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半個喜劇》:告訴我們的三個人生道理

導語:《半個喜劇》是在2019年12月份上映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票房僅有兩千多萬,然而,它的豆瓣評分卻高達9.1分,高過了《驢得水》,最重要的口碑也非常的好。

這部電影是以四個年輕人的情感糾葛為主線,講述了他們在當下浮沉聒噪的社會中,面對愛情、友情以及事業中如何抉擇的故事。這部電影中的故事和它的名字一樣,一半是喜劇,一半是悲劇,亦或者是現實。

儘管是半個喜劇,但是透過電影,我從中悟出了三個人生道理:一、愛情裡,紙終究包不住火;二、沒有經歷過別人的處境就不要隨意評判;三、理想與現實之間一味的妥協,終是錯上加錯。

一、愛情裡,紙終究包不住火的

影片剛開始就以鄭多多騙初戀女性莫默炮為線索,展示了一個渣到沒有下限的男人。鄭多多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公子,他下一個月就要和他的女朋友高璐結婚,卻在婚前騙初戀的炮。

鄭多多的好友孫同在此時上線,孫同一直以來都接受鄭多多的幫助,將鄭多多視為很好的兄弟。當他發現鄭多多在婚前和莫默的貓膩後,他想要制止鄭多多,但最終沒有制止。為了不讓曾經喜歡的女孩高璐受傷,他選擇替鄭多多隱瞞,一直替鄭多多打掩護。

不得不說,在影片中,兩個人的配合度極高,就連高璐前來看鄭多多,都沒有發現鄭多多出軌已經把莫默給睡了。當孫同告訴告訴受害者莫默真相時,他也是選擇瞞著高璐,不希望高璐受傷。而鄭多多即使婚前出軌,卻依舊是洋洋得意,沒有任何的危機感。從影片剛開始,他與社會女睡了一覺,莫默進門後,我們就不難發現,他的撒謊技術真的很一流,輕易的讓莫默相信了他所說的一切。這應該是很多渣男的特質。

不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影片最後孫同良心發現並看清鄭多多這個渣男的面目之後,他選擇在婚禮上說出一切的真相。這個結局也是很多人都想看到的。

電影《半個喜劇》:告訴我們的三個人生道理

天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愛情更像是一面照妖鏡,當陽光照進去的那一刻,一切小聰明和不為人知的秘密都將無處藏身。無論鄭多多多麼狡詐、圓滑。只要對愛情抱著玩玩的態度,沒有絲毫的忠貞。那麼,他無非是玩火自焚。

有一句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將愛情當做遊戲,在多個女人之間斡旋,一定會將自己淹死的。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生活中,孫同與鄭多多這樣的僚機無處不在。女朋友給男朋友的兄弟打電話,男朋友的兄弟總是給打掩護。抱著為了他們好的心理,總是給兄弟扯謊、圓謊。殊不知,這才是給男女雙方埋下了互相猜疑的種子。影片中的孫同以為替鄭多多隱瞞就是為了高璐好,實則他那樣做反而對高璐的傷害最大。

當我們在愛情裡遇到一些問題時,只要認為是對的事,就應該義無反顧的撥亂反正,糾正問題。不要選擇去隱瞞,隱瞞就是給以後的生活埋禍根。而且,男女雙方的愛情就應該是坦誠布公,互相信任,任何隱瞞都終將暴露,到時候,就是悔不當初了。

二、沒有經歷過別人的處境就不要隨意評判

在影片後半部分,孫同為了莫默與鄭多多翻臉。而孫同他媽媽得知後,趕來告訴他已經將老家的房子賣了,並不贊同孫同和莫默好下去。此時孫同糾結不已,他媽媽在醫院裝病時,孫同對莫默的一段話,讓我一直記憶猶新。

他說:“你這種人就是沒法理解我們這種人的處境,你生天上了,你生下來就什麼都有了。我生水坑裡了,你下水坑裡來看看,你看看你就全知道了。”

孫同復讀了三年才考上北京的大學,一直以來,他都是穿鄭多多穿過的衣服,就連書包也是用鄭多多扔了不要的。在研究生期間,都一直去酒吧唱歌。我們不難看出,孫同是很多農村人的寫照。一路辛辛苦苦才走到大城市。

而反觀莫默,她有一份在銀行上班的工作。從影片中我們看到,她家裡的裝修都很不錯,而且是北京戶口。莫默的家庭條件與很有錢的那種富家女肯定沒法比,但是與孫同比起來,簡直要好的太多了。

電影《半個喜劇》:告訴我們的三個人生道理

儘管孫同和莫默在一起,他們兩個三觀相同,但是他們之間的那種農村與城市的觀念與矛盾就像一條鴻溝,一直在他們兩個心中橫著。孫同從出生開始一直努力,才到了北京。但是莫默一生下來就是北京人。

用影片中的話來講就是——“我努力了半輩子的東西,而你一生下來就有了。”

孫同一直努力,想要來北京是他的夢想,他如果要想在北京站穩腳跟就不能與鄭多多翻臉,否則他的努力全都白費,他依舊是個農村人。莫默一直不理解孫同為什麼沒有辦法。那是因為她的處境要比孫同好太多。她不需要考慮後果,不需要承擔什麼。但是孫同需要考慮,北京的戶口、工作、他媽把房子也賣了,在北京要想活下去就不能和鄭多多魚死網破。這些都是莫默考慮不到的,衣食無憂的她不會經歷這些。孫同也想選擇與莫默的愛情,但是現實太過殘酷。

在生活,有很多人他們沒有經歷過別人的處境,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經歷,就隨意評判著別人的生活,別人的選擇,並且還非常不理解。每個人的處境不同,選擇就會不同。如果無法理解別人的選擇,那就去看看別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看一眼,就全明白了。

三、理想與現實之間一味的妥協,終是錯上加錯

縱觀影片,孫同這個人物在生活中,一直都是在一味的妥協。

剛開始,他發現了鄭多多想要騙莫默,想去告訴莫默,但是隻能妥協;後來當鄭多多快要事發東窗時,為了高璐他再次妥協,替鄭多多打掩護。為了不受到高璐受到傷害,他再次妥協鄭多多,選擇替他隱瞞。

後來,他又為了北京的工作、戶口、為了他媽媽,他不得不再次妥協,選擇和莫默分手。直到最後,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的一味妥協並沒有改變什麼,鄭多多依舊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他媽媽也逼著他讓他和醫院護士好,原來,一切的妥協都只能是錯上加錯。最後,他選擇正面揭穿鄭多多的醜事。

影片中,高璐最後說了一句話:“那為什麼你不早點告訴我?”

孫同想著為了高璐好,撒謊妥協也沒有錯。為了媽媽好、為了工作、戶口,他認為只能妥協。直到高璐說出這句話,他才發現自己的一味妥協無疑是錯上加錯。最後,他終於幡然醒悟了。

電影《半個喜劇》:告訴我們的三個人生道理

在當下生活中,孫同的經歷就是我們很多人的經歷。為了很多東西,我們都在不斷的妥協,時代逼迫我們必須妥協,否則就會被時代的滾滾巨輪軋下而不償命。房子、車子、大城市的戶口、愛情……為了得到這些,我們似乎必須向一些人和事物妥協。從而變得失去自我。

有一句話說:時代的悲哀是時代的悲哀,別讓時代的悲哀成為你的悲哀。儘管如今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現在社會的通病。但是,我們不應該讓這些通病造成我們的悲哀。現實確實很殘酷,但我們不應該被現實打敗。

戶口、工作、家庭、愛情這些儘管都需要我們妥協,但是我們必須要先考慮自己內心的想法,然後去選擇做最正確的事情。人生儘管很現實,但是我們依舊要跟著自己的內心,做對的事情。人不能妥協一輩子,該撥亂反正的時候,就應該勇敢一些。

結語

陳佩斯說:“所有的喜劇內核都是悲劇”,有人說《半個喜劇》這部電影一半是喜劇無疑,但另一半是悲劇,很多人看完之後會很悲情。我覺得《半個喜劇》,它一半是喜劇的成分,另一半是現實或者是人生。

影片中“鄭多多婚前出軌約炮”、“孫同為了大城市的戶口、工作,一味的妥協”、“在父母的逼迫下,放棄愛情”……這些不都是我們當下年輕人所遇到的問題嗎?

這部電影是喜劇沒錯,但更是現實。他讓我們透過喜劇,看清了現實。面對這些現實,我們該怎麼做?《半個喜劇》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不管生在水坑裡,還是生在天上,我們都應該做像莫默一樣的人。面對任何問題,先考慮自己內心的選擇,再去考慮別人。面對社會的浮躁以及各種規則,我們都應該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那麼,我們將是一個坦誠,剛正不阿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