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用3年時間存下40萬?


宅理財| 我如何用3年時間存下40萬?


前言

疫情爆發這兩個月,很多人無法復工,薪資減半甚至不發,比比皆是,很多小夥伴開始入不敷出。

大家都開始意識到現金流和儲蓄的重要性。

這篇稿件來自一位骨灰級讀者,去年年底就寫好了。現在發,特別合適。

畢業3年,他通過開源節流攢下40萬。

他到底用了什麼方法?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這篇稿件來自一位骨灰級讀者,去年年底就寫好了。現在發,特別合適。




宅理財| 我如何用3年時間存下40萬?


大家好,我是關哥說險的一名普通讀者,91年出生,上海工作,無房無車無戶口。

只是因為想讓家人過的好一點,大學就不問家裡要錢,從此走上了省錢攢錢的不歸路,一發不可收拾。

宅理財| 我如何用3年時間存下40萬?

這是我們的對話,不分享出來都可惜了


我是如何賺錢的?

很多人聽到我3年攢下40萬,第一反應肯定是:我收入很高。

事實上,我在收入很一般,頂多算是上海的平均水平,下面是我這三年的收入明細:


宅理財| 我如何用3年時間存下40萬?


我的收入主要有3部分:工資(包含獎金)、兼職和理財。

1、工資和獎金

這是我收入的大頭,一共43萬。

對大多數人來說,做好本職工作是最直接有效的增收途徑。只要沒入錯行,專心做幾年,薪資肯定都能上去。

這三年我整體工資一直在漲,表中第三年月薪低了,但是獎金多。那10萬塊大部分是第三年拿的。

2、兼職

大學時期間我做過很多兼職,比如饅頭店蒸過饅頭,婚紗影樓賣過卡,帶過家教,辦過補習班,餐廳打過工,工廠出過力......

獎學金也拿了不少錢。我大學沒問家裡要一分錢,學費主要依靠助學貸款和獎學金,平時花的也比較節省,畢業還完貸款還結餘了2.5萬。

後來畢業了在學校工作,每年監考改卷什麼的,也大概有2.5萬。

3、理財

當有些積蓄時,我就學著理財,現在存錢的收益已經能抵消房租支出了。不過從絕對數值上來說,理財收益還是少,只有4萬塊。

你肯定會好奇,不管是工資、兼職,還是理財收益,大家都差不多,為啥我能攢下這麼多錢?

答案是靠省。

我是如何省錢的?

加上我3年的支出明細:

宅理財| 我如何用3年時間存下40萬?


1、吃飯

我第一份工作在學校,三餐都在學校吃,很便宜。

第二份工作也有食堂,但只管午飯,早晚飯自己解決。早餐是雜糧麵包,一包吃一週,每天一片+一盒牛奶;晚上就自己做飯,現在買菜APP很多,各類優惠讓做飯特別划算。

我算過,每週生活費基本50塊都不到。

2、交通

在學校工作時,我上下班都是騎車,偶爾走路。騎車買摩拜的月卡很划算,五公里以內,我都是騎車出行,既鍛鍊身體,還能物盡其用。

現在早晚能蹭同事的車,我就不騎車了,每個月交通費也能省下小一千塊。

3、租房

這個支出是最剛性的,很難減少。在學校工作時有房補,能抵一些租房費用;換工作之後,房租就全是自己出了。

4、日常生活

比如:

把家裡的水龍頭調小一些;

上連鎖超市買些打折食物;

上拼多多買一些生活用品;

衣服基本都是優衣庫,便宜又好穿;

下面是我的手機,常年二手的,屏幕碎成渣渣,但我覺得還好,只要不影響正常操作就沒問題。


宅理財| 我如何用3年時間存下40萬?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有點誇張?

有個朋友曾經說,你的生活根本不是生活,而是一場禁慾修行。

但我卻樂在其中,對我來說,看著餘額不斷增長,那快感要比花錢強烈得多。

人和人畢竟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鑑,但也沒必要為了省錢把自己搞的苦哈哈。省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開心才是更重要。

說實話,開始攢錢之後,雖然日子清苦,但內心卻格外充實。

沒有剁手的悔恨,沒有惶惶終日的不安,只有戰勝自己的成就感,以及直面未來的踏實和底氣。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練就了許多本領,就算千金散盡,我也有信心重新賺回來。


存錢需要的幾種能力

1、認清現實,規劃覆盤的能力

我不求大富大貴,但也不想比親戚朋友差。適時評估自己的存款、收入、家庭資產,就會知道自己是什麼階層,距離上一階層還有多遠。

有了大概認知,就需要做出規劃,付諸實踐。我大學決定不從家裡拿錢,無意中鍛鍊了這種能力。

舉個例子:

每學期四個月,每月生活費500,學費一次性交付4000左右,這是總花費。

第一步,先做好規劃:

這學期能拿到多少獎學金?

兼職能賺多少錢?

理財收益能有多少?

......

這種有規劃的使用,讓我很受益。理財就是理生活,錢理清楚了,做事也會有規劃性。


第二步,做完規劃後要經常覆盤:

這個月收入如何?

花費如何?

朋友間關係如何?

領導同事印象如何?

……

收入少了,就思考如何賺錢;花費多了,就去掉一些玩樂項目;

有些朋友只記賬不復盤,這是不對的。

記賬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覆盤-總結-優化,才能慢慢形成習慣。


2、照顧自己的能力

平時要學會照顧自己,不要滿臉痘痘還吃九宮格,也不要一邊喝著奶茶,一邊花錢買減肥課。

控制好自己的慾望,不僅健康,還能省下兩份錢。

我很早的就認識到這一點,現在不吸菸少喝酒,基本不吃零食、不吃外賣,自己做飯,少油少鹽。

作為職場人,更要為自己做好保障,早早的把保險買好,重疾和醫療是最基礎的,不然省的錢最後都用到醫院了,不划算。

我們不僅僅屬於自己,當父母老去、子女出生,我們的責任會更重。照顧好自己,也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

3、心理按摩的能力

工作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如果沒有更好的去處,看在錢的面子上,還是忍忍吧。都是成年人了,還得養家,容不得我們太任性。

如果實在不喜歡,可以嘗試做做副業,說不定柳暗花明。

做副業,我建議從興趣愛好入手,重在學習瞭解,即使是免費幫別人做,學習多了也可以實踐。

就像我一個學長,依靠寫小說攢了100萬;

另一個學長,靠買鞋炒鞋,早就開上了奔馳;

一個師兄做老師,副業辦起了培訓班;

另一個學妹副業靠代購,已經付了首付等等

身邊的例子挺多,只要願意做,總會有點成效的。


4、理財能力

理財的重要性不必我多說,網絡各種類型知識很多。

我認為理財時,不要太激進,也不應太保守。太激進往往容易虧損,太保守又會錯過很多機會。

說幾個放錢的地方:

最基本的:支付寶、零錢通、平安陸金所

更好點的:銀行創新型存款

長期的:基金定投

收益更高的:打新債、打新股

對我自己來說股票波動較大,不合適,所以不做推薦。大家要了解每類理財的風險,挑選自己合適的。


結 語

看完這篇心得,自愧不如,這種自律和清醒,屬實難得。

分享出來,並不是建議大家像他一樣「把生活過成一場禁慾修行」。

而是想展示一種可能性:

年輕人是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存下錢的。

儲蓄永遠是理財的第一步。

它體現的,是你對財富的理解、對生活的要求、對未來的期待。

學會儲蓄,才能學會合理管理你的財富。

你可以不儲蓄,但你必須有會儲蓄的能力。

這之間的區別,你品,你細品。

畢業到現在,你存錢了嗎?存了多少呀?歡迎留言分享呀。

沒有儲蓄的,從今天開始,制定的你存錢計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