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時間:2019/01/15 ( 星期二)

地點: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創建的清入關前的皇宮,1644年清入關後,這兒遂變成了陪都宮殿和皇帝東巡行宮。作為中國現存的兩座古代皇宮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以鮮明的滿族特色著稱於世。

瀋陽故宮,是清朝奠基之地,1616年,明朝女真族建州部首領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諸部的過程中,於今遼寧新賓境內赫圖阿拉城建國稱汗,建立“大金”地方政權,1621年進佔遼瀋地區,1625年由遼陽遷都至瀋陽,並在城內啟建皇宮。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後續建,並於1636年在這座皇宮中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1644年,清政權遷都北京後,對瀋陽故宮予以保護並繼續增修擴建,從1671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諸帝東巡盛京祭祀祖陵時,均入故宮駐蹕,並於此舉行慶賀和祭祀典禮。

現瀋陽故宮佔地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中路以皇太極時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為主體建築,兩側為乾隆時所建的行宮,太廟等;西路為乾隆時所增建的文溯閣和戲臺。

清代時,瀋陽故宮為皇家禁地,1926年始闢作博物館對公眾開放,2004年,瀋陽故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從瀋陽路,過“文德坊”或“武功坊”,入“大清門”中軸線正中位置就是“崇政殿”。

崇政殿

“崇政殿”,是盛京皇宮的正殿,俗稱“金鑾殿”。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 1627---1635年),崇德元年(1636年),定為今名,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朝會理政,接見外國使臣之處。清遷都北京之後,皇帝東巡盛京,祭陵禮成,亦於此舉行隆重慶典。

“崇政殿”,類似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門前廣場左右兩側也放置著嘉量和日晷。這座嘉量和石亭是乾隆十年(1745年)增設的,用以象徵江山萬代,國家統一。

根據“前朝後寢”的禮儀標準,“崇政殿”後面的是寢宮,鳳凰樓是其標誌性建築。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鳳凰樓

鳳凰樓,建於 清太宗天聰年間( 1627---1635年),是皇帝后妃便宴和讀書之處。清遷都北京之後,樓內曾收貯清代帝王像及御寶等。鳳凰樓是清代瀋陽城內最高建築,“鳳樓曉日”為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拾級而上,過 鳳凰樓,是一個標準的正方形庭院,正中位置為清寧宮,其他四座寢宮與東西配宮分列左右。

清寧宮,俗稱“中宮”,是清太宗皇太極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寢宮和舉行薩滿祭祀的神堂。

清寧宮於東次間開門,俗稱“口袋房”,東稍間為暖閣,內分南北二室,均設火炕,為帝后起居之處。西側外間為清宮舉辦便宴和薩滿祭祀之所。按滿族風俗,清寧宮外間於南西北三面設炕,俗稱“萬字炕”。滿族尚西,西炕設神位,神龕及祭祀用器。

清寧宮祭祀名目繁多,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入關後,清帝東巡盛京時,均在此舉行祭祀活動。

崇德八年( 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崩逝於清寧宮南炕。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面向鳳凰樓,清寧宮右側由遠及近依次為永福宮,麟趾宮,西配宮。

永福宮,亦稱“次西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 1627---1635年),清崇德元年( 1636年),定名永福,是清太宗皇太極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的寢宮。莊妃為中宮皇后的侄女,關睢宮宸妃之妹,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生皇九子福臨,即後來繼位為君的順治帝。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接下來的麟趾宮,也稱西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 1627---1635年),清崇德元年( 1636年)定名麟趾,是清太宗皇太極貴妃的寢宮。貴妃為蒙古阿巴亥郡王額齊格諾顏之女,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

而衍慶宮,關睢宮和東配宮,由遠及近居於清寧宮的左側。

衍慶宮,亦稱次東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 1627---1635年),清崇德元年( 1636年)定名衍慶,是清太宗皇太極淑妃的寢宮。淑妃為蒙古阿巴亥部塔布囊博第塞楚虎之女,姓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

關睢宮,亦稱東宮,居四配宮之首,僅次於中宮清寧宮,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 1627---1635年),清崇德元年( 1636年)定名關睢,是清太宗皇太極宸妃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的寢宮。海蘭珠為中宮皇后侄女,永福宮莊妃之姐,同出蒙古科爾沁部。

海蘭珠,26歲時歸嫁皇太極,深得寵愛,崇德二年(1637年)九月,生一皇子,皇太極非常開心,頒詔大赦天下,蒙古各部和朝鮮均派使臣前來祝賀。子以母貴,該皇子幾乎被立為太子,後因夭折未果。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海蘭珠病逝,皇太極悲痛欲絕,親自主持葬禮,祭祀有加,追諡“ 敏惠恭和元妃”。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除此之外, 清寧宮後西北角的煙囪和宮前廣場上的神竿也很出名,值得了解。

這座煙囪,也是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 1627---1635年),是典型的具有滿族特色的“跨海煙囪”,也是盛京皇宮中唯一的一座煙囪。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至於這座神竿,亦稱“索倫竿”,“還願竿”,宮中按滿族薩滿教習俗舉行祭天典禮時使用。祭祀時在竿頂錫鬥內放碎米,雜肉等喂神鵲(烏鴉),以示答謝天神之意。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這樣,中路就參觀完畢。

接下來,我們參觀東路,這一路比較簡單,以大政殿和十王亭為代表。

大政殿,是瀋陽故宮中最早的建築,始建於努爾哈赤遷都瀋陽之初,清入關前也稱“大殿”或“篤恭殿” ,是大典時皇帝御臨之處,也作為八旗諸王議政之所。

清遷都北京後,每逢朝會及節日慶典,瀋陽各衙署官員仍於殿前行禮;清帝東巡盛京時亦於此舉行慶賀筵宴。此殿的建築造型與裝飾融多民族風格於一體,與十王亭的佈局組合則體現出滿族八旗制度的特色。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在大政殿前,十王亭完整對稱地分列兩側,其中左側五座亭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右側五座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左翼王亭,與大政殿同期興建,是清入關前統領八旗左翼四旗的左翼王辦公之處。

鑲黃旗亭,與大政殿同期興建,是清入關前鑲黃旗官員辦公和典禮排班之處。

其它八亭的作用與此相似。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在十王亭的盡頭,還有兩座奏樂亭。

奏樂亭,是建於清太宗皇太極時期( 1627---1643年),是皇帝臨朝,出行,回宮等重要宮廷儀典時,按禮制演奏音樂之處。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至於西路乾隆時所增建的文溯閣,戲臺,以及中路兩側乾隆時所建的行宮,太廟等,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了。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瀋陽第一旅遊名片——清瀋陽故宮


這一路下來,基本上三個小時,一上午的時間就在瀋陽故宮中度過了。在附近吃了頓午飯,下午繼續一步之遙的“張氏帥府”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