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韓國有多部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電影,《熔爐》和《素媛》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甚至被稱為“電影改變國家”的範例。


《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1

《小委託人》也是一部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電影,當然可以這麼說,這部電影很大程度上引導公眾對兒童被虐待境遇的關注,但是比起那真正掀起驚濤駭浪的電影來說,《小委託人》還是略顯單薄。

但是我們必須理解這樣的單薄:

只要是正常的成年父母,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那些暴力的場面的,真實比電影呈現給我們的,更殘忍,更可怕,更絕望。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電影是經過戲劇化處理的,在真實的人生中,遭遇到虐待的孩子遇不到一個可以給自己買漢堡包的“叔叔”,沒有多少人關心,或者是能夠關心他們的境遇,遇到的大多數人都是在基蒂·吉諾維斯案中圍觀的38人。

原因很簡單:別人家的事兒,別管了,管不了。頻繁的暴力,不但施暴者和被虐者好像已經習慣了,他人也覺得他們應該“習慣”了,而這種習慣給圍觀者帶來的感覺不過是,不耐煩地“覺得他們很吵鬧”。


《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2

這裡有一個問題會出現,當暴力發生在私密空間——個人的家裡時,會變成一件不可被公開討論的秘密,所有人會自覺避開這頭“大象”,假裝什麼都沒發生,就可以看做什麼都沒有發生。

基蒂·吉諾維斯是特例,真正發生在家庭內部的戕害才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就像林奕含講到的兒童被性侵,兒童被虐待這樣的災難也在每時每刻世界各地都在繼續發生著,林奕含因為在年少時遭遇過的“核爆”“奧斯維辛”終於未曾走出而自殺,那麼,我們想問一句,面對這樣的災難,我們該做什麼,有什麼辦法沒有?

電影指向的是這個問題:按照法律程序來辦事,一切依照法律,是不是實現了所謂的“正義”?

這個問題政燁在首爾的大律所的代表回答過:我們不考慮生在不同環境下的狀況。


《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乍一聽起來這個回答冷酷至極,但是細細想來,這根本就是這個問題的最終歸宿。38人目擊卻未曾施以援手,首先這是別人的事兒,其次是我們無法考慮不同環境的事兒。人類的能力好像僅限於方圓一週,我家的事兒我能管,我的孩子我可以不打,但是別人在別人家打別人的孩子,請問怎麼管,轉來轉去,不就是一直按照正常程序按照法律辦事嗎?好像已經做了什麼,但是卻又無法一勞永逸。

3

片尾處繼母的崩潰也大有意味:你這個狗雜種,你憑什麼管我家的事情,你憑什麼來攪亂我的生活?你憑什麼對我指手畫腳?

在很多人的眼中,關起門來的家務事是我家的,外人是不能介入的,這不是公共領域。就像很多家庭中的父母認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不但大罵隨意,而且就算賣掉就算殺掉,那也是我“家”裡的事兒,和這個世界的秩序沒關係。如果你非要考慮這種環境下的個人悲劇,就是侵犯了他們的私人領域,在這些事情上,三觀已經根深蒂固的人,恨起來的確會讓一些“熱心”人士“管閒事”人士惹火燒身。話說到這,我們應該明白,很多出自這樣三觀的人不會改變,如果他們能夠改變能夠意識到“孩子不是私人財物”,家庭也屬於整個大的社會環境,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指責他們不是人,不夠善良,顯然是輕飄飄不能夠解決問題的。

於是電影給畫了一個童話的結局,當然真實案例裡這對父母也被判刑了,但是看到這裡大家肯定會問一句,父母都進了監獄,未成年的孩子怎麼辦?等父母出了監獄,還沒成年的孩子的監護權是不是還在殺人兇手的父母手裡?法律已經給了裁決,事情好像也按照正常程序做出了正義的回應,然後呢?時間會停止嗎?只有童話才會“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了一生”。現實不會,所以姐姐承認殺人,不說話、說謊的恐懼,我們真的瞭解嗎?

4

繼母還有一句話真正扎心:我也得有母親才能知道你問的什麼問題啊?

《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母親是什麼感覺?

首先你得有媽媽,然後你的媽媽得是媽媽。

會生孩子是女性的生物性的,但是成為一個媽媽卻需要終生習得。不是生下孩子就是母親了,有些女人只是生了孩子但並不能稱之為母親,沒有一個媽媽作為榜樣的孩子,其實也是很可悲的,正如繼母所言,我做飯給他們吃,我給他們買衣服……還要我做什麼?這不是疼愛自己的孩子嗎?真正自己生下孩子的父母還會虐待自己的孩子,說起來,你要一個繼母如何啊?大多數人都帶著理解來看待這陽光下的罪惡,可是你沒法非黑即白地給出一個結論,因為這世界這麼複雜。不沉默的大多數也許能解救孩子當下少被打一頓,很快脫離你視線之外他們會遭受更多的暴力,然後施暴者還會問你,你養他嗎?你給他飯吃嗎?你賺錢讓他上學嗎?

……

所以,不但電影給不出有力的回答,看官亦如是。


《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真正的人間地獄,往往都藏在一扇被關上的門之後,不幸的人,就算最終逃離,一生也都在治癒童年。

宏觀意義上的進步好談,微觀上的落實才是任重而道遠,而與此同時,這些事情還在發生還在繼續。

與其他“1988”小夥伴相比,東龍的表現不夠驚豔,演得緊繃繃,還帶著他特有的戲謔,我們能理解電影不想讓人表現的太難以接受,但是這個話題本來就是血淋淋的。我喜歡的二姐演得繼母,演技足夠驚豔,但是能看出她對人物的排斥感,這種感覺充斥了所有的暴力場面。

小主演都演得很好,最扎心的一句:大人都不能信。很多時候,是這樣,越是讓我們相信你的,好像有能力去承擔一切的,恰恰是毀滅一切的。沒有長大的,在一些足夠稱之為倒黴的孩子們,他們該求助誰?依靠誰?相信誰?

這個問題依然擲地無聲。


《小委託人》——人間地獄,往往關在一扇門背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