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用“你已春光搖曳,我仍一生舊雪”來形容《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一生毫無回報的愛情再合適不過了。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2005年被徐靜蕾改編成了電影,在豆瓣評分為7.5。比起原著的內斂和讓人壓抑的隱忍,電影作為一種表現藝術,讓這個原本只活在書中的女人,在電影的畫面裡真真切切地表現了出來。


01.承載一生摯愛的信


一個生在貧困和孤獨中的少女,愛上了一個作家,後來因為家庭變故去了山東,六年後以少女的身份再次回到北平,並在機緣巧合下與作家度過短暫的甜蜜生活,然而作家很快將她遺忘。


之後少女發現自己懷了作家的孩子,她決定把這個孩子生下來,不惜靠做交際花生活。不幸的是孩子夭折,女人生無可戀病重之下給作家寫了一封信,傾訴了自己這一生對他的執念和愛。


作家生日那天像往年一樣吃著長壽麵,濃濃的生活化氣息以及與僕人輕快的交談讓人感覺到他生活的很愜意。


而他身邊擺著的那封厚厚的信多麼諷刺,這是一個將死的女人的遺言,也是一生的愛戀。


這封承載生命重量的信,只是因為它的厚度驚人才引起生活幸福的作家注意,這一幕奠定了電影悲傷的基調,也為追憶這個女人不同尋常的一生展開了序幕。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在這封信的引導下,電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這個陌生女人的少女時代,自然淳樸的大院生活造就了少女單純的性格,缺乏父愛和家境的貧寒使她孤寂而缺愛。


我總能將她和沈從文《邊城》裡的翠翠聯繫起來。她們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翠翠單純卻遲鈍,這個少女敏感而多情,但是她們都曾在懵懵懂懂的年紀遇見一個心儀的人。


翠翠還有希望等待心愛的人歸來,而愛上作家的少女卻有著一個悲慘的結局。她的不幸,源於一個與眾不同的人降臨在她的少女時代。


少女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幻想的時期,現實中越是孤寂越是缺愛。少女喜歡幻想,她從小的生活環境讓她也更早熟。


終於有一天,一個特殊的男人出現在她的視野中,她以好奇的眼光打量這個人,將自己幻想的愛人和這個現實的人對應起來。這個時候或許她還不懂得什麼是愛,只是把這個男人當成指引自己到達理想世界的一道光。


一道光只是幻影,不足以讓一個少女用一輩子去喜歡,但有生活氣息的偶像最容易讓人淪陷。那些世界名著,那個總有歡聲笑語的屋子,那個人紳士的風度,這一切都讓少女痴迷。


就在少女對這個作家感情強烈的時候,母親的改嫁無疑讓女兒失去了情感支柱。雖然母親改嫁的那個人對他很好,家境也算殷實,但物質的富足卻無法填滿心靈的空缺。越是相隔萬里,就越是想念,熬過了六年,少女終於以求學為名回到了北平。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02.生命易逝,貪婪一點有什麼錯


電影將六年後的重逢設置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當愛情遇上戰爭的時候,那種危機感和六年的相思之情徹底摧毀了一個女性的矜持。


已經成年的女孩徹底沉淪,與作家度過了幾天甜蜜的時光,作家的遺忘與女孩因懷孕而出走是整部電影的轉折點。如果說六年的相思是一種期盼的話,此時選擇獨自生下孩子就是堅定地選擇了一生的皈依。


女人前半生一直顛沛流離,她從不是一個怕吃苦的人,但為了自己的兒子,當然也是那個人的兒子,竟做了交際花,依附男人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把兒子當成了那個人的延伸,兒子是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這樣的血緣關係,讓她覺得踏實,甜蜜。


兒子的夭折讓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唯一寄託,她無力再去守護那個人,在命運的擺弄下,她終是消磨掉了一生的倔強,精神和身體一起衰弱了。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這部電影對細節的表現讓人驚歎,多年後,身為交際花的女人和作家相遇,那種自然地假裝不曾相識的眼神讓人看到了一個女人的成熟與蛻變,也暗含了一個女性最後的尊嚴。


縱然深愛著那個人,願意為他付出一生,但不要成為他的負累。


不能讓對方覺得自己想用一個孩子牽住他,讓自己成為他遇到的最不同的女人,這是一個女人的堅守與執念。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03.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也許看過這部電影的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女人太傻,竟用自己的一生做賭注,來等待一個像幻影一樣的男人。但在我看來,這個女人對心愛的人的感情,已經超越了性的界限,任何人要活著,都需要精神的支柱。


這個自小缺愛的女人,若是沒有遇見那個作家,會和別的女孩子一樣嫁人、生子、老去,生活無波無瀾。


可她的一生,都在追逐一道影子,好似一個沉迷美夢不願醒來的人,自始至終都是滿足的。


豆瓣7.5《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人世間一趟,只為愛你一場


做為一部以第一人稱敘述信為主題內容的小說,拍成電影還是很有難度的,畢竟很多細節在信中都無法體現。在拍攝中要在不影響原故事的情況下,適當擴充內容。


如果只拍故事而忽視主人公的語言,會使觀眾無法深刻體會這個女人一生的情感體驗;讀信與情節同時進行又會造成混亂且多餘,有很多影視劇的人物心理旁白給人一種多餘且做作的感覺。


但徐靜蕾的處理很成功,旁白與劇情混然一體。那種隱忍的表演輔以旁白深情的心理解讀,讓人感到一種聽故事的縹緲感,同時又有一種深刻的情感體驗。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最重要的一點是講故事和塑造人物。電影在講好了一個完整故事的同時,也讓觀眾記住了一個堅強,深情,美麗而夢幻的女性形象,讓多少人為之流淚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