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擔仔麵,又一個用擔子“挑”出來的美食!


臺南擔仔麵,又一個用擔子“挑”出來的美食!

拌一拌

在很久很久以前,TW當地的一個漁民從清明到中秋(這段時間在當地被稱作:小月)這一段時間,無魚可打,為了度過這一段艱難的時間,就向一個老人學著把臊肉和麵煮在一起,挑著擔子到處賣,藉此“度過小月”。隨著生意日漸興隆,名氣也因慢慢傳開,遂取名“度小月擔仔麵”,這也是擔仔麵的由來。

“度小月”,其實就是指當地人們為了度過一段艱難的時間,想出來維持生計的方法。而“擔仔”就是挑著擔子。

有兩個“秘密武器”

擔仔麵之所以能受到廣大食客的追捧,主要有兩個“秘密武器”,一是精燉的肉燥;二是有以蝦頭熬製成的高湯。

據說,那是用豬的五花肉,用絞肉機絞兩遍,變得非常細碎,然後放鍋裡用小火炒,把油都炒出來,把油撈掉。接著,加入“油蔥酥”、“蒜頭酥”繼續炒,再加醬油、冰糖、水,放在黑色的陶甕裡用小火慢燉,做成肉燥。

臺南擔仔麵,又一個用擔子“挑”出來的美食!

乾乾靜靜

所謂“油蔥酥”,就是把紅蔥頭切碎炸成金黃色,而“蒜頭酥”則是把大蒜切碎炸成金黃色。加了“油蔥酥”和“蒜頭酥”,使肉燥香氣襲人。

值得注意的是,擔仔麵的面也不是一般的麵條,而是一種叫做“油麵”的麵條,這種圓身的麵條口感爽滑彈牙,相互不粘連,很能與肉臊的口感相搭配。之所以稱之為“油麵”,是因為在製作麵條時加了食用油,所以麵條呈黃色,並且富有彈性。

看似“簡單”

一碗看似簡單的美味小吃,背後用心製作的過程,已在絡繹不絕的品嚐人潮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得到了最實質的肯定。

臺南擔仔麵,又一個用擔子“挑”出來的美食!

就是有點小!

一大鍋鮮湯,面是已經灼好半成品。吃的時候燙熟麵條,配一大勺濃香的湯頭,加灼熟的豆芽菜、韭菜葉,淋上一匙蒜泥、烏醋、香菜與肉臊,添湯汁,最後再擺上一尾蝦、一半顆滷蛋(或者一顆貢丸),一碗麵就成了。

烏醋作用是提鮮味、蒜泥用來壓腥味。這蝦還不能大,要與小碗的比例和諧,標準是取用南部沿海一帶的火燒蝦,而且必留蝦尾,一來代表新鮮,新鮮的蝦尾呈散張狀;二來好拿取;三則是自古來的傳統。

說在最後

因為疫情,也使得大家度過的了一度艱難的時光,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生活回到正軌,度過這個“大月”。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