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房子“加電梯”,老人站出來反對:不要錢、拒絕補償,不同意

一聽說老房子“加電梯”,老人不高興了,站出來反對:不要錢、拒絕補償,但是不同意。這事兒說來奇怪,按照一般人的思維,20多年的舊房子,現如今翻新添加電梯設備,既方便了老人們上下樓、又可能帶動老房子的二次升值,為啥老人還表示不支持、卻要反對呢?仔細想起來,這其中必有其複雜的糾葛和問題點。

什麼樣的房子要加裝電梯?通常而言是城中村、老破小房子,這種房子房齡大都超過20年以上,經過時間的侵蝕之後,現如今已經滿目傷痕,渾身都是歲月的痕跡,住起來不舒服是第一,第二是升值潛力大大降低。

根據國家的部署和規劃,從2019年開始,將要逐步對全國超過17萬個老舊小區進行升級改造,按照住建部的統一規劃,這一次老舊小區升級涉及到的金額高達4萬億元,整個改造翻新計劃週期為5年,算下來每年需要投資金額達到8000億以上。

舊房子“加電梯”,老人站出來反對:不要錢、拒絕補償,不同意


老房子改造,這是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一方面要不斷髮展新的房子,另一方面也要為存量房產進行改造翻新。在此基礎上提升整個城市發展速度和質量,做到素、質並進。雖然是諸多好事兒,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特別是1樓、2樓和3樓的老人們提出了反對意見,主要有3點:

1、房子升值次序顛倒了。

根據西南財大的家庭金融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普通城鎮家庭中,房產佔到家庭總資產的60%—80%,雖然很多人說自己買房不為炒房投資、純屬自住,但是房產在家庭地位如此重要,今後的升值還是貶值問題,影響很大,所以不關注房子升值都難。根據另一項調查數據,買房動機方面自住購房僅佔15%,超過85%的購房動機有投資成分。

城市老房子加電梯一般為多層住宅(總層數在6-8層之間),這樣的房子在15-20年之前建造,那個時候城市人口還沒有這麼多,所以電梯房也未發展起來。根據當時售房時的房產價值排序,從高到低依次是:3樓和4樓房價最高,緊接著是2樓,然後是5樓,最後是6樓。六樓不僅房價非常便宜,而是有超大的贈送面積和可利用的大露臺,不然六樓可能難以銷售出去。更有諸多開發商會把一樓建造一個小花園,這樣一樓就賣得很貴了。

舊房子“加電梯”,老人站出來反對:不要錢、拒絕補償,不同意


但是加電梯之後,這種房價次序就完全顛倒,六樓、五樓的價格會驟然升高,而1樓到3樓的價格會相對下降,這讓原來的買房老人們感到不舒服:自己20年前花的最高的價格,買的是最好的樓層,現在卻因為一部電梯把自己房子弄貶值了,有苦難言。

2、低樓層的住戶隱私影響。

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會安裝在什麼位置呢?按照老房子的設計建造邏輯,最恰當的位置是北側公共樓梯的部位,這樣就帶來了兩個問題:第一不管任何樓層,乘坐電梯之後要麼上半層樓、要麼下半層樓,這一點與電梯房不同,電梯房出電梯直接到家門口;

第二,安裝電梯後,對低層住戶的隱私帶來影響,電梯是一個公共場所,會有大量的人聚集在一樓等待電梯,這樣一樓北側的窗戶就不太好敞開,總不能全天緊閉吧。所以說,電梯對高層帶來升值的同時,給底層的住戶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這是無法規避的現實問題。

舊房子“加電梯”,老人站出來反對:不要錢、拒絕補償,不同意


3、電梯長期維修維護費。

根據規劃,老舊小區的改造費用除了部分地方撥付之外,更多的需要多渠道籌備,那麼部分款項小區自力更生就成為了題中之義。根據已經完成小區升級的經驗來看,一部電梯在首次安裝的時候,費用可能需要20-50萬元不等。但是這僅僅是首次費用,電梯是一個消耗品,安全維護需要每年進行,所以今後的維護費用也不會太低,並且將一直持續下去。底層老人們認為,自己既不乘坐電梯,那麼安裝電梯的費用是否不需要自己承擔,後期的維護費用也不需要自己出?

筆者分析,以上幾點確實是實際存在的,但是根據國家規劃,舊房子升級換代是城市化發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同時還可以方便大多數人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雖然對部分樓層有影響,但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補償手段權衡解決,這或許是一個好的解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