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一)生態養殖的概念

生態養殖是近年來畜禽養殖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是實現養殖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傳統養殖過程中由資源消耗型和環境汙染型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的重要模式,也是畜禽健康、生產質量安全可靠的畜禽產品的基本保證。

生態養殖是指根據不同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方式。有的定義為:畜禽生態養殖是指按照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組織、調整和管理畜禽生產,使農、林、牧等各業之間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可以保持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畜禽養殖業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形式。既能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畜牧業,又可在大力發展養殖業的同時,保護自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保證養殖業資源的持續利用,實現畜禽養殖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並能提高養殖業產品的品質。“生態養殖”的基礎是根據不同養殖生物間的共生互補原理;條件是利用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結果是通過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一定的養殖空間和區域內共同生長,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其中“共生互補原理”、“自然界物質循環系統”、“保持生態平衡”等幾個關鍵詞,明確了生態養殖的幾個限制性因子,點明瞭生態養殖與其他養殖方式之間的根本不同點。

生態養殖的目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放養雞與飼養環境的和諧,生態養雞生產過程不對環境造成汙染和破壞,同時環境為雞群提供適宜的生活和生產條件;二是體現在放養雞的健康和產品的優質方面,生態養殖首先關注的是雞群的健康和雞肉、雞蛋的品質(包括營養價值、風味、化學品與藥物殘留、微生物汙染等),主要是保證雞的健康,也只有健康的雞才能生產出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產品。生態養殖不是把追求產量作為主要目標,而是把產品的質量安全放在首位。

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二)發展生態養雞的意義

生態養雞是我國現代化養雞生產的重要補充,對豐富城市市民蛋品、雞肉需求多樣化、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增加山區人民收入等有重要意義。由於放養方式為雞群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雞群的健康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況,生產性能表現也會更好,發展生態養雞的意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1.生態養殖符合雞的生理特點

雞是雜食性禽類,喜地面覓食,野外生活力較強,在放牧飼養條件下,可以大大降低飼料成本。生態養殖是利用自然環境條件中的場地、水源、青草讓雞能夠自由自在地活動、採食、飲水,而非把雞集中養殖在一個人為封閉的小環境內,限制雞的活動和覓食範圍,靠人工採集與配製的飼料生活。雞的生態養殖能夠為雞群提供一個大的活動場所、覓食場所,能夠滿足雞的許多生物學習性(雞具有掘土找食、登高的天然習性等),更大程度地符合“動物福利”的相關要求。由於雞群的活動場所寬闊,單位面積內雞的數量少,放養場的地表植被具有調養生息的時空,因此,生態養雞不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和破壞,可以實現“植物生產——動物轉化——微生物還原”的良性循環體系,保護生態環境,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2.生態養殖可以生產出優質雞肉

生態養殖的雞生活在遠離工業汙染、城市喧囂的山區、農村,這些地方野生飼料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水質良好,減少了飼料及添加劑的用量,保證了雞蛋、雞肉的天然風味。土雞放養場地一般遠離人群、道路、集市,疫病威脅小,減少了預防用藥,因此,雞肉、雞蛋產品無藥物殘留,放牧飼養的土雞是高檔的綠色禽產品。放養雞活動量大,肌纖維細、肌肉緊湊、肉嫩、脂肪少、無腹脂、皮脆肉滑骨細、味道鮮美、雞湯清香是其肉質特點,是家庭、酒店和食品加工廠的最佳原料雞。土雞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類胡蘿蔔素,其肌肉中脂肪含量在7%以下,蛋白質含量高於20%,含有人體必需的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8種氨基酸。土雞肉中含有鈉、鉀、鈣、鎂、磷、鐵、銅、鋅、硫等礦物質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生物素、維生素E等多種維生素,是補充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理想食品。土雞肉中含有肌酸、肌酐等許多芳香物質,這些芳香物質使土雞肉具有特殊香味,放養土雞,以其獨特的風味,優良的肉質贏得了眾多消費者認可,價格一般是普通肉雞的二倍以上。

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3.生態養殖可以提高雞蛋品質

研究發現,影響雞蛋的品質與風味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品種,二是飼料,三是飼養方式。有了好的雞品種,如果採用放養方式,雞的活動範圍與採食空間擴大,可以攝入籠養無法得到的各種青綠飼料、昆蟲、草籽等野生動植物資源,食物來源更加廣泛。這樣雞蛋的營養會更全面,風味會更好,而且無藥物殘留。

據報道,放養土雞雞蛋的蛋黃佔全蛋的比例高達32%左右,而普通籠養商品雞雞蛋約佔27%;土雞蛋的哈氏單位(衡量蛋白黏稠度的指標)達到86,而普通商品雞蛋為76;蛋黃色澤,羅氏色度土雞蛋為9,而普通商品雞蛋為6,煎炒出的土雞蛋為金黃色(普通商品雞蛋為灰黃色),而且香味明顯。因此,從外觀性狀看,土雞蛋的蛋黃大、顏色深、蛋白黏稠。放養土雞雞蛋的水分含量低,蛋白中蛋白質的含量高,蛋黃中脂肪的含量也明顯比普通商品雞蛋高。土雞蛋的蛋黃中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於普通商品雞蛋。放養土雞雞蛋蛋殼緻密,氣孔小,耐存放,一般室溫條件下,普通商品雞蛋靜置存放20天就出現蛋黃黏殼現象,而放養雞雞蛋30天還沒有發生這種現象。正是由於在這些指標上明顯優於普通商品雞蛋,土雞蛋才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由於採用生態養殖生產的雞蛋營養價值高、味道好,雞蛋中的藥物殘留少,符合綠色食品的基本要求,其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格明顯高於籠養雞蛋,而且供不應求。現在市場上放養的土雞蛋每千克售價一般在16~20元,生態養雞可以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

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4.生態養殖可以降低飼養成本

我國農村、山區有著廣闊的適合雞群放養的場地,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放養雞可以充分利用山區、灘塗、果園、茶園、林地內鮮嫩草、草籽、昆蟲等自然資源,降低飼養成本。同時,雞群生活過程中產生的糞便能夠作為自然植被的有機肥被充分利用,促進植被的生長,形成“植被——天然飼料——糞水有機肥——促進植被生長”的良性循環。土雞生態養殖既消滅了病蟲害,又增加了草地、果園、茶園、林地的肥力,還節約了飼料。飼養者可依據當地的自然條件,適當補飼,飼養成本低,產品售價高。

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5.生態養雞能夠促進山區養殖業發展

我國偏遠貧困山區工業不發達,環境汙染程度低,是生產綠色禽產品的理想地區。在這些地區生產出的綠色禽產品市場售價高,經濟收益可觀。在這些地區發展生態養雞,產品優勢明顯,是當地農民增收的好項目。多年來,飼養土雞的養雞戶和養雞場飼養實踐證明,放養的土雞,公雞90~120日齡即可上市,上市體重為1.5千克左右,活雞批發價每千克16元,飼養一個生產週期平均利潤在每隻10元以上。放養母雞主要目的是生產土雞蛋,每隻母雞一個產蛋週期可以產蛋160~200枚,蛋重為8~10千克,淘汰的母雞每千克批發價為16元,利用一年淘汰的母雞批發價每隻可以賣到25元以上,飼養一隻母雞一個週期可以獲得淨利潤50元左右。我國土雞的市場價各地差異很大,南方高於北方,發達地區高於欠發達地區。

土雞生態養殖實用技術,生態養殖概述

6.生態養雞能保證產品質量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用較高的價格購買採用生態養殖方式生產的雞和雞蛋,關鍵在於他們認為這樣的雞肉和雞蛋的風味好、營養價值高,肉和蛋中的藥物殘留少,更符合綠色食品的標準要求。採用放養方式,雞的運動量大,活動量越大則新陳代謝越旺盛,新陳代謝旺盛則雞的體質就越好,放養雞體質健壯,雞在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代謝產物或誘導分泌的一些物質可能會長期在體內積累,成為風味物質的組成成分,或與風味物質的形成有關,運動多的雞,其肉和蛋的風味明顯較好。生態放養雞群能夠採食大量新鮮的天然飼料,如青草、草籽、蟲子、原糧等,這些天然的、未經過加工的飼料所含的營養素較少被破壞(尤其是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等),有的還含有一些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抗菌物質,雞隻採食後不僅能夠獲得生長髮育和產蛋所需要的營養素,還能夠提高機體的生理機能和體質,有的養殖戶以蟲子為主要飼料飼養的“蟲子雞”及其所產的“蟲子雞蛋”非常受歡迎,而且價格好。

在飼養過程中,受外界各種因素影響的雞群有產生各種疾病的可能,因此必須及時進行預防和治療。在放養雞疾病預防上,使用無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非常小的中草藥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能夠避免藥物殘留問題的產生。凡此種種,保證了生態雞產品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