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考試時間:150 分鐘 滿分:150 分)

1. 答題前,請務必將答題捲上的相關信息填寫清楚。

2. 本試卷分第 I 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 150 分。考試時間 150 分鐘。

第Ⅰ卷 閱讀題

一、現代文閱讀(36 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①央視新聞頻道近期推出"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系列快閃節目之後,一場場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在祖國的大江南北流行開來,各行各業的青年,利用新興的媒體與藝術形態歌唱祖國、祝福祖國,優美的旋律在各地飄蕩,愛國的激情在人們心中沸騰。

②快閃類型多樣,先後出現過離散型、遊戲型、政治型、商業型等不同種類。其內容或是一種娛樂狂歡,或是表達對日常生活的批判,抑或是宣傳某種新觀念、新產品。學者們對其評價也是態度各異。批評者認為它膚淺幼稚,只是純粹的社交性遊戲而缺乏嚴肅理性的實踐目標;指責它干擾城市正常秩序,增加城市治理成本;甚至擔心快閃族被未知組織者利用,從而引發社會混亂。讚賞者則認為,快閃降低了社會參與的門檻,創造了一種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戲劇化的方式重塑了人們的城市空間體驗,並拓展了公共表達的形式。

③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合理借鑑了快閃亞文化"情境創設"的理念和充滿活力的形式,並通過有效的策劃和組織為其注入了深沉的內容和情感,提升了審美品格,展現了亞文化參與構建主流話語的無限可能。

④注入意義,內容主流化。有別於快閃亞文化的無意義傳統,愛國歌曲快閃活動以新中國成立 70 週年為背景,是一份獻給祖國的特別禮讚。所唱曲目雖多為老歌,但因其愛國情感濃烈、社會普及度高,且經過全新編排,更能直達人心、引發共鳴。活動在娛樂性、可近性上獲得了青年的認同,同時也突破了理論界對其膚淺性、破壞性的指責,以輕盈的姿態為愛國主旋律注入了一絲清新的活力。

⑤精心策劃,形式審美化。各地的愛國歌曲快閃活動都非常注重天氣、場所、佈景、道具、領唱人物的選擇和設計,以彰顯其地域特色、歷史風韻、建設成就和時代精神。活動多在人流如織的公共場合驚奇發生,以知名人士、行業精英、青年學子富有個人魅力的獨唱或互動演唱啟幕。在悠揚旋律的感染下,成百上千的在場群眾從好奇駐足到自覺加入,最終發展為共情共鳴的集體合唱。主辦方通過多機位抓拍、精美剪輯和專業和聲,最後完成聲畫語言絢麗、情感逐漸升華的優雅敘事。

⑥創設情境,行動劇場化。社會哲學家芒福德認為:"城市不僅創造了劇場,它本身就是劇場。"愛國歌曲快閃系列活動通過藝術行為、教育主題的巧妙嫁接,在司空見慣的城市居所中創設出富有詩意的劇場氛圍,使現場群眾在偶遇的"戲劇"情境中經歷了一場融欣賞、體驗、共情、參與於一體的審美實踐。而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的接力傳播,則將劇場效應進一步擴散,形成了跨時空的情感震顫和價值認同,引發了全國範圍內一場又一場表達愛國激情的快閃風潮。

⑦快閃以其遊戲性、創新性、自組織性等特點,很好地適應了青年的行為特點和情感訴求,讓他們在娛樂互動中自覺體驗,也為其別具一格的表達方式提供了施展空間。可見,青年亞文化既不是芝加哥學派眼中對社會具有實際破壞力的反文化,也不完全是伯明翰學派視野中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風格抵抗的附屬文化, 亦不全然是後亞文化學者視野中的純娛樂文化。

⑧在歌唱祖國快閃的走紅中可以看到,青年亞文化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其重要價值,能讓青年在身臨其境感受並參與的情況下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悟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

(選自鄒舉《中國教育報》2019 年 6 月)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快閃類型多樣,學者們對其評價也褒貶不一。批評者對其可能對城市正常秩序造成的擾亂進行了指責,讚賞者則認為其對拓展城市空間起到了積極作用,且讚賞者更多。

B. 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合理借鑑了"情境創設"的理念和充滿活力的形式,突破了理論界對其膚淺性、破壞性的指責,為愛國主旋律注入了活力,從而獲得了青年的認同。

C. 為了彰顯各地的地域特色、歷史風韻、建設成就和時代精神,各地的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在天氣、場所、佈景、領唱人物等方面的選擇和設計方面進行了精心選擇和策劃。

D. 愛國歌曲快閃系列活動是一場融欣賞、體驗、共情、參與於一體的審美實踐,使現場群眾於司空見慣的城市居所,在偶遇的"戲劇"情境中創設出富有詩意的劇場氛圍。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文中開篇列舉了央視推出的"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系列快閃節目,接著對快閃的特點進行了詮釋,然後引出了作者對"愛國歌曲快閃"活動的觀點。

B. 文中第四至六段運用了層層遞進的論證方式,論述了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具有主流化、審美化、劇場化的特點,論述了亞文化參與構建主流話語的無限可能性。

C. 第五段介紹愛國快閃活動的策劃與製作過程,論述了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具有審美化的特點,活動經過精心策劃擺脫了膚淺的詬病。

D. 文章最後部分進一步論述了愛國歌曲快閃這一青年亞文化可以讓青年在此活動中領悟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從而表明了青年亞文化本身具有積極意義。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愛國歌曲快閃活動多在人流如織的公共場合驚奇發生,因而在偏遠的山區、大洋上居民很少的小島上一般不宜策劃組織開展此類活動。

B. 愛國歌曲快閃活動需要藉助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的接力傳播,否則將無法形成劇場效應,也很難形成跨時空的情感震顫和價值認同。

C. 提供表現青年的行為特點和表達情感訴求的空間,使之在娛樂互動中自覺體驗,可見快閃活動具有創新性、娛樂性等特點。

D. 吸收了文化中積極因素的愛國快閃活動,將活動主題化、審美化、情感化,讓青年可以身臨其境, 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12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題。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8 日,天津市海河醫院"兒科停診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熱傳:"尊敬的患者/家屬: 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作為一家三甲醫院,兒科醫生竟然只有 3 名。否則,即便有人染病,也斷不至全科"停擺",可見壓垮醫生的, 除了疾病,更有超負荷工作帶來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後,則是"兒科醫生荒"的不爭現實。

據《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目前我國城市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醫生數僅為 0.57 人,農村為 0.47 人,而按照《健康中國 2020 戰略研究報告》"到 2020 年每千人擁有 0.69 名兒科醫生"的目標,目前兒科醫生缺口已直逼十萬大關。隨著"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來,兒科醫生將更顯緊缺,"補缺"更不易。據統計,全國醫學院校每年僅能培養 1800 餘名兒科醫生,但就在這本就不足的"後備軍"中,還不乏有人"臨陣退縮",更別說近年來屢有辭職的兒科醫生。

(摘編自 2018 年 1 月 11 日《北京晨報》)

材料二:

毋庸諱言,"兒科醫生荒"早就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也比較清楚:一是兒科醫生的培養有缺口,二是兒科醫生的執業環境有缺陷。我國的醫學院校自 1999 年起,兒科專業停招,

代之以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僅僅作為臨床醫學專業中的一門課程存在。雖然在 2016 年國家衛計委

和教育部開始合作恢復兒科本科招生,但兒科停招 18 年造成的兒科醫生缺口在短時間內難以彌補。

醫務界常常用"高風險、高負荷、低待遇"來描述兒科醫生的執業環境。據瞭解,目前在各綜合性醫院中,兒科普遍處於弱勢地位。而在專科醫院,高負荷的工作節奏則令兒科醫生們頻生去意。以此次來勢兇猛的流感疫情為例,2017 年 12 月,天津市兒科門診總診療人次環比增長 4l,急診總診療人次環比增長 68。與之相應,全市兒科門診醫生每日出診量增加了 42,兒科急診醫生每日出診量增加了 36。超負荷應診讓許多兒科醫生叫苦不迭。除了工作的高強度,更讓兒科醫生糾結的是不得不經常忍受無端的指責, 承擔難以預料的風險。抱怨、指責、謾罵,甚至發生肢體衝突,這些執業風險是近年來兒科醫生不斷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編自 2018 年 1 月 17 日《光明日報》)

材料三: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19-2020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醫治"兒科醫生荒"需開綜合藥方,從根本上解決兒科醫療服務供需矛盾。除了千方百計穩定兒科醫生隊伍外,還要完善分級診療體制,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目前,我國只有 53.2的綜合性醫院有兒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兒科的僅佔 12.6。此外,還要加強科普宣傳,緩解兒科就診壓力。不少家長一遇到孩子發燒哭鬧,就抱著去醫院,在治療過程中也容易因常識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醫生產生矛盾。對此, 有關部門要做好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宣傳,開通多渠道諮詢熱線,指導家長從容應對,不盲目扎堆醫院,就醫期間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療。

(摘編自 2018 年 1 月 11 日《工人日報》)

4. 下列關於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及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我國兒科醫師緊缺的狀況十分嚴重,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醫師的人數偏低,這種狀況在我國農村尤其突出。

B. 目前需要增加近十萬名兒科醫生,才能完成國家相關戰略計劃,但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現狀暫時無法滿足這一需要。

C. 高風險、高強度、壓力大、待遇低等多重因素疊加,造成兒科醫生不斷流失,這一現狀的改變需要多方位的調整。

D. 隨著兩年內超過三分之一的兒科醫生辭職,以及"二孩"生育高峰的到來,兒科醫生緊缺的狀況還有可能加劇。

5.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材料一從天津市海河醫院的"兒科停診通知"說起,引出目前我國"兒科醫生荒"這一現象,並通過一系列數據來說明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

B. 材料二指出了"兒科醫生荒"兩大成因:一是培養機制有問題,造成兒科醫生來源不足;二是職業環境的諸多缺陷,導致醫患關係日益緊張。

C. 關於兒科醫生的職業環境缺陷,材料二先將其概括為"高風險、高負荷、低待遇"三個方面,然後通過翔實的材料對這三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D. 材料三中的兩幅圖具有因果關係:兒科醫生中感受到每一項困難的比例均超過 50%,這使得他們在兩年內完全沒有辭職計劃的醫師佔比僅有 66%。

6. 材料中說"醫治'兒科醫生荒'需開綜合藥方",從材料看,目前可以開出哪些"藥方"?(6 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 3 小題,15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題。

聲音

劉國芳

有一天,我來到一條河邊。這兒是荒郊野外,一條河便讓人覺得很空曠。河邊沒人,不管是河的上游、下游,還是河對岸,都沒有人。但是,我忽然聽到聲音了。不是一個人的聲音,是很多人的聲音,一片嘈雜。但我聽不清他們說什麼,也看不到說話的人。旋即,聲音沒有了,一切歸於沉寂,好像剛才的聲音不是真實的,而是一種幻覺。

是個好天,已經落了好多天的雨了,但現在,太陽出來了。太陽在河裡是懸不住的,低一下頭,太陽就落在了水裡了。太陽落在水裡,便碎了,碎成滿河的粼粼波光。不過,把頭抬起來,太陽還在天上。有霧靄騰騰昇起,它們隨著流水緩緩而去。去遠了,一條河便虛無縹緲起來。

忽然又有聲音了,從那虛無縹緲的地方傳來。我側耳傾聽,終於聽清了一句:"香竺真可憐呀,老公被官府捉了,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負擔全落在她身上了。"

接下來,又聽不清了。

我想看清說話的人,往那虛無縹緲的地方望去。但我看不到,我沒有看見說話的人。忽然聲音又傳了過來:"誰叫他亂砍,這山上的樹都被他砍光了。"

"又不是他一個人砍,怎麼就捉他一個人?" "他倒黴,你沒聽說,人一倒黴,喝水也塞牙。" 聲音又斷了。

這回,我聽清了,是兩個女人的聲音。我的眼睛又四處張望,想看清這兩個說話的女人,但我還是沒看到。現在,聲音又沒有了,說話的人也看不見,於是,我又覺得剛才的聲音是一種幻覺。或許,那不是幻覺,那聲音是真實的,但卻不是現代人的聲音。是時光隧道使他們的聲音重現。剛才我不是聽到他們說官府麼,現在的人,哪有說官府的?兩個說話的人,也許是幾十年前的人,或者幾百年前的人,甚至幾千年前的人。她們說過話後,聲音儲藏在天空裡。有一天,周圍的環境和那天完全相同,於是,她們的聲音又被重現了出來。也有可能,說話的人離這兒很遠,是時空錯位把她們的聲音傳了過來。兩個說話的人, 離這兒有幾十裡,幾百裡,甚至幾千裡。但再遠,時空一錯位,她們和我便會近在咫尺。在空曠的河邊, 到處虛無縹緲。我覺得,這兩種可能都會發生。但隨即,我否定了這些想法。因為,我忽然發現,我身邊很多樹都被砍了。我雖然在河邊,但這河傍山,我看見山上砍了很多樹,到處是樹樁。這麼說,剛才的聲音不是幾十年前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人說的話,也不是幾十裡幾百裡幾千裡外的人說的話。說話的人就在不遠,她們也像我一樣看見樹被砍光了,才說著那些話。

我覺得,我應該看得見兩個說話的人。我繼續找著。

我仍沒找到,但是,那聲音又縹縹緲緲傳了過來:"你聽說了麼,小溪發生了泥石流,半個村子被淹沒了。"

"怎麼會出現泥石流呢?" 聲音很小,我又聽不到了。

我真的想看到這兩個說話的人,我相信她們在不遠的地方。也許在上游,也許在下游,也許在對岸。她們離我不遠,不然,我聽不到她們的聲音。

我認真找著。

很快有結果了,我看見對岸站著兩個人。河很寬,我看不清兩個人的面目。

在看到她們的時候,我又聽到她們的聲音了:"泥石流肯定跟亂砍濫伐有關。" "……再不能亂砍樹木了……"

聲音又斷了。

我看著對岸兩個人,希望再次聽到她們的聲音。但是,她們沒有再說話,一直沒說話。但,她們也沒走,她們就那樣一直站在河邊。

她們站在那兒做什麼呢?是不是她們要過河,在等渡船? 說到渡船,渡船就來了。

船上一個老漢,他把船撐近了,然後問說:"要過渡嗎?" 我點點頭,跳上了渡船。

我要去對岸看那兩個人。

到了對岸,我看清了,那站著的不是人,而是兩棵枯樹。也不對,不是兩棵枯樹,是兩棵被砍斷的樹, 枝枝椏椏都砍了,只留下兩截髮黑的樹樁。

難道,是它們在說話,我聽到的,是它們的聲音?

(選自《短小說》2009 年第 11 期)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小說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我"的心理,這些描寫既真實地表現了"我"對聲音來源的追索,又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亦真亦幻,構思巧妙。

B. 小說中間,"我"因發現身邊有很多樹被砍而否定了兩個女人來自古代的想法,這打破了小說開頭營造的神秘色彩,使其更具科學性和現實意義。

C. "怎麼會出現泥石流呢?"這句話表現了說話者內心對災難緣由的困惑和對亂砍濫伐行為的反思, 並且與下文的情節彼此呼應。

D. 小說運用了象徵的表現手法,如貫穿全文的那條河既是故事的場景,又象徵時光之河、歷史之河, 這使小說意蘊豐富,耐人尋味。

8. 這篇小說以"聲音"為中心謀篇佈局,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6 分)

9. 小說中,"我"對聲音的來源進行了不斷追索。聲音的來源可能有哪些?請結合作品主旨,談談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4 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題。

李壁字季章。父燾,典國史。壁少英悟,日誦萬餘言,屬辭精博。孝宗嘗問燾:"卿諸子孰可用?"燾以壁對。以父任入官,後登進士第。召試,為正字。寧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時侂胄專國,建議恢復,用師意方銳,大臣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壁言:"進取之機,當重發而必至,毋輕出而苟沮。"侂胄意不懌。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檜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復開於臣子之口。愚以為宜亟貶秦檜,示天下以仇恥必復之志,則君臣上下奮勵振作,拯潰民於殘虐,湔(洗刷意)祖宗之宿憤。在今日舉而措之, 無難矣。"疏奏,秦檜坐追王爵。議者謂壁言雖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來,微示欲和意。丘崈以聞,壁貽崈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金帥報書以用兵首謀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復以和為意。壁言:"事勢未集,亦權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難執一。"侂胄不聽,用兵之意益急,壁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壁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後兵敗侂胄被誅,御史葉時論壁反覆詭譎,削三秩.,謫居撫州。越四年,復除知遂寧府,未至,而潰兵張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寧,壁傳.檄.諭之,福等讀檄泣下,約解甲降。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壁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威夜遣人叩門,言曰:"賊壘堅不可破,將選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審爾,必多殺士卒,盍先斷賊汲路與糧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長圍法授之,

威用其謀,賊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諡.文.懿.。壁嗜學如飢渴,群.經.百.氏.搜抉靡.遺,於典章制度尤.綜練。為文雋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塵錄》三卷等。

(選自《宋史•李壁傳》,有刪改)

10. 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意思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壁.力不能回卒起不意,盡失其

B. 或.其速去且舉世譽之而不加

C. 群經百氏搜抉.遺夙興夜寐,.有朝矣

D. 於典章制度.綜練忍.而攘詬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祿,也指官吏的官階、品級,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貶官三級。B.傳檄,指傳佈檄文。檄文指用於徵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罪行等的文書。C.諡文懿,諡號是古人對死去的地位高的人給予或褒或貶的稱號,"文懿"是褒揚的諡號。 D.群經,指儒家經典;百氏,指諸子百家。群經百氏都是科舉時代儒生應試考查的內容。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李壁聰穎好學,著作頗豐。他年輕時每天誦讀一萬多字,所寫的文章精深博大;求學如飢似渴,涉獵廣泛,撰有多部著作。

B. 李壁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他先是反對韓侂冑草率用兵,後因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 又建議貶斥秦檜以振奮人心。

C. 李壁敢於擔當,不怕擔責。他和韓侂冑共同執掌朝政,韓侂冑執意用兵,他不顧他人勸阻,與韓侂冑一起出兵,兵敗後被貶居撫州。

D. 李壁精於謀略,平定賊兵。平定賊兵的過程中,他調兵遣將,反對火攻,建議採取斷汲路與糧道的長圍之法,最後賊兵被平定。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 時侂胄專國,建議恢復,用師意方銳,大臣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5 分)

(2) 金遣使來,微示欲和意。丘崈以聞,壁貽崈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5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 14~15 題。


搗衣詩柳惲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亭皋①木葉下②,隴首③秋雲飛。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

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邊的平地,此處暗指思婦所在的江南。②"木葉下"化用《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③隴首:隴山之巔,此處泛指北方邊地。

14. 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這是一首閨怨詩,搗衣的勞作,最易觸發思婦懷遠的情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抒發的也是這種情感。

B. 前兩句中一"滯"一"淹",透出遊子外出時間之久與思婦長期盼歸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現客觀條件所造成的阻礙,後者重在表達思婦內心的感受。

C. 五六句寫眼前近景,在深秋蕭瑟淒寒的園圃中,晚歸的鳥兒聚集棲宿,在思婦的窗戶下,唧唧的秋蟲在斷續悲鳴。

D. 最後兩句照應題目,由眼前想到來年,感慨來年春天,遊子應該穿上輕薄的春服,脫下破舊的冬衣, 表現邊地環境的惡劣,寄託關切思念之情。

15.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歷來為人稱道,請賞析其妙處。(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牧《阿房宮賦》" , "兩句寫出了秦國統治者將剽掠而來的美玉珠寶等當成石頭沙土的情形,從而表現其奢侈之風。

(2) 《逍遙遊》中,宋榮子能夠在所有人都稱讚或誹謗他的時候也不更加奮發或沮喪的原因是他有" , "的思想,覺得不過如此。

(3) 《滕王閣序》中描寫水天相接,渾然天成的景色的句子是" , ",這兩句將滕王閣景物描寫推向高潮,被人們視為千古絕唱。

第Ⅱ卷 表達題

三、語言文字運用(20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題。

2019 年 4 月,巴黎聖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陣波瀾。一場大火來勢洶洶,有 800 多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遭嚴重損毀。2018 年 9 月,一場持續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國家博物館幾乎毀於一旦。這些 的教訓提醒我們,人類歷史中的文化古蹟有可能會消逝。文化保護是一場同時間的賽跑,因為隨著時間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漸老化。保護,意味著老與新的巧妙結合。( ),使文化記憶得以傳承,這是歷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護工作要凝聚社會共識,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形成合力。有些損毀或許無法避免,但有沒有對保護工作 ,結果會大不一樣。如果巴黎聖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許我們今天目睹的會是另一番場面。雖然文化保護並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損毀和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 分)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 A.我們應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過去與未來的往復行進中

B.在未來與過去的往復行進中,文物應最大可能地被我們重新激活C.在過去與未來的往復行進中,我們應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D.文物應最大可能地被我們重新激活,在未來與過去的往復行進中

19.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 雖然文化保護並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緩文物損毀和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 文化保護雖然並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文物損毀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續的活力源

源不竭。

C. 文化保護雖然並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文物損毀和延緩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 雖然文化保護並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損毀和延緩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句不超過 15 字。(6 分)

就現有技術而言,移民火星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能否確保旅途安全,

(1)。他們會因失重而出現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病症,容易因為更多宇宙射線的輻射而引發癌症,可能因長時間居於狹窄空間而產生心理疾病。此外,即使順利到達火星,_(2),也是巨大的挑戰。由於移民人數有限,大部分勞動要依賴機器人。除了播種作物、發掘水源,最迫切的一個問題是 (3),保證呼吸。

21. 根據下面材料,概括人類無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不超過 60 字。(5 分)

梅里雪山至今還是人類無法征服的聖地。攀登者需要從海拔 2300 米的瀾滄江邊開始,攀爬至高度為

4400 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這個距離對攀山者的體能是一個極難突破的極限。在這個路程中,平均每隔 1

公里,地勢就上升 400 米,從而形成一道道幾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區、冰裂縫處處可見,險象環生。在梅里雪山上,剛剛還陽光普照,瞬間便是彤雲密佈,狂風大作,飛雪覆蓋,冰崖崩塌。據記載, 卡瓦格博峰曾一日發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圓上千公里,登山者一旦迷路,沒有外部救援很難生還。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塵世沾染,是真正意義上的"聖山"。

四、寫作(60 分)

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材料一:

2019 年 7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將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教育懲戒是指教師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 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一種教育方式。其在培養規則意識、鍛鍊承擔責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質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難以替代的價值和功能。

材料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魯迅寫啟蒙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輕傅;賤師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荀子《荀子·大略》

關於"教育懲戒",你有怎樣的看法和思考?請結合以上材料,聯繫當今生活和社會教育現狀,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得抄襲和套作,不得洩露個人信息。


- 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