹、煩躁、夜啼、多汗等,醫生查體可見枕禿,此期無骨骼病變。

(注意一下:現在醫療水平提高了,臨床上診斷的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主要停留在這個階段,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讓孩子不留後遺症。朋友家寶寶就是這個時期,如果醫生在這個階段給孩子診斷了這個病是應該感謝醫生的,而不是質疑醫生水平哦。)

2.激期:初期症狀進一步加重,鈣、磷代謝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變。可見顱骨軟化、方顱(7~8個月出現),1歲左右可見肋骨串珠、漏斗胸、雞胸、手、足鐲症及X形或O形腿等改變。

3.恢復期:患兒經治療和日光照射後,臨床症狀和體徵會逐漸減輕、消失。

4.後遺症期:無任何臨床症狀,重度佝僂病可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見於>2歲的兒童。

什麼樣的寶寶容易得維生素缺乏性佝僂病?

1.有光照不足史,尤其是秋天冬天出生的寶寶;2.鈣攝入不足,比如母乳餵養少;3.生長過速:如早產兒或雙胎嬰兒體內維生素D存貯不足,且生後生長速度快,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如何預防?

建議寶寶們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多吃點補鈣的食物,每天保持曬太陽30分鐘,可以有效預防缺鈣導致的維生素缺乏性佝僂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