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津臺頭廟

位置:運城河津市新耿南大街

年代:元、明、清

級別: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津臺頭廟

臺頭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元代重建,明成化四年(1468年)、成化九年(1473年)及清代均有重修和增建。據廟內明成化四年《重修臺頭廟記》載“建於漢,盛於隋唐,歷五代及宋元明……廟以抬頭名,以其形勝使然,故曰抬頭。其地在龍門舊城東一里許,臺與平地約高丈餘,寬方十畝,東西距三十七步,南北迤邐八十六步……”。臺頭廟因其位於舊城首位的高臺之上而得名“臺頭廟”。臺頭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有午門、中殿、獻殿、正殿、東西配殿、東西廊坊和石碑九通。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津臺頭廟


午門和中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樑架結構為四椽袱通簷用三柱,額枋粗大,簷下斗拱為四輔作出單抄、耍頭,中殿無補間輔作。樑架結構具有明顯的元代建築特徵,簷下斗拱經後世有所改動。午門琉璃屋脊,灰瓦屋面。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津臺頭廟


獻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琉璃屋脊。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簷歇山頂,柱頭斗拱五踩單昂。殿內供奉東嶽大帝。東廊房判官土地祠,西廊房龍王、牛王二祠。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津臺頭廟


東配殿為聖母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前簷廊下山牆及殿內存有少量壁畫,廊下存明成化四年《重修臺頭廟記》碑和清代碑刻。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津臺頭廟


西配殿,為西嶽廟,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廊下存明成化九年《重修西嶽廟兼飭眾祠神碑》和清代碑刻。


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津臺頭廟


據明成化四年《重修臺頭廟記》碑載:“……中曰泰山,左曰后土聖母祠,右曰華嶽神……”可見臺頭廟主祀神為“泰山”,因其居中,故有文稱“東嶽廟”。而立於明成化九年的碑刻——《重修西嶽廟兼飭眾祠神碑》又曰:“……又建兩廊,東有法王催(崔)府判官,土地祠西有子孫,關帥,龍、牛二王廟……”,可見當時只是重修臺頭廟中居右的西嶽一廟,而並非對整個廟宇的重修,亦屬正常。這樣說,稱臺頭廟是“西嶽廟 ”,較稱其為“東嶽廟”更為不妥。不論是“東嶽廟”還是“西嶽廟”,亦或是“后土聖母祠 ”等等,都是臺頭廟裡的建築之一。這種神仙混搭的廟宇在民間是非常普遍的,而在官方的廟宇是絕對不允許的,這也說明在民間這種混搭的廟宇是為了方便民眾的奉祀,各取所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