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縣委副書記、縣長蔣青:四大“硬核”措施助推經濟復甦

記者劉思遠 通訊員夏建軍

“雖然新冠疫情對衡山縣的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對標全市奮戰100天,實現雙過半的目標,實現經濟強勢復甦。”3月19日,衡山縣委副書記、縣長蔣青接受採訪時語氣堅定。目前該縣已連續一個多月無新增確診病例,所有確診病例早已清零;全縣118家規模企業復工率100%,員工到崗率96.6%,產能恢復率達92.32%,7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全部開工復工。

“要在爭先創優活動中實現新的突破,必須拿出真正的乾貨!”蔣青告訴記者,經過縣委、縣政府仔細研究,該縣推出四大“硬核”措施,助推經濟發展換擋提速、換道超車:

——精準施策,送出四大“政策禮包”。早在2月6日,該縣就在全市率先出臺了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的“衡山六條”,後又制定了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19條”;如今,該縣還將實施“退二進三”戰略,鼓勵相關製造企業轉向重點發展三產;全力實施工業“原地倍增計劃”,推動技改投資強勢增長和產能擴張。

——要素保障,“硬核”解決實際問題。督促相關部門開闢綠色通道、分類制定解決方案,確保在3月底全部完成企業用地辦證工作;財政注入5000萬元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將累計撬動銀行信貸投入5億元;加強銀企對接,在各類金融機構已投放3.7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力爭完成投放20億元“金融彈藥”;通過線上招聘會、護送返崗“春風行動”、落實穩崗補貼政策等,幫助企業實現用工穩崗。

——擴大投資,項目為王,幹事為先。今年全縣項目建設規模為總數105個、年度投資53億元。該縣一方面提前加快實施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項目,要求均在3月中下旬開工;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項目簽約、落地、建設、達產和達效。

——優勢再造,匯聚復甦“源頭活水”。要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沒錢不行。可錢從哪來?該縣一方面切實加強財稅收入調度,督促相關部門加快土地出讓,積極盤活國有資產;另一方面,通過引導“五小門店”開業復業、打造以“農品山香”“衡山善品”為代表的扶貧電商、針對本地扶貧產品加大政府採購力度,發展以盛豪廣場、邦特咖啡為代表的夜間經濟,積極促進消費,激發市場活力。(編輯:陳曦 責編:雷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