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洋蔥是世界性主要栽培蔬菜之一,2018年我國洋蔥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佔全世界30%以上。近幾年,東海縣出口企業對洋蔥需求量較大,且洋蔥的價格相對較高,提高了東海縣農戶種植洋蔥的積極性。2018年全縣洋蔥種植面積超過39980hm²,每667㎡效益達2000多元。隨著洋蔥產業的不斷髮展,種植戶對優良洋蔥品種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針對東海縣氣候特徵堯農戶栽培洋蔥的模式以及國內外市場對洋蔥品種多元化的需求,

通過近幾年的試驗總結了連蔥11號(紫玉88)在東海縣露地種植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以供東海縣洋蔥種植戶參考和借鑑。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1 品種特性

連蔥11號是連雲港市農業科學院以紫80不育株為母本、日本高球形紫皮洋蔥9603為父本,選育而成的紫皮洋蔥新品種;中熟,生育期為245天左右;鱗莖圓球形,球形指數0.8,平均單球重300g左右,每667㎡產量6000kg左右;耐抽薹、抗病性強,適宜黃淮地區及氣候相似地區栽培。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2 育苗

2.1 播種及播種方法:①播種期:連蔥11號在東海縣適宜播種期一般在9月10~15日。②播種量:育苗床播種量為5g/㎡,大田定植每667㎡需種量為150~200g,育苗床與大田的播種量比為1:(10~15)。③整地作畦:洋蔥地宜作高畦,畦面寬1.0~1.4m,溝深20cm。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④播種方法:以撒播為主。畦面耕細整平,備好覆土,然後在整好的育苗畦內澆足底墒水,待畦面水滲下後,在畦面上均勻撒播種子。每667㎡苗床拌土撒施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0g預防苗期病害,輕覆細土,以畦面不見種子為宜,畦面覆稻草等遮蓋物,以防苗床乾燥。播種5~6天后,待出苗率達50%、苗高2cm左右,及時除去遮蓋物並澆水,應在傍晚時除去,以免幼苗被太陽灼傷。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2.2 苗期管理

洋蔥出苗期7~9天,當80%的洋蔥出苗後視墒情灌水,長出2片真葉後可結合中耕鋤草追施尿素6~7kg/667㎡,並灌水,一般每隔10天灌1次水。當洋蔥苗2片真葉時應及時間苗,一般苗長至6cm高時進行第2次間苗。苗的密度過大,株間閉,不易形成壯苗。為了使單株得到充分的光照,撒播的每棵苗最後應占據3c㎡的苗床,條播的應通過間苗使株距為1.2~1.5cm,同時應結合間苗及時除草。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2.3 苗床消毒與施肥

洋蔥幼苗期特別喜肥,每677㎡苗床施腐熟有機肥5000kg。如果苗床為連作地,施肥時應進行土壤消毒,可於播種前20天左右,苗床施20kg氰氨化鈣,並及時覆蓋塑料薄膜,四周覆土防止漏氣。出苗30天左右,每677㎡苗床施45%硫酸鉀型複合肥(15—15—15)100kg。移栽前10~15天,葉面噴施濃度為1.0%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可促進移栽後幼苗生根。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3 移栽管理

3.1 整地與施肥:洋蔥栽植田要在冬前對地下害蟲和雜草進行藥劑處理,並灌透越冬水。防治地下害蟲可採用土壤處理的方式,每667㎡地面噴施40%辛硫磷乳油(因其易見分解,應在傍晚進行)250~400mL,並均翻入土中。雜草土壤處理,每667㎡可噴施45%二甲戊靈微膠囊劑或48%氟樂靈乳油150mL,也可噴施50%乙草胺乳油150~200mL。洋蔥移栽田整地時要深耕,耕翻深度不應少於20cm,地塊要平整,便於灌溉(漫灌)。根據土壤肥力狀況以及蔥的需肥特點,採用有機肥為主,複合肥為輔的科學配施肥方法。一般等肥力田塊每667㎡施用優質腐熟有機肥2m³作底肥,氮肥10kg,磷肥(P₂O₅)18.75~25kg,鉀肥(K₂O)10~12.5kg,鉀肥宜選用硫酸鉀型肥料,忌施含氯肥料。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3.2 定植

洋蔥定植期一般為10月下旬11月上旬。單株定植,株行距為15cmx(15~16)cm,每667㎡定植2.2萬~2.3萬株。定植方式宜採用平畦,一般畦寬100cm,溝寬40cm。定植要做到栽直、栽淺,定植深度以不埋心葉、不倒苗為宜,若栽得過深,易影響鱗莖的膨大。定植後洋蔥進入緩苗期,要及時澆定植水,澆水以不倒苗、畦面不積水為好,當苗長出新葉時再澆1次水,12月中旬越冬期灌封凍水。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3.3 田間管理

①除草管理:洋蔥定植後,採用噴施除草劑的方法除草。防治禾本科雜草常用15%精穩殺得(精吡氟禾草靈)乳油,每667㎡用50~75mL對水30kg;或5%精禾草克(精喹禾靈)乳油,每667㎡用60mL對水30kg;或&05%威霸(精噁□坐禾草靈)乳油,每667㎡用60mL對水30kg噴霧。立春後人工除草。

②肥水管理:立春后土壤相對溼度應保持在60%~80%,土壤溼度低於60%則需澆水。澆水追肥還應視苗情堯地力而定,一般應“小水勤灌”。肥水管理應掌握野年前控,年後促冶的原則,生長期除施基肥外,還要酌情追肥,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洋蔥6葉1心時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時需肥量較大,每667㎡可撒施尿素20kg、45%硫酸鉀型複合肥(15—15—15)20kg,以滿足洋蔥旺盛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當洋蔥長到9片葉時,進入鱗莖膨大期,此後植株高度不再增加,葉片同化物開始向鱗莖轉移,鱗莖迅速膨大,對磷、鉀肥的需求明顯增加,每667㎡施48%三元複合肥(16—16—16)30kg,以保證鱗莖正常膨大。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③摘除花薹:洋蔥花薹摘除工作宜早不宜晚。在洋蔥生長後期,早期抽薹的植株要及時摘除花薹,摘除過晚易消耗過多的養分,影響鱗莖的正常膨大。

④病蟲害防治:洋蔥生長期間較易發生病蟲害,尤其容易感染霜黴病、紫斑病和鏽病。陰雨天氣,溼度大,霜黴病、紫斑病較為嚴重。

洋蔥病蟲害的防治宜用生態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堅持“病要防早,蟲要治小”的原則。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製劑對症下藥,合理、科學用藥。防治霜黴病和紫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噁霜窯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也可用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或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鏽病可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3~5次。以上幾種農藥最後1次使用時間距收期間隔應不低於7天。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蔥薊馬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g/hm²對水450kg噴防治。殺蟲劑在生長期只能使用1次,並且距收穫期應間隔15天以上。有研究表明,石蒜提取物與新菸鹼類殺蟲劑的復配殺蟲劑組合物對蔥薊馬防治效果較好,可以提高原殺蟲劑毒力4~6倍,減少化學農藥的用量,延緩害蟲對殺蟲劑產生藥性。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4 採收

4.1收穫:洋蔥在採收前7~10天不再澆水,防蔥頭在田間吸收過量水分而不耐貯藏。在葉片尚未枯黃時,用青鮮素(MH)500mg/L噴灑葉面,可防止貯藏期間發芽。當上部30%管狀葉自然倒伏後為收穫適期,此時,植株基部第1、2片葉枯黃,第3、4片葉帶綠色,假莖失水鬆軟,地上部自然倒伏。洋蔥收穫應選晴天進行。將洋蔥植株連根拔出,在田間晾曬1~2天,曬時用葉子遮住蔥頭,只曬葉不曬頭。洋蔥收穫後及時清理,保留假莖1.0~1.5cm,要求蔥頭完好,表面乾淨,無病蟲黴斑、無機械損傷、無干癟或發軟現象。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4.2分級

洋蔥收穫後,根據洋蔥鱗莖的質量好壞及大小進行分級。鱗莖無壞斑且橫徑>8cm的為一級品,鱗莖無壞斑且橫徑6~8cm的為二級品,鱗莖有壞斑或者鱗莖橫徑<6cm的為次品。分級後裝袋再繼續晾乾7~10天,最好陰乾,防止蔥頭被陽光曬綠,影響產品外觀,晾曬期間要注意防止雨淋。

連蔥11號露地栽培,掌握好這些方法,提高品質與產量

4.3貯藏

洋蔥收穫分級後要及時上市銷售,未能及時銷售的要及時入庫貯藏。要求乾燥、低溼、低溫的貯藏環境,一般溫度保持在0~3益,可以貯藏150~170天。入庫後要定期查看倉庫環境及洋蔥的質量,及時挑出變軟、受凍、腐爛、發芽的洋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