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幫著男人罵女人的女人


那個幫著男人罵女人的女人


現實生活中,我感覺女性似乎很容易聽到這樣那樣的恐嚇性言論。


比如,有的男人喜歡這麼恐嚇女人:就我所見,離婚女人再婚找的那個,還不如前一個。


有的女性聽到這話,可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哦,是哦。比如我認識的那誰。前夫只是好吃懶做不幹活而已,但平時對她還挺好的,可是她非要離,離了之後她又找了一個,可你知道嗎?她後來的丈夫經常打她呢。”


可是,據我觀察,“離婚男人再婚找的那個,遠不如前一個”的現象更普遍。相反,大多數女人離婚後,若是能堅強、獨立一點,普遍過得比以前更幸福了。即使再找,大多也比前一個好。


那個幫著男人罵女人的女人


就拿我家保姆的女兒來說,她也是離過婚的,不過現在帶著女兒再嫁了。


她前夫是一個吸毒者,酗酒、吸毒、家暴等等惡習都有,為了能離成婚,他們全家都蛻了一層皮,去法院起訴了兩次,第二次才判離。拿到判決書後,全家人從雲南逃到了廣東紮根下來,就是為避免被騷擾。


現在,她找的第二個丈夫,有正經工作,待她女兒視若己出,人品也還不錯,全家人總算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


這樣的故事,我能講一百個。


也就是說,“女人離異後再找,還不如前一個”的現象,在大清朝時代可能是成立的,但是到了今天,卻未必了。


這只是一個幾率問題,可是為啥還有人以此來恐嚇離異女人呢?


男人這麼恐嚇,大概是希望女人能原諒他們的過失,以杜絕他們“剛送走一個孫悟空,又娶進一個猴”的風險。


女人幫著這麼恐嚇,可能是因為她自己無法面對離異後不確定生活的恐懼,所以把這種恐懼投射到別人身上去了。


再說一個例子。

我記得在前段婚姻裡,我時常因為前夫不著家而煩惱時,有兩個女性朋友勸我:“男人不都這樣嗎?我老公也是這樣子的,幾個大男人大晚上出去打個牌、吃個燒烤啥的,能出啥事兒啊?男人都得要應酬的啊,天天呆在家裡你又會嫌他不上進。過日子嘛,不得睜一隻眼閉一隻嘛。”

這個勸說口吻,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在很多女人眼裡,男人只要不搞外遇(或者暫時沒被你發現他搞了外遇),只要跟哥們兒玩到深夜還知道回家,那就還是好男人。如果你因此不爽,那就是你“作”、矯情、不給男人自由。

可我當時真的不認為男人到了凌晨還不歸家、和哥們兒混在一起的行為,那叫上進。有了“上進”這層皮做包裝,男人就可以玩得理直氣壯。而在他外出期間,所有的家務、育兒責任都是女人的。在他的眼裡,女人就不需要社交、休息,就必須天天呆在家裡等他到夜深。

當這些話從男人嘴裡說出來時,我還可以理解,畢竟,他們要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要通過打壓女人的方式獲取特權。但是,當女性自動自覺站出來維護這些男人的特權,並要求你也跟她一樣識大體時,我萬分不解。

那個幫著男人罵女人的女人


幾年過去了,這兩位女性朋友的遭遇是怎樣的呢?

其中一個,前幾年離婚了,因為她身體查出來有毛病,醫生判定她很難受孕,丈夫沒法接受她,非要離婚,她挽回無果,只好離了。

第二個,前段時間在微信上跟我吐槽說她想離婚。


我說,你們咋地了呢?


她回答:“我跟男領導、男同事說句話,他就問我是不是出軌了。幾年了,兩個孩子全是我一個人帶大,他天天晚上出去打麻將不歸家,我就是有心,可哪裡找得到空子出軌?這日子我總算是過夠了。”

而我只能感慨:自私的男人,腦回路永遠是一樣的。他們永遠只看得到自己的利益,並通過打壓你、控制你、給你洗腦的方式鞏固自己的利益。你的利益、你的痛楚、你的訴求,他們看不見。他們完全沒有“夫妻才是共同體”的概念,骨子裡還有點厭女。


女人想要給這類男人洗腦,多半也是做不到的,因為他們背後有一個非常穩固的社交圈,圈裡每個人都會支撐他的價值觀。你不支持,你就成了那個圈子裡的異類,會讓他覺得自己“特沒面子”。


對那個圈子裡的人而言,最有面子的事情是什麼呢?是拍著胸脯跟哥們兒說出:“我媳婦從來不給我打電話,不論我多晚回家都不生氣,可識大體了。”再接下來,可能就是:“我媳婦兒更好,都不管我在外面怎麼玩女人的,只要我拿錢回家,她就高興。”


女人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為他們所用的工具,比如做家務、生兒育女、充面子(別人有的東西,比如老婆,我也得有)。不物化你?不存在的。

人生的一部分無奈就在於:有些事情,你真的要等到結婚了才有機會發現。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女人感慨“男人婚前婚後兩個樣”呢?


被追求階段,你以為自己是個獨一無二的存在,婚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獵物、一個山頭而已。


若不巧遇上這種精神上的gay,女人還是躲遠一點吧,就別自欺欺人地拿丈夫圈子裡盛行的那套價值評判標準要求自己,甚至拿著它去教化別的女人了。


如果男人給你洗腦,並要求你給他長面子,請試圖問問自己:對方的言行,是否構成了對我的妨礙。對方的的權利是權利,難道我的權利就不是權利?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


那個幫著男人罵女人的女人


我真的覺得,生活在一個男權社會,女性得有最起碼的反洗腦能力,因為男權社會給我們洗腦太容易了。


比如有的女性身處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總期待通過嫁人改變自己的命運,彌補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心裡缺失。

她們年輕時被洗腦,老覺得結婚是自己的一大出路,心裡總想依賴一個男人,總希望生命中出現一個蓋世英雄踩著七彩祥雲來救自己,於是,大好時光拿去追逐這些。

待得有一天,當她們意識到,女性真的只有靠自己才能獲得人生的主動權以及真正的幸福(即使有的女人表面上看起來是靠了男人,但實際上那也是她們拿自己擁有的價值“交換”得來的),人生奮鬥黃金期往往已經過去了。

人到中年,她們受到各種桎梏和拖累,光掙點麵包錢、把孩子照顧好、一日三餐做好,就已經用盡了全力,再沒有多餘的時間、力氣去打拼,只能感慨一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那個幫著男人罵女人的女人


有一次,我跟一朋友聊天,聊及福建某縣的性別歧視。

原來,女人先懷孕,生下來以後如果是兒子,才能跟男人結婚……是真的。

就包括朋友的上司(福建省某縣人),已經是一家大企業的老闆,但是,他老婆當初也是因為懷了兒子,才進了他們家的門。過門時,原先說好要給老婆的六十萬彩禮,後來一分錢沒給,理由是:兒子都生下來了,你還能跑去哪兒?

我說,這是什麼狗屁規則?如果女人們都自強自立點,都不上牌桌,他們找誰玩去?

朋友說,你知道當地人是怎麼恐嚇那些想出走的女性的嗎?女人跑出去打工,如果不是家族中的男性把她們帶著出去的(其實就是要接受家族男性的監督),而是自己一個人跑出去的。回來之後,她們會遭受當地人的白眼,每個人都會以“誰知道你乾不乾淨”的眼光看著她。個體如何擰得過大腿?何況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女孩,一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機會,也沒有鍛鍊技能的機會,她們在外面也很難產生社會競爭力,最終還是得回到村裡,靠嫁人生子獲取生存資源。那套不公平的規則,你不願意服從,但總有人願意服從。當服從成為主流,你螳臂當車,只會被無情碾壓。

唉,這也算是男權社會圍剿女性的一個側面了吧?

現在,很多人總喜歡把“男人是未進化好的物種”掛在嘴邊,但我的看法不同。

為了維護群體利益,男人們可是非常團結的。

如果男人真的是未進化好的物種,他們是沒辦法建立起男權社會這樣一個嚴密、環環相扣、有組織有紀律有監督有評價的體系的。


他們自己內部配合默契也就罷了,還非常擅長分化敵人,培養大量“男權女”為他們鼓勁加油。


我知道,社會慣性一旦形成,就很難剎車。

女性們唯有意識到“男人們其實很聰明”這一點,才能“師男長技以制男(權)”,才有可能讓男權社會的車輪停止對女性的絞殺。


而作為女性,真心希望大家能記住一點:作為這個世界上的與男性同行且對立的另外一個性別,我們同樣也是人。既然都是人,那大家遵循的行為規範都應該是一樣的。


比如,締結婚姻契約後,男女都不應該出軌。

比如,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應該互相尊重、相濡以沫。


所有權利義務不對等的洗腦術,都是不平等條約,都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