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蘇軾

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正文: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嘉賓康震點評:蘇軾真是說不清、道不盡的灑脫,尤其是他在黃州的時候,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蘇軾一生三次遭貶,每一貶謫經歷,不僅沒有讓他消沉,反而給中國文化史奉獻了最輝煌的篇章。像《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前面這篇小序寫得尤為好:“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大家都去遊玩,遇到大雨,沒有帶任何雨具,被淋得很狼狽,唯獨我並不覺得,還特意寫下這首詞。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蘇軾看來,不要聽下雨的聲音,就算你走得再快,前面也是在下雨,而且得出很重要的結論“一蓑煙雨任平生”。他認為人生在世無非兩種天氣:晴天和雨天。晴天裡我們歡樂,雨天裡我們淡定,只有這樣人生才能過得非常平和順遂,才能過得有意義,所以蘇軾說:“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和“回首向來蕭瑟處”。這既是告訴別人,同時也是在勸勉自己的未來。所以我們說,蘇軾對中國文化史貢獻甚巨,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詩詞文和政治上的貢獻,另一個最大的貢獻是遭遇挫折的經驗:別人要把你在世界上歸零的時候,你永遠在你的人生答卷上寫上一百分,這是最讓我欽佩的地方。

嘉賓王立群點評:蘇軾是把自然景色和人生風雨併到一起,他寫的是自然界的雨,但是在這雨中,蘇軾賦予了另一種含義,即人生風雨。雨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蘇軾加上人生風雨的感情後,這個客觀的“象”就和蘇軾主觀的“意”結合起來,生成了詩詞中的“意象”,是主客觀的結合體。所以詞中的“風雨”,就像剛才康老師解讀所說的,不是一般風雨,是人生風雨,它體現了蘇軾性格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一個是倔強,一個是曠達。為什麼他如此經得住自然界的風雨呢?因為他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已經被貶到黃州三年。三年的磨難中,他仍然表現出傲骨的倔強,對人生挫折的曠達。倔強和曠達一直支撐著他,所以他才認為“也無風雨也無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