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眾口鑠,用心談。大人物的小故事。

今天眾哥要談的,是相聲大家郭德綱老師。

如果說,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

那麼郭德綱老師的曲藝奮鬥史,就是一部夾雜了大師開蒙、少年夢想、三度進京、師徒緣盡的現實大戲。

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郭德綱的開蒙時代:評書高慶海和相聲常九爺

1973年,自詡為“非主流”相聲演員的郭德綱,降生在天津老城紅橋區的一個普通家庭。

他的父親郭有源是一名警察,母親則是一名小學老師。

儘管不是曲藝世家,但郭德綱似乎從降生就有著迥異的曲藝天賦。

在郭有源的記憶中,郭德綱從小就非常聰明,八個月會說話,兩三歲就會查字典、念拼音、看報紙。

因為電視的影響,郭德綱喜歡上了相聲。他經常自己唸唸有詞,問他在唸什麼,他說是在背段子。

郭德綱也為戲曲著迷。他背上披著床單、臉上綁著枕巾,別人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他說是在唱戲。

到了五六歲,別人家辦喜事,讓郭德綱來一段,他也不畏懼,開口就能唱。

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郭德綱的母親,身體一直都不太好,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父親郭有源帶著他。

而在郭有源的管片兒(轄區內),有一個虹橋俱樂部。郭有源上班時,就常常把年幼的郭德綱放在這家劇場裡,還叮囑他“別動啊!就在這待著!”

虹橋俱樂部雖然規模不大,但說書的、唱戲的卻並不少。

每當這些藝人排練和演出時,年幼的郭德綱就瞪大了眼睛看著,有時候還不由自主地跟著學兩手。

時至今日,郭德綱依舊認為這些藝術的薰陶,對他的演藝生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1979年,剛上小學的郭德綱,認識了一個叫小五的孩子。

後來這個小五,就是如今天津的知名評書演員高堅方。

小五的父親,是當時著名的評書藝術家高祥凱(藝名:高慶海)。

據說,高祥凱第一次見到郭德綱誇他“這孩子面向好,讓人見喜”,喜歡的不得了。

郭德綱也非常喜歡評書,便求得高先生同意,正式拜師了。

這是郭德綱的第一個師父。

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儘管還年幼,但郭德綱對於師父就非常的尊敬。他知道高先生喜歡看《天津日報》,就每天在路上買上一份給高先生帶過去。每天早晨,郭德綱都要提早到高先生家,幫著收拾屋子,打開水,沏好茶,靜靜地等待高先生起床授課。

或許是命運使然,或許是陰差陽錯。高先生教授郭德綱的是評書,卻是以一段傳統相聲《五行詩》給他開蒙的。

當時高先生對郭德綱說,“這活呀,使出來就是山崩地裂!”年幼的郭德綱似懂非懂。

時隔多年以後,當郭德綱教授徒弟們這段相聲時,才終於明白高先生的深意。

練嘴功、練身功,名聯名句和特定身段,重複幾百次上千次的枯燥和痛苦,又何止一個受益匪淺可以概括?

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

郭有源見兒子郭德綱小小年紀居然如此懂事,在家都從不幹的這些活兒,到了高先生家裡卻如此勤快,當下就明白:兒子還不是為了讓師父高興,好多教自己一點本事嗎?

所以,原本並不贊同郭德綱搞曲藝的郭有源,也不得不打心底承認他“天生是吃這行飯的”,也就由著郭德綱去了。

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當時間來到1981年,郭德綱八歲了。

他的相聲藝術,也終於由相聲名家常寶豐先生開蒙。

常寶豐是相聲世家“常家”的第二代,父親為相聲大師常連安,師父是相聲大師馬三立,哥哥是相聲名家“小蘑菇”常寶堃。因家裡排行老九,人稱常九爺。

時年,常九爺三十幾歲,年富力強,人長得也精神帥氣,還曾多次給國家最高領導人表演過相聲。

第一次見面那天,年紀雖小卻從不怯場的郭德綱,花了一個小時,從紅橋區的家來到常九爺家。他看著客廳裡鋪著的大地毯和放著的大沙發,以及牆上掛著的那幅怎麼也看不懂的抽象畫,完全陌生的環境,讓他感覺有點冷,整個身子也不由自主地拘謹了幾分。

常九爺從床底下拽出來一個紙箱子,從箱子裡拿出來六本書。

這六本書就是現在俗稱“四大本兒”的傳統相聲文本,但在當時,卻屬於內部資料,外邊根本就買不到。

郭德綱如獲至寶,心裡樂開了花。他一本一本從常九爺家往回借,一本一本地抄,一本一本地學。直到今天,這套手抄的傳統相聲冊子,依舊精心保存在郭德綱的身邊。

而常九爺給郭德綱開蒙的活兒,則是《八扇屏》。背詞兒、對詞兒、糾詞兒,在這樣的反覆的枯燥和嚴苛之下。郭德綱對於相聲的開蒙,猶如摩天大樓的地基那般,自開始就無比紮實。。

只是,或許郭德綱自己未曾想到,多年的荊棘坎坷之後,自己的能耐也可以不輸給那整個行業仰望中的“小蘑菇”。

起底郭德綱的曲藝奮鬥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