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1964年一個精瘦的小男孩站在北京空軍大院的影壁牆前,看著身後的大字“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說了一句:“真牛X”

隨後他輟學跟著父親下了鄉,那一年馬未都剛剛9歲。

馬未都出身北京部隊大院。當時人們一提部隊大院,絕對挑大拇指羨慕,因為那裡住的都是“紅二代”。

而出身空軍大院的馬未都更是深感自豪。因為在他眼裡陸軍大院牆上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波”和海軍大院牆上的“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海軍”都沒有空軍大院題字豪邁。


“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這種豪邁讓他有了一種對知識的渴求。

“有學歷不一定有文化”,馬未都雖然小學四年級就被迫停學,但是他從未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

用現在的話說他是“自學成才”。

馬未都一生都追逐在時代的最前沿,卻一次又一次的急流勇退。他看淡了人生,金錢與勢力,活出了自我。

01作家夢

1975年,馬未都返京之後被安排到了工廠當了一名銑床工。本該平凡過一生的他卻因為自己對於知識的渴望而改變了。

他嗜書如命,一有機會就廢寢忘食的讀書,無論什麼類型的書都能耐心的品讀,這也為他之後深厚的文字功底打下了基礎。


“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馬未都與王朔

1981年,中國文壇大家矛盾先生逝世了,然而馬未都這個文壇儒者卻突然冒了出來。

他不顧勸阻把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說投到了《中國青年報》,本以為會石沉大海,沒想到對方竟然整版的刊發出來。

當時的《中國青年報》可以說是輿論新聞的一個導向標,無數作家追尋的一個夢。而為後被人熟知的《讀者》也才剛剛創刊。

他的這篇“屌絲逆襲愛情故事”《今夜月兒圓》直接對撞上了中國正在勃發的青春高潮。


“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中國青年報

那一年《窗外》,《聚散兩依依》等“瓊瑤式”的故事才逐漸開始征服中華痴情男女。

林青霞,呂秀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偶像級人物,她們直髮披肩的海報出現在大街小巷。

時代潮流湧動,一篇激進的情感故事讓馬未都一時間火遍全國,甚至博得了《中國青年報》領導的賞識,聘請他當了一名編輯。

那時候的編輯可都是“神一樣的存在”相當於白領之中的白領。他們手下掌握的是無數當代作家的命運。

蘇童,王朔,海巖,劉震雲等當代名家都曾在他麾下勤奮執筆。

馬未都為人隨和沒有架子因為編輯的身份結交了不少的朋友。

作家夢實現之後,他也看透了作家渾水裡的黑暗。權勢糾葛,金錢往來讓文學變了味道。

這不是他真實的自我,天還未黑,路還很長,他執著前行,漸漸遠離。

02影視夢

十年蒼蒼文字夢,一朝醒來已是空。

1991年馬未都靠著自己的儒雅結實了很多朋友。他放棄了名譽天下的編輯工作和王朔,劉震雲一起進軍影視圈。

1992年《編輯部的故事》在電視上映,瞬間又一次引領了時代的潮流,成為中國第一部電視系列喜劇。


“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這部電視劇的主角李東寶的原型人物就是馬未都自己,當時他還為辭職,身兼編輯職務。

對於當時枯燥的娛樂環境,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喜劇片幾乎承包了全中國人民的電費。

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視,那你一定看過最近流行的“葛優躺”。葛大爺就是從這部電視劇中開始走紅的。

馬未都的一部電視劇幾乎撐起了今後娛樂圈的半邊天,葛優、侯耀華、呂麗萍、張國立、郭冬臨、濮存昕等等都是因為他而逐步出名。

當時馮小剛還是一個跟屁蟲,當個美工混在馬未都身邊無人問津。

馬未都成名之後又陸續的拍攝了多部電影。

90年代,馬未都就感到了金錢誘惑的可怕,當別人還在賺著每個月幾百元工資的時候,他的腰包已經撐下數百萬。

靠娛樂最先富起來的一代人,成為金錢,慾望,奢侈的代表。馬未都又開始反省自己了。

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切都還來得及,只要生活還在繼續。

03收藏夢

人有錢了,就可以實現小時候的夢想了。馬未都一直喜歡收藏,他對於古董有著天然的好奇心。

每次遇到古董馬未都眼睛都會放光。


“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80,90年代的中國大家還在為吃穿做努力,誰都不在意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古董。很多鄉下人都把自家祖傳下來的“物件”當做生活用品使用。

那個時候馬未都就開始了初代“撿漏”生活。

他騎上自行車開始往返鄉村,這瞧瞧那看看,沒事搭個訕總有意外的驚喜發現。

人們看著他扛著桌子,抬著大缸的進進出出都以為他是“收破爛”。

90年代北京的潘家園,十里河並不像現在這樣魚龍混雜。那時候民心淳樸,真貨居多假貨很少。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收破爛”靠著好眼力撿了不少漏,拿著1000多塊錢就能從別人手裡淘到十多件古董回來。

1996年,馬未都靠著自己多年積攢的“慧眼”開辦了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觀復博物館

博物館內的陶瓷館、傢俱館、工藝館、門窗館和油畫館全都是馬未都一輩子心血的凝聚。

這一次他又走到了文化的前沿。看著眼前種類繁多,年代久遠,飽含歷史文化氛圍的古董,他如釋重負一般的灑脫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外,馬未都竟然把他一輩子的心血全部捐了出去。

人們都看不懂了,隨便拿出一件都價值百萬的古董就這麼一件不留的捐了,他為了什麼,他不心疼?

馬未都說:“說我不心疼是假的。我一輩子的感情都在那裡面。但是博物館要想走下去,這就像病人,捐出去就像動了手術,手術之後,才能更健康。”

在他看來,古董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古董蘊含的是一個時代的氣息,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人的韻味。

04馬爺

現在的馬未都活的灑脫。人們都尊稱他為“馬爺”。

他的人生“三進三出”引領了時代的潮流卻坦然退出。

他追求的不是名利,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

馬爺活的是一種人生的通透,是一種內心的真實,是一種靈魂的坦然。


“三進三出”馬未都,在人生的浪尖翻滾,他從來沒失誤

如今陪著馬爺的是一群貓,在他眼裡貓不會討好別人。它活的自在,活的舒服,像是自己的人生的一個映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