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迷宮、找不同︱那些經典的注意力小遊戲,家長都用對了嗎?

走迷宮、找不同︱那些經典的注意力小遊戲,家長都用對了嗎?

常見的注意力小遊戲如走迷宮、找不同等,都是很多家長在給小孩找注意力訓練時必選的素材。經典的東西都有一定的作用,這些小遊戲確實可以在培養小孩的注意力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不過這裡我們強調的是,注意力不是一個單一的能力表現,一個注意力可以細分到多個不同的注意力品質。如注意力的廣度、穩定、分配、選擇等。一個訓練遊戲很難在所有品質上起到明顯的作用。例如找不同,主要訓練的是小孩的注意選擇:也就是在多個目標存在的情況下,小孩把注意力資源主要放在一個特定的目標,對其它目標的注意力降低。這對小孩存在的三心二意、容易受干擾等問題表現有直接的幫助。但小孩要是存在其它品質的問題,例如注意穩定不足:將注意力保持在具體的目標上並保持一段時間穩定的能力。表現在小孩身上,就是不能長時間聽課,寫作業磨蹭,遇到一些比較費時的任務就退縮。找不同的遊戲對小孩的注意穩定就沒有直接的幫助。當然,沒有幫助也並沒什麼壞處,小孩多練練還是好的。只是小孩在訓練找不同的時候忽略其它,耽誤了對小孩缺乏的能力進行培養。小孩一直訓練,原來的問題表現還會出現。這時我們就可以使用走迷宮的小遊戲了,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孩的注意穩定會有更好的幫助。所以說,家長在選擇小遊戲培養小孩的注意力,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適合小孩的遊戲,沒有哪個遊戲是萬能的,也有沒哪個能力是兒童階段無法通過遊戲來培養的,畢竟,兒童的能力除了先天生成,更多的是靠後期的發展。

走迷宮、找不同︱那些經典的注意力小遊戲,家長都用對了嗎?

選擇了適合培養小孩注意力的遊戲內容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選擇適合小孩的難度。還是以找不同為例,不同的找不同遊戲,會有不同的難度區分,這個難度可能通過目標數量、圖片複雜程度、顏色、位置、大小等區分。具體選擇什麼難度,就要因人而異了。現在市面上找不同的遊戲很多,家長在購買的時候就要做好篩選。有些家長忽略了這個問題,在書店裡看到找不同的書,就隨手拿了兩本。結果買回來發現,遊戲太簡單,小孩覺得沒什麼挑戰,遊戲太難,小孩做一會就完全做不下去了。還有就是當時的難度是適合小孩的,但是小孩在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所有的遊戲都找過一兩遍了,家長沒有及時給小孩尋找新的遊戲,小孩記住了大部分遊戲的答案後也失去了興趣。這些情況都容易導致小孩玩遊戲不配合。所以,家長在選擇遊戲的時候,選擇合適的難度,並根據小孩的情況及時更新遊戲內容,是幫助小孩進行有針對性訓練並且帶動小孩長期堅持很重要的一點。

走迷宮、找不同︱那些經典的注意力小遊戲,家長都用對了嗎?

有了遊戲,難度也合適了,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遊戲怎麼玩。也就是每次玩多久,每週/月玩幾次,玩到什麼時候可以停止或者換成其它遊戲。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確實能力培養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沒有衡量的標準。我們追求的,是小孩可以不斷提高。可以參考目前針對認知功能訓練的理論基礎——神經可塑性。從理論上來講,人的每一項能力表現都對應著大腦特定的功能區域,例如枕葉對應著視覺區、顳葉對應著聽覺區等,這些功能區域可以通過特定的訓練來強化。神經科學領域普遍認為一個訓練模型在堅持20個小時以上的刺激後,可以強化對應的大腦連接。而玩多久,這個問題除了訓練本身,還要考慮其它因素,比如現在很多人喜歡用手機遊戲來代替紙質遊戲,就要考慮小孩連續用手機對眼睛的影響,一般小孩連續用眼儘可能控制在30分鐘以內,期間可以通過眼保健操、閉目養神、看遠看近的調節練習避免視疲勞和近視加深的問題。

因此,看似簡單的遊戲,在培養小孩能力方面的學問卻很大。我們鼓勵家長在小孩身上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可以做各種嘗試。但是如果家長沒時間,沒耐心,也沒方法,或者是嘗試後發現小孩沒有改變,建議家長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切勿任由小孩自由成長,耽誤小孩培養注意力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