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想念我的爺爺奶奶


清明時節 想念我的爺爺奶奶

爺爺去世的時候,我有孕在身,葬禮也沒能參加,一晃好多年過去了,我也已經很多年沒有去祭拜過爺爺奶奶。

清明將至,想著今年要去爺爺奶奶墳上祭拜,又想起一些小時候的事情,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奶奶家的小院,和小院裡的人。

老房子沒拆遷那會兒,奶奶家的院子很大,除了爺爺奶奶住,還有幾家房客。院子的角落種了三棵粗壯的葡萄樹,滿院爬滿了葡萄藤。本就熱鬧的小院,因為有鄰居天天串門兒,越發顯得門庭若市。


清明時節 想念我的爺爺奶奶

●我的爺爺

每年剛入冬,爺爺都會買很多煤炭塊,每天清晨早早地把堂屋打掃乾淨,爐子燒上開水,等待鄰居們抱著茶缸來串門兒。春節的時候,通宵都有人打麻將、嘮家常,熱鬧非凡。

記憶裡爺爺對家人永遠是冷漠嚴肅、不苟言笑的,對外人卻慈眉善目、談笑風生。

我用左手吃飯的習慣,就是在爺爺的訓斥聲中改過來的。吃烙饃捲了菜,就不許再用筷子夾菜。他老人家喝酒的時候吃花生米,我不許去拿了吃。

即便是成年後偶爾去爺爺家看看他,也是坐不到3分鐘,爺爺就趕著讓我“快走吧,快走吧”,對著他老人家我也無話可說,他這一趕,反而鬆了口氣,任務完成了,趕快走。

所以我怕他、也不想靠近他。爺爺過世的時候,沒能參加葬禮,我也不覺得有什麼遺憾或者愧疚。一直都認為,他的生命裡有沒有我都一樣,我的生命裡有沒有他老人家也一樣不重要。

仔細的想想,事情哪裡會有那麼簡單?今生能得祖孫一場,也是生生世世都會在身邊出現的人,怎麼會不重要呢?


清明時節 想念我的爺爺奶奶

●我的奶奶

奶奶家的鍋臺支在大門旁,有風箱的土灶臺。每天都有鄰居家老太太、小媳婦抱著面盆來烙烙饃(徐州本地的一種特色麵食),奶奶總是笑呵呵的點火、支桌子,忙一上午幫著擀烙饃。

奶奶是特別善良熱心的人,每天給鄰居幫忙,搭人搭物的,從沒有怨言,也不嫌麻煩。鄰居們也會送來家裡做的好吃的,互相品嚐。

記得家裡還有自留地的時候,我還上小學,奶奶有一片菜地,我和弟弟幫忙賣菜,弟弟稱稱,我收錢。有一次辣椒忘記了多少錢,有一個買菜的人說“辣椒5毛錢一斤,人家都是5毛賣的。”我和弟弟就信了,一呼啦圍過來好幾個人,辣椒全部賣完了,我和弟弟沾沾自喜,今天可以早回家了。等奶奶回來的時候,才知道辣椒是一塊錢一斤,我們倆被騙了。奶奶也不生氣,雖然這是她僅有的收入來源,她也笑呵呵的什麼也沒說。

結婚後有了孩子,奶奶雖然腿腳不好,也會過段時間就來看我們,偷偷的塞錢給我。奶奶還在的時候,隔三差五就去看她,奶奶先一步走了以後,只有逢年過節才去爺爺家看一看。


清明時節 想念我的爺爺奶奶

●老院子的回憶

老房子拆遷的時候正值春季,葡萄樹已經發芽,院子裡已有些新綠。我們全家在院子裡合影留念,每一個角落都不肯放過,因為要住進樓房,葡萄樹也就此揮別,那是我兒時最美好的回憶,葡萄樹沒有了,記憶裡葡萄的味道也找不到了。那一抹葡萄樹的新綠,成了我對老院子最後的記憶。

爺爺奶奶現已沉睡在漢王附近的山上,老院子陪著爺爺奶奶從初為父母到年華垂暮,陪著父親和叔叔姑姑們從呱呱墜地到為人父母,陪伴我們這一輩孩子整個童年,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熱鬧的小院。

我想念的,是屬於老院子的童年,還是童年裡的爺爺奶奶?老院子裡有和睦的鄰里、房客,有陽光透過葡萄藤灑下的樹葉斑駁,有巷子裡時近時遠的吆喝叫賣聲。


清明時節 想念我的爺爺奶奶

我的小院裡也種了葡萄樹,又是一年春來到,每年春季葡萄樹發芽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奶奶在葡萄樹下生火做飯的身影、爺爺抽袋煙的咳嗽聲。我彷彿又聽見奶奶說,“珍兒,零花錢夠嗎,再給你2塊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