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羞辱是親子溝通的大忌,鼓勵才是孩子的營養品

在一些家長的觀念裡,孩子是屬於大人自己,無論對孩子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是應該的,因此諸如“你怎麼這麼笨”,“你這孩子是不是傻?”等等羞辱孩子的語言經常掛在嘴邊,尤其是當孩子犯錯時,這種羞辱性的語言更是層出不窮。

語言羞辱是正向溝通的大忌,因為父母對孩子說出這類語言時,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主導性、成就動機等等,所有能給孩子帶來光明前途的力量,都被父母無情的摧毀了。

也許父母認為在和自己的孩子說話時,沒有必要考慮選擇什麼用語,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被自己最依賴的父母貶低、羞辱孩子就容易對自己產生懷疑心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心理缺陷,如自卑孤僻具有暴力傾向等。

因此如果你真的愛孩子,那麼請換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即使孩子有什麼不對,父母也要使用帶有讚許性和不完全否定的話語,最主要的是與孩子溝通時不要帶有羞辱性語言。

而有的父母經常鼓勵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說,“你很棒”,“繼續努力”等等。孩子一開始可能會比較重視父母這樣的鼓勵,可時間一長泛泛的鼓勵,就會對孩子失去激勵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如何孩子進行有效的鼓勵呢?

1、對孩子要鼓勵,而不要誇讚

很多人誤以為鼓勵和誇讚是一樣的,其實不然,他們雖然都是針對孩子良好表現的正面評價,但誇讚類似於獎勵是對孩子外在或者已經取得成績的褒獎。鼓勵則具有激發、激勵、勉勵的含義,父母鼓勵能幫助孩子,肯定自己的內在價值,也能使孩子正確對待自己不夠好的方面,從而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父母鼓勵孩子應該在深入瞭解孩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鼓勵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泛泛無所指的鼓勵。

2、積極挖掘孩子的優點

每個人都有很獨特的優點和才華,孩子也有其特有的長處和潛能,為人父母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身上優點的眼睛,和一張及時把孩子優點說出來的嘴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鼓勵,父母要及時而真誠地對孩子說,“你能堅持這麼久,說明你很有毅力”,“你能發現爸爸媽媽都發現不了的事物,真是一個優秀的觀察家”等等,這樣的話語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從而推動孩子不斷努力,不斷取得進步。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家長的鼓勵和讚揚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否則孩子的心靈之花就會變得沒有生機和活力,適時適度的給予孩子鼓勵和讚美,能使孩子獲得希望和前行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