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中國風的流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還記得之前的新疆少女哈妮克孜嗎?她的敦煌壁畫扮相之驚豔,至今都讓人記憶猶新!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最值得稱道的是,從服裝到首飾,都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古代首飾的樣貌。


珠寶流蘇面紗,借鑑的是中國古代女子以面紗遮臉的習俗。流蘇則又增添了少數民族和西域風情。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這也點燃了大家對漢服和漢文化的熱情。


不少人開始沉迷漢服不可自拔。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不過咱覺得服飾服飾,有“服”就得有相應的“飾”。穿漢服如果沒有配上標準的漢人首飾,就會有缺憾~


但是,對於中國風的珠寶,你又瞭解多少呢?


嚴格來說,漢族的首飾主要有八種,分別為簪、櫛、釵、華勝、步搖、金鈿、珠花、勒子。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但這仍然不能涵蓋所有漢飾,且有一些朋友們已經很熟悉了,我們今天就挑幾樣你不熟悉的來說一說~


上面八大發飾中的“櫛”,就指的是梳篦,在古代有“宮梳名篦”之譽,最初是宮廷御用的珍品,後來為平民女子所用。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它在當時是非常時髦的,婦女人手必備,從不離身。時間一久,還形成了插梳的風氣。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頭插梳篦這個風潮,在漢代的時候就有記載了。南朝的婦女尤其喜歡在髻上插飾梳櫛,這個潮流單品自此之後就成為後世女子的必備,一直延續到唐宋和明朝。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特別要說的是宋朝人很喜歡梳高發髻,他們會在飾冠上安插白角長梳,這是那時最時尚的裝扮。有詞曰:髻鬟雲樣梳,就是如此了。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最早的額帕,是婦女用來包裹額頭的,材料用的是烏綾為之,夏天則用的是烏紗,冬暖夏涼,技巧頗多。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它早在唐代,就很受歡迎了,連男子都會佩戴。唐宋代的儀衛中,額帕更是直接作為了制服的一部分。比如教官用的是紅繡抹額,招箭班用的是紫繡抹額等。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為了區分彼此,他們不會承認這是抹額的,美其名曰:裹頭巾。


而抹額也是額帕的同類,在明朝的時候都是潮品,多用於女性,非常盛行。這種裝飾品在老版《紅樓夢》裡出現很多,給寶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王熙鳳的“攢珠勒子”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鳳姐的毛皮抹額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夫人們也是各色抹額換著戴


婦女的抹額在製作上比男子的要講究得多,不僅材料要用五色錦緞、動物皮毛,而且在裁製完成後,要在上面裝飾各種華美精緻的刺繡,有錢人還要綴以珍珠寶石。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鑲玉抹額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燒藍抹額


抹額兼具實用和美觀雙重功效,卻不幸在現在已經幾乎不可見了。如果哪位朋友有髮際線後靠和脫髮等困擾,可考慮入手一件,能保護自己的秀髮呢~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這拯救髮際線,你值得擁有~


彙集八大首飾於一體的終極首飾,就是——狄髻。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宋元時期的人,非常喜歡戴帽子,即“發冠”。狄髻作為它的豪華升級版,用金銀絲、馬鬃、頭髮、篾絲等材料編成,外覆皂色紗,更為精美。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佩戴狄髻的時候,要先把它罩在頭頂的髮髻之上,後在其下圍圍上鈿子。


再在它前面正中央位置插上挑心,後面插上分心,四周繼續分別插滿各種各樣的蝴蝶簪、金鑲寶、蜂趕花簪,最後在鬢邊插上掩鬢才算造型塑造成功。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聽起來是不是麻煩至極?唉,這實在是沒辦法,誰讓明代的貴族女子們,以頭面為門面,不弄的華麗,如何侍人?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它除了好看,還促使了花絲鑲嵌這項漢族工藝發揚光大,也算是承前啟後了。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這豪華程度,難怪被人說明朝女子怕是普遍患有頸椎病…


“瓔珞”是不是讓你想到了《延禧攻略》中不好惹的魏瓔珞呢?

它雖然常用作人名,但是本意是形容美玉的,從側面反映出它印證了漢族人民最愛用玉為裝飾的文化傳統!


用珠玉串成頸飾,這就成了瓔珞,最初是佛祖佩戴的飾品。釋迦牟尼當太子時,它就被稱為“瓔珞莊嚴身”,由世間眾寶製成,寓意“無量光明”。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它就被唐代的時尚達人們改進成了項飾。沒想到魏瓔珞這個名字,既是美玉,又是與佛有緣吧?難怪她當女主角呢!


瓔珞分為披掛式和項圈式兩種。披掛式的形制通常比較大,在項飾中是最顯華貴的。它通常有很多層,還會墜以珠串流蘇,戴起來搖曳生姿。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有的披掛式甚至會和臂飾相連,長及足踝,成為掛滿全身的飾物。


而項圈式的形制更為簡單,普遍較短,一般會雕以花卉紋飾,並墜以長命鎖、如意、護身符等吉祥物,又叫瓔珞圈。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對於中國人來說,腰帶也是很重要的。古代人的衣服是沒有紐扣的,基本只能依靠縫在衣襟上的小帶子繫住,這小帶子就是“衿”。


不過,有時候光靠“衿”還是不夠牢固,為了避免出現衣服散開的尷尬,就需要用腰帶來裹束。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後來不論穿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幾乎成了一種穿衣禮儀,不可或缺。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鑲寶嵌玉八仙金鈿 明代益宣王孫妃墓出土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唐代 玉帶銙


老祖宗的審美表示,系一條皮革或絲帛的腰帶,無法體現我們是禮儀之邦,非得戴一些叮鈴作響的玉佩掛墜才行。


然而腰帶輕飄飄,掛腰飾比較困難,古人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發明了一種工具——玉帶鉤,這玩意即使用來掛秤砣也OK。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扁擔形獸首玉帶鉤和寬腹式玉帶鉤


為啥呢?因為帶鉤主要是由金銀製成,也有玉質,一般寬3~5釐米,兩頭分別固定在腰帶的兩端,帶頭居右,帶尾居左,系反了要被人笑話的哦~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令現代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發明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西漢以後風靡全國,比如今的真皮皮帶更結實,也更美觀。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戰國早期 鵝首玉帶鉤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明代 鏤空雕螭龍紋玉帶扣


2016年有一部挺火的古裝劇《女醫明妃傳》,其中有個情節,就是郕王提醒汪美麟的宮絛散了,令她羞澀難當立馬躲到了屏風背後。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為了方便彼此對話,二人用一個宮絛結溝通。郕王的這番舉動使得汪美麟像小鹿亂撞一樣心動不已,讓她對其芳心暗許。


如果你不知道宮絛是什麼,一定會疑惑這物件居然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其實,它就是古代女子系在腰間的懸掛飾物,由玉佩、金飾、骨雕、中國結等組成,尾端墜有流蘇,通常配以漢服。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因為宮絛是系在腰間的,剛好在裙襬處,也能壓住裙襬。所以在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的情況下,男子給女子系宮絛就好比他給她拉上裙子的拉鍊,是很親密的行為。


別說是讓人芳心暗許了,跟兩人入洞房也沒兩樣,就差一個拜天地~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而且,小小的宮絛雖不如金銀玉石,能用來直接彰顯身份和地位,卻仍然暗暗展示了製作者的手工水平。


因為它們一般是常人買不到的,基本都是閨閣小姐們的手作,是古代貴族女子心靈手巧的最好憑證。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禁步和宮絛都是系在腰間,用來壓住裙襬的配飾。二者不同之處是,禁步將各種不同形狀玉佩,以綵線穿成一串系在腰間。當人戴著它行走的時候,配飾能發出悅耳的撞擊聲。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在古代,這個撞擊聲是頗有講究的,必須緩急有度、輕重得當,如果節奏雜亂,則會被外人認為是失禮的行為。

新疆姑娘神顏驚豔全網,更絕的是她身上的“漢式珠寶”

可見,漢服如果單穿,少了一些韻味,有了專屬的首飾、配飾,會更顯出底蘊。這些細節之處的精心打造,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當下不少設計師也將它們融入到時尚潮服、珠寶款式中。如果寶迷們多瞭解這方面的文化背景,可以很好地選出哪些才是正宗的,不至於在專業人士面前露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