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中國家長曆來都很注重教育,即便心裡承受再大的壓力,也會想盡一切辦法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那麼,最好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教育呢?

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父母的言傳身教

之前流傳一個10秒的視頻:

一輛貨車在運送橘子途中出現交通事故,司機無奈之下想便宜賣掉,剛開始,挺多人過來買的,後來,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就發生了哄搶,大人帶著小孩一同搶。

原本8萬的橘子,司機只收回9千元。

面對這種情況,原本家長應該帶孩子去幫助,卻沒想到反過來領著孩子一同搶劫,這到底是給孩子灌輸怎樣的教育?

董卿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智學研究發現,七歲之前的孩子是一個全然的“感知器官”。

孩子的眼睛,會死死觀察周圍的一舉一動,特別是父母的行為舉止,會牢牢印在孩子的腦海中。

所以,說教一千遍,都不如父母的言傳身教。

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只是這棟樓的框架,而父母的遠見卓識才是這棟樓的設計圖紙,才決定了他能夠到達什麼樣的高度。

孩子帶著空白來到世界上,他不懂是非,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第一任下筆者,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樣子。

就像去年高考,武亦姝以理科總分613分(滿分660分)的好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其實,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有跡可循的。

所有的因果關係都圍繞著家庭和父母。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只是單方面要求孩子成才,而是應該直接以身作則,做孩子最大的榜樣。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從我們身上學到知識、教養、做人。

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父母懂得適當放手

楊蔭杭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獨立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之前,有一則新聞,48歲的大衛,海歸碩士生,是母親的驕傲。

然而,這個本該可以擁有大好前途的大衛,畢業後就再也沒出去工作了,一直宅在家中啃老。

但大衛的媽媽已經82歲了,加上身體欠佳,很難養的起大衛。

無奈之下,媽媽只能把兒子告上法庭,要求孩子給贍養費,以此逼迫孩子工作。

最後,媽媽的訴訟贏了,但大衛沒有一分財產,他連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更別說贍養費了。

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最後,媽媽只能絕望得撤訴。

媽媽在採訪鏡頭前說:

我教育不對,事事包辦,是我毀了你的前途。

我們作為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處處付出,生怕愛的不夠。

但是,我們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孩子始終是要長大的,然後學會獨立生活。

如果父母不讓他經歷一些風雨,之後怎麼能在社會立足呢?

所以,勇於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才是真正的好教育。

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父母高質的陪伴

記得楊瀾在“第五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講過一個關於陪伴故事。

她因為工作原因,整整一週沒有回家,那天回到家中,兒子揹著她不說話,最後大聲哭了起來,看著兒子這樣,她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自從那件事情後,楊瀾推掉所有的工作專心在家陪孩子一年,給足孩子安全感。

楊瀾說:“如果當時我不放棄自己的工作去陪兒子,造成的親情缺失是後天不可彌補的。”

在楊瀾的陪伴下,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但是,身邊不少的家長卻恰恰相反。

不知道從何時起,陪伴成了社會的稀缺品。

大多數家庭,父母因為工作繁忙、養家餬口等原因,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之前,有一個媽媽在群裡聊天說:白天我跟愛人早早就出門工作,孩子就交給奶奶打理,等我們忙完工作下班回家,孩子已經睡著了,自己也只能偷偷在床邊瞄一眼,心裡的那種酸很難受。

作為父母,我們這麼拼,不就是希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上最好的學校。結果發現,孩子並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然後就會開始抱怨孩子不努力、不上進。可是他們不知道相比較好的物質生活,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孩子就像蓋一棟樓,家庭教育是樓房的地基!

龍應臺曾說過: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孩子教育的黃金期也就幾年,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有效期過了,再彌補就難了。

所以,再忙,也請抽點時間好好陪陪孩子。

好的父母,都會用盡全力,讓自己成為合格的父母。

然後,用自己的知識、格局、能力、陪伴,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其實,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場自我修行。餘生,願你和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